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飛 張寧寧
縣級財政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以安徽省靈璧縣為例
■廖 飛 張寧寧
目前,安徽省靈璧縣已升格了財政監督機構,配備了專職干部,但人員知識結構存在老化或不專業現象。加上機構剛成立,在宣傳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合力,鄉鎮財政所“三權”上劃是縣財政局所屬單位,財政監督存在缺位現象,與當前財政監督工作承擔的任務和要求不相適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具有資源配置、合理分配、穩定社會發展和財政監督的職能。四項職能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形成不可分割的財政管理有機整體,而財政監督職能是保障其他三項職能實現的基本條件和保證。如果不能有效地發揮財政監督職能,資源配置、合理分配、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能就難以得到順利實現,財政改革和財政管理就難以推進與加強。由于地方財政監督工作起步較晚,領導層面對加強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統一,社會上對財政監督的作用意識不強,財政監督工作的地位未能得到相應的確立,財政監督職能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由于財政監督工作起步較晚,現有的財政監督專職干部由各部門抽調組成,大多數干部沒有從事過專職財政監督工作,干部的財政監督理論水平、政策水平與業務能力參差不齊。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在政策、業務、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對干部都有較高要求的工作。因此,加強干部專業知識、政策水平、業務技能的培訓,強化掌握財政管理法規和業務技能,是財政監督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對大多數財政監督干部來講,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新工作,現成的、可借鑒的東西很少,而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較多。近兩年安徽省財政局已下發全年工作要點,但面對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財政管理工作的不斷拓展,更需要有明確的工作思路。如:雖然對財政監督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哪里,內外部監督的關系怎樣處理,縣級財政監督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財政監督工作,財政監督檢查的方式方法與主要途徑有哪些,如何提高財政監督的工作質量等問題,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探尋。
財政監督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方方面面的關系處理較為復雜,要有效地開展財政監督工作,除了領導的重視支持、自身整體素質過硬之外,還要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目前,在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存在著工作方法單一的傾向,以單純固有的業務觀點去處理財政監督工作中的新生復雜問題,特別是財政內部的監督檢查工作,不講求工作的方式方法與實際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財政監督效果的實現,甚至會產生事倍功半或事與愿違的結果。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是對日常財政管理工作的再監督,是較深層次的監督檢查。要發揮財政監督的威懾作用,使財政監督職能真正履行到位,必須提高財政監督工作質量。在實施財政監督檢查中,要防止只求工作數量不求工作質量,監督檢查走過場的傾向,使監督檢查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鄉鎮財政經過農村稅費改革、鄉財縣管、“兩稅”征管職能移交等一系列改革之后,組織收入職能逐步弱化,地方政府只把鄉鎮財政所作為報賬機構,工作只限在支出發放和會計核算上,同時抽調財政所人員包村、抓計劃生育、農村穩定等其他工作,這樣財政監督職能就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還有對鄉政府的各種財政資金存在財政所人員 “不愿、不想、不敢監管以及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隨著公共財政服務和保障能力的不斷提高,財政管理覆蓋面越來越廣,尤其是惠農資金、民生工程、專項資金、財政投資等不斷向最基層、向鄉鎮、向“三農”傾斜,加強鄉鎮財政監督迫在眉睫。
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對財政監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利用各種形式加強宣傳,改變財政管理中重資金分配、輕監督檢查的傾向,解決審計監督強、財政監督弱的問題,營造良好的財政監督工作環境。其次,財政部門領導要加強對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視、支持和指導,發揮財政監督部門在財政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促進財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開展。再次,財政監督部門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在財政監督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工作實際,有重點地開展各項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威懾力;通過監督檢查打開工作局面,擴大財政監督工作的社會影響面,提升財政監督工作的應有地位。
加強機構與隊伍建設是搞好財政監督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精通、人員精干的財政監督專職干部隊伍,是當前財政監督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財政部門的領導,應從提高財政管理層面、完善財政制約機制、促進財政改革的高度上來統一認識,加強財政監督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改變目前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到位的狀況,建立起一支強有力的財政監督檢查隊伍。
要加強對干部的業務培訓,特別是要強化監督檢查、財務會計、財政管理業務知識的學習,參加省市財政監督部門舉辦的業務培訓,掌握檢查方法,提高查賬能力。每年參加省級檢查最少一次,市級組織財政專項資金互查和培訓不少于3次。只有通過不斷的“充電”,才能使干部在政策水平、業務知識、工作技能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財政監督同行要相互學習,互通信息,及時交流工作情況,借鑒與吸取同行間的成功經驗和一些好的做法;積極開展內外部的監督檢查經驗交流工作。去年在檢查家電下鄉騙補工作中,靈璧縣財政監督檢查局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聯合工商、商務等部門,共查出騙補家電3000余臺(件),追繳違紀資金50余萬元。通過邊干邊學,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提高;按照監督檢查工作程序,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工作中嚴格執法,規范操作。同時,要加強對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利用,從而提高監督檢查的質量。
財政監督工作要立足本地區的實際,從當前財政監督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搞四面出擊,確保工作重點,每年有針對性地開展幾項重點督查任務。檢查的重點可從財政收入、支出管理兩方面來開展工作。要加強對財政內部各業務部門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完善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建議在重點檢查中,省、市可適當抽調縣級監督干部參加,學習省市重點檢查方式和處理方法,使縣級監督人員能更好地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要規范財政資金的分配程序和撥付渠道,使財政資金運作合理、合規、安全;要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督,防止專項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挪用、損失、浪費和使用效益低下問題;要對財政重點項目、財政資金投入的重點單位進行經常性的管理,并加大監督力度,如扶貧資金、教育衛生資金、農村水利資金、社會保障資金、交通建設資金等重點資金的監督檢查。
根據全縣的地理位置和鄉鎮個數(參照稅務、工商根據業務、地理劃片),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區劃內設置或派駐財政監督檢查機構,建立健全派駐財政監督檢查機構制度。這樣做一是延伸了財政監督觸角,二是實現了財政監督持續化,三是實現了定性監督向定性定量監督相結合的轉變,四是保證了財政資金最大限度的安全、有效。
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調查研究,通過細致的工作調查,摸清財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向領導和上級財政部門提出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建議和辦法。要研究公共財政體制下財政監督的有效形式與途徑,探索財政資金高效安全運行的防范措施,建立與完善財政監督管理制度與操作程序,逐步建立起與財政管理相適應的、規范的財政監督機制。
安徽省靈璧縣財政監督檢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