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峰 張 旭
縣域社會綜合治稅策略初探
——以山東省沂水縣為例
■李正峰 張 旭
社會綜合治稅就是以法律為依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信息共享,對稅收全過程進行綜合治理。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調動社會各界的協稅護稅積極性,營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稅收環境,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以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為例,簡要介紹一下綜合治稅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沂水縣各級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突破沂水,爭創強縣”的奮斗目標,全面落實“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各種困難,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積極培植地方財源,著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為使稅收正確反映經濟發展成果,山東省沂水縣國稅局依托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平臺,不斷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逐步建立起與工商、地稅、質檢和電力等其他部門信息交換工作機制,依靠信息化技術的支撐,拓展信息來源渠道,發揮社會綜合治稅作用,強化稅源管理,稅收征管逐步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的轉變,稅收征管質效不斷提升,促進了稅收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2006年至2011年,全縣國稅收入分別實現了3.3億元、4.2億元、5.6億元、6.4億元、7.1億元、8.8億元,連續6年增長突破整數億大關。稅收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長,社會綜合治稅起到了關鍵的助推作用。
社會綜合治稅涉及各行各業,社會參與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建立完備的組織管理體系,是推動社會綜合治稅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前提。
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社會綜合治稅工作領導小組,對局領導包點分局作了具體分工,并按照分工要求定期到鄉鎮黨委政府及各部門進行組織協調,了解轄區內稅源結構和管理情況,進行部門信息交換,具體參與當地稅源管理及組織收入工作。抽調稅政科、稽查局、納稅評估科和收入核算科等業務骨干成立了專業的信息分析機構,負責對采集的涉稅信息及時進行整理分析,通過案頭分析有疑點業戶按風險大小分別推送到稽查部門、納稅評估部門、基層稅源管理部門進行落實,并定期對落實結果進行反饋、講評,實現與日常稅收管理的有機融合,促進了稅源專業化管理深入開展,充分發揮了以查促管的作用。
制定了《沂水縣國稅局社會綜合治稅考核辦法》,納入全縣國稅系統目標管理考核,調動各部門做好綜合治稅工作的積極性。由征管科牽頭,辦公室、收入核算科、政策法規科、稅源管理二科等部門組成考核領導小組,按照年初制定的考核目標、考核內容、考核標準,每月對各征收管理分局社會綜合治稅情況進行數據考核,每半年對各部門社會綜合治稅質量情況進行實地考核,年終將社會綜合治稅得分并入部門綜合考核得分。
針對前期社會綜合治稅工作中存在的涉稅信息采集、傳遞不夠及時全面、內容格式不夠規范、交流速度慢、難以進行比對分析等問題,沂水縣國稅局依托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平臺,充分利用CTAIS征管軟件、稅收分析預警和納稅評估“兩個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加大了社會信息的采集應用,充分發揮信息管稅作用,不斷提升稅收征管專業化、科技化和精細化水平。
對全縣報送的涉稅信息進行量化,明確各部門信息采集的內容、標準和傳遞方法,并將各部門應報送的涉稅信息,分別制成社會綜合治稅表單模塊,由各部門按月填寫,并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傳遞。為了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開展了軟件操作及涉稅信息采集管理培訓,使各部門掌握了軟件的操作方法和信息報送要求。由征管科對涉稅信息的報送和利用情況進行定期督查、考核。
信息分析部門按照全面系統分析要求,通過縣政府資源共享平臺與供電、房管等十四個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所需信息名稱、信息采集頻率、采集方法、信息格式要求及信息傳遞負責人都做了具體規定,對采集的各類信息,不斷拓寬分析視角,固化分析主題,梳理出6大類28小類的“菜單式”的分析內容,有效地涵蓋了征、管、查各個環節。通過建立模型化的分析方法,結合沂水縣行業重點,建立了包括宏觀稅負分析、區域稅收整治、行業稅負管理、稅種和重點稅源戶單戶比對分析等在內的5大類32個模型,據此有效分析收入結構,識別涉稅風險,進行風險排序,實施風險控制,全方位加強稅源監控,提高了信息分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平臺”的開發利用,推動涉稅信息采集產生了“三個新變化”:一是由過去部門單一協調,轉變為縣局的統一調度,各科室、分局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工作,有效增強了各部門信息管稅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二是全面規范了涉稅信息的內容、格式,涉稅信息的傳遞由手工操作轉變為網絡傳遞,實現了電子交流,提高了信息質量和利用效率;三是定期考核各部門綜合治稅和信息傳遞工作情況,大大增強了涉稅信息報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通過定期考核各單位的信息分析、利用情況,確保用好相關信息、數據,全面增強了“第三方信息”比對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社會綜合治稅平臺的應用,加大了通過第三方信息的分析利用力度,有效整合了信息資源,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初步解決了涉稅信息不暢、稅源不清、控管乏力以及征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重點行業、重點稅種的征收管理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質效得到明顯提升。2012年以來沂水國稅局共利用外部信息28100條,共發布疑點業戶427戶,查實有問題戶196戶,補稅3786萬元。
2011年,通過對房地產部門、建筑部門、水泥生產企業、混凝土生產單位等單位的信息采集利用,根據企業產業鏈、資金鏈的關聯性,在對水泥、混凝土等行業的管理過程中推行 “鏈條式”管理新模式,增加稅收180萬元。現在稅源鏈式管理模式已拓展到水泥預制、礦產品、板材、食品、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等七個行業,月增加稅收收入200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通過每月采集的社保部門的各醫療單位刷卡銷售藥品信息,對全縣76戶醫藥零售單位的藥品銷售情況進行了有效控管,增加稅收收入180萬元;通過對飼料加工行業的用電信息,測算應繳增值稅40余萬元、企業所得稅260余萬元;通過對采集炸藥銷售部門炸藥銷售及代扣礦產品企業資源稅信息,測算應繳增值稅1100余萬元。
社會綜合治稅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沒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沒有各部門的積極協助,僅靠一個部門、單位,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將難以正常運行。
社會綜合治稅必須有健全的保障機制。沒有良好的工作機制,沒有完整的工作鏈條,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沒有完備考核激勵措施,難以保證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取得實質性的有效開展。只有加大綜合治稅規章制度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綜合治稅規章制度和考核體系,才能確保綜合治稅的健康運行。
涉稅信息的采集、傳遞、處理、反饋、統計、分析等各個環節涉及大量的信息資料,傳統的工作方式,無論是提供涉稅信息的職能部門還是利用信息的稅務部門均面對著大量的紙質資料,手工處理效率低,工作質量難以提高。通過開發應用社會綜合治稅工作平臺,全面實現了社會綜合治稅網上運行,減輕了各部門處理涉稅信息的工作量,同時方便了相關部門考核,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推動了全縣社會綜合治稅水平的不斷提升。
山東省沂水縣國稅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