方小興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物流金融業務是3PL(Third Party 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增值服務的重要途徑,是3PL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但對開展物流金融的3PL企業而言,這種新型的業務形式又蘊含著較高的風險。
近年來,物流金融迅速發展,這是物流業與金融業的有機結合,是現代物流業與金融業共同創新的結果。但到目前為止,對物流金融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中,通過開發和應用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貸款、投資、信托、租賃、抵押、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這與傳統的抵押貸款或者質押融資不同,物流金融逐漸改變了傳統金融貸款過程中銀行與申請借款企業雙方的責權關系,也完全不同于擔保貸款中擔保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三方關系。它倚重于3PL企業,目前主要表現為3PL企業的配套管理和服務,形成了銀行、3PL企業、貸款企業的三方密切合作關系。
3PL企業是指為制造商和商業企業提供物流運作與管理的外部服務的提供商,主要提供運輸、存貨管理及倉儲、配送運輸、客戶服務等業務。3PL企業在物流金融實務中對客戶的質押物品負有保管、全程監管責任以及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成為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一座橋梁。
代收貨款的業務流程是:3PL企業為客戶,主要是網購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商貿公司等傳遞貨物的同時,幫助客戶向買方收取貨款,然后將貨款轉交投遞客戶并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購越來越普及,代收貨款業務已在眾多網店和3PL企業之間廣泛開展,這只是物流金融的初級階段。
代墊貨款業務流程是:發貨人委托3PL企業送貨,3PL企業按照協議墊付部分或者全部貨款給發貨人,在3PL企業向提貨人交付貨物的同時,再向提貨人收取發貨人的應收賬款,最后由3PL企業與發貨人結算貨款。3PL企業通過代墊貨款業務向發貨人提供了資金融通。
倉單質押的業務流程是:融資方把存貨存儲在金融機構指定的倉庫后,憑3PL企業倉庫開具的貨物倉儲憑證即倉單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金融機構根據貨物的價值向客戶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資,3PL企業負責倉庫存貨監管。質押監管有多種形式,如動產質押逐筆控制、動產質押總量(值)控制和開證監管等。
保兌倉業務流程是:制造商、經銷商、3PL企業、銀行四方簽署保兌倉業務合作協議書,經銷商根據與制造商簽訂的購銷合同,向銀行繳納一定比率的保證金,一般不少于經銷商計劃向制造商提貨的價款,申請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專項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貨款,由3PL物流企業提供承兌擔保,經銷商以貨物對3PL物流企業進行反擔保。3PL物流企業根據掌控貨物的銷售情況和庫存情況按比例決定承保金額,并收取監管費用。銀行給制造商開出承兌匯票后,制造商向保兌倉交貨,此時轉為倉單質押。通過保兌倉業務,大大緩解了交易雙方的現金壓力,提高了資金周轉速度,真正使制造商、經銷商、3PL企業和銀行實現多贏。
物流授信業務流程是:金融機構根據3PL企業的規模、經營業績、運營現狀、資產負債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3PL企業一定的信貸額度,3PL企業直接利用這些信貸額度向相關企業提供靈活的質押貸款業務。3PL企業直接監控質押貸款業務的全過程。
代收貨款可以擴大貨源和賺取手續費,但會增加管理成本和貨款丟失的風險,如快遞公司代收貨款的員工攜款潛逃的事件時有發生,這類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是3PL企業代收操作不規范,從而影響了3PL企業的形象和客戶貨款的安全。防范此類風險應該改變收款方式,通過POS機刷卡或者通過銀行轉賬方式避免直接收取現金,另外要加強公司員工誠信管理,建立一整套規范的操作流程。
代墊貨款業務對于一些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吸引力,這也是3PL企業承攬業務手段之一,但其中卻蘊含墊付貨款難以回收的風險。涉及到法律和客戶誠信問題,防范措施主要是建立客戶資信檔案和信用管理,對資信好的客戶可以墊付,如果在業務過程中必須墊付,墊付前要委托人明確承諾收貨方拒收貨物時,發貨方要無條件回購,并保留證據,如相關協議、傳真授權、電話錄音等,便于日后發生糾紛時訴諸于法律。
在物流金融中,質押物的監管是3PL企業的核心業務,質押物的風險直接關系到物流企業的利益所在。關于質押物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質押商品的選擇風險,選擇合適的商品是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首要前提,基于市場需求和風險控制考慮,應當選擇通用性強、易倉儲保存、價格平穩、易變現的商品。
質押物的產權風險,產權包括所有權和質權,所有權是指質押物在法律上是否屬于出質人所有,質權是指質押物是否在法律上允許質押,是否被擔保給多個債權人,存在重復擔保的現象。防范這類風險發生就要在質押前調查客戶資信,審查貸款企業相關法律證明材料,如審核質物的發票、購銷合同、質檢證明、運輸發票,對于進口的貨物還可以審核海關通關單、關稅證明和進口許可證等。另外,在開展業務時,必須盡可能地完善相關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避免由于質物的所有權在各主體間進行流動可能產生的所有權糾紛。
質押物監管風險,主要指企業在監管存貨的過程中,存貨因市場價格波動而遭受損失以及監管不善使存貨滅失、被盜等風險。對于因市場波動而引起存貨價值減少的風險,應建立完善的市場預警機制,設置預警線,實時動態監管價格變化,當價格低于預警線,按協議規定通知出質方增加質押物和保證金。3PL企業需要搜集市場信息,了解市場容量、價格變動趨勢、產業產品的升級等情況。通過調查行業內人士、征求專家意見、利用統計資料、參考現價和銷售價等方法來準確評估質押貨物的價值。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及價格波動,需針對不同抵押商品進行細化管理。針對監管不善貨物滅失、被盜等風險,企業要加大商品監管力度,如購買保險轉移風險、培養專業物品監管護理員,完善內部風險管理體制等。
3PL企業管理及操作風險指在存貨評估、倉單出具、換貨、解凍等操作中不規范導致貨不對單或出現數量、質量、錯漏釋放等風險發生,另外還有監管員瀆職造成的監管失控風險。防范此類風險主要是建立合理的存貨評估體系,規范倉單操作流程,加強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避免在動產質押逐筆控制、動產質押總量(值)控制中換貨、解凍時因缺乏專業知識不規范操作使企業利益受損。最后還要注重內部操作人員管理,防止操作失誤和內外人員串通作案。
客戶信用風險主要指客戶的資產狀況或信用不良時使3PL企業利益受損,如客戶用殘次物品進行質押或者由于市場波動物品貶值拒絕還款等不誠信行為。因為在物流金融業務中3PL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擔保的作用,當客戶無法按期還款,同時質押物變賣、拍賣后尚不能足額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時,3PL企業將承擔連帶責任。
規避這類風險需要合理評估合作客戶的經營能力和信用狀況,可以通過了解客戶的歷史業務情況和信用情況,全面了解客戶資信信息。另外需加強對客戶經營狀況的監控,一旦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就可以迅速做出反應。最后凡有不良信用紀錄的客戶,應避免與其合作。
隨著物流金融業務的不斷發展,新的物流金融實務形式不斷出現,風險也在不斷增加,這就需要3PL企業不斷積累規避風險的相關經驗,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一體化物流金融防范體系,加強同銀行間的信息聯系,降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3PL企業應不斷加強業務運營管理和內部操作規范管理,依據不同的業務形式,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規范和監管程序,并認真落實到位,把風險扼殺在萌芽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物流金融業務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1]張凱.基于容通倉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研究[D].長安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