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江
摘要:村容整潔是現代農村的發展趨勢,由于地區間的差異,各地的村容村貌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了解廣西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開展村容整潔工作所面臨的現狀與問題,綜合經濟、社會、自然、文化等多種因素,分析產生該問題的原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措施。解決村容整潔問題,必須要有完善的建設規劃和機制,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依托經濟的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適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人居環境。
關鍵詞:廣西;新農村;村容整潔
中圖分類號:F32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041-02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也有了極大地改善。村容整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五項要求之一,中國在“十二五”規劃里明確提出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一、燕來村村容建設現狀
燕來村位于廣西天峨縣西北部,距離縣城約75公里,總人口5 082,其中常住人口3 074,轄有27個村民小組和生產隊,總面積12.59萬畝,耕地面積1 836.9畝,2011年人均收入3 400元,屬于典型的農業村。該村地形多為高山,地勢復雜,夏季受泥石流、滑坡、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冬季因地勢高容易受雨雪天氣影響。村部坐落于燕來街道上,位于兩縣三鄉十一村(向陽鎮的燕來村、巖里村、黨隘村、板龍村、治安村、和平村,下老鄉的納賴村、豪明村、羅宜村、雅房村,樂業縣的邏西鄉民權村)的交界處,作為兩縣三鄉十一村重要的物流聚散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該村的燕來街道成為公共性較強的公共場所,村容村貌對其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些突出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該村村落較為分散,一些具體的特點也不盡相同,難以進行統一的論述,因此下文將燕來街道作為重點調查對象進行分析。
1. 道路設施。全村境內有一條省道經過,現仍在建設當中,27個村民小組和生產隊中已有26個建成屯級公路,尚有一個生產隊未通公路。由于道路等級低,缺乏維護,村民們在建造房屋時,為擴大建筑面積和貪圖方便,往往會擠占公共道路,破壞路面而不加以修復,加之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道路損毀嚴重,導致雨天泥濘難行,晴天塵土飛揚,影響與外界的通行,一定程度上影響農副產品的外運,給農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2.房屋建設。隨著該村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混凝結構的平房。不少農民遷移到燕來街道建起了新房,但受到地形地勢、認識水平、經濟能力等各種因素影響,從房屋選址到使用過程中,出現很多不合理、不規范、不科學的現象,大部分房屋都沿公路兩側修建,由于地勢較陡,存在受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威脅的安全隱患。在選址方面,封建思想中的風水問題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沒有注重房屋的朝向采光等問題,而是根據風水先生所定的要求建造,缺乏科學性。在房屋構造方面,農民一般通過借鑒他人的建筑風格和自身的經驗來規劃設計,但由于思想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對新型規劃和建筑研究很少,致使建筑功能布局不合理。在建設方面,所聘請的工程人員一般是附近具有一定技術的村民,但是這些工程人員沒有經過比較正規的技術培訓和考核,所建造的房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3.環境衛生。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燕來街道的村民們在村委會的組織下自籌經費,統一將街道上的垃圾運走,但其處理方法是直接將垃圾倒在公路邊或河流下游,沿河居住的村民則直接將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在排水處理方面,由于街道兩側建造的房屋都高于路面,雨天時排水不暢,路面積水對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排污處理方面,受地形、資金及部分村民為了節約、貪圖方便等因素影響,導致了排污處理不規范,引起鄰里之間矛盾的產生,使村民之間的關系難以協調,不利于今后村容改造工作的開展。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嚴重影響河流的水質和飲水用水安全。垃圾亂倒亂放、人畜糞便亂排,嚴重影響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4.其他設施狀況。在供水方面,尚有七個生產隊的村民未能使用自來水;在供電方面,電網已全部覆蓋,但受自然災害影響,存在供電不正常的情況;在街道亮化方面仍然處于空白狀態;在通訊設施方面,該村的部分居民點有信號覆蓋,但由于受地形和基站數量的制約,信號強度極差,聯系不便,對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燕來村村容現狀的成因
1.缺乏行之有效的規劃措施。在調查中了解到,村委會對于燕來街道的村容改造工作有了初步的規劃,包括排污排水系統、河道整治、街道硬化、村籃球場建設、街道亮化、沼氣推廣利用等方面,但整個經費預算高達兩百多萬元,其中村民需自籌一百多萬元,考慮到當地村民的收入水平和其他因素,實行該項計劃仍困難重重。此外,規劃還不夠翔實科學,還缺少對房屋建設、街道庭院綠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規劃布局。
2.思想認識水平的局限性。近年來,該村村民的素質水平雖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整體水平較低,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極少,部分農民的綜合素質相對不高,小農思想和個人主義傾向嚴重,思想保守,環保衛生意識差,對生活環境得過且過。對于黨和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號召回應程度低,雖然農民對改造村容村貌表示認可,但到最終具體行動時又不配合。
3.村容改造機制不完善。一是組織運行機制不完善。該村的村委會共有5人,負責村里日常事務的管理,但村里事務繁雜,對于村容改造這一方面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該村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部分領導干部的畏難情緒,組織制度的不完善,各項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缺乏有效的組織。二是投入機制不完善。在財政資金投入方面,投入力度嚴重不足,公共財政覆蓋范圍過小,以各級政府為主體的資金投入體制不完善;在社會資本投入方面,缺乏相關的引導和刺激,很難吸引到社會資本的投入,在修建一些公共設施時,籌集資金的渠道過窄;在政策支持方面,缺乏相關的優惠政策,如金融扶持、減免稅費、技術服務等各方面優惠政策。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致使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過少,遠不及對城鎮的投入。三是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在管理監督方面,村容改造建設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相應的管理機構。對于村民們一些破壞村容整潔的行為難以采取有效的監督約束方法,在各類土地用地和建筑使用上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指導。四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經濟發展是實現村容整潔的物質基礎,由于該村處于西部山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均收入水平遠低于廣西人均收入水平,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短缺,在村容改造過程中農民的空余資金投入有限,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了村容整潔工作的推進。
三、實現村容整潔的對策與建議
1.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措施。在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規劃先行、建設在后,有利于降低社會經濟成本,避免重復建設所造成的浪費。在制定村容整潔建設規劃時,要遵循前瞻性、系統性、科學性、適宜性的原則,結合實際,要符合現代農村發展方向的要求。在房屋建設方面,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要積極借鑒現代農村建筑風格特征,設計出經濟、適用、美觀大方、突出當地風格和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筑。在道路建設方面,要進行統一規劃,實現街道的整齊和干凈,爭取實現道路和街道硬化,不能在街道上亂擺亂放雜物、亂搭亂建,根據發展條件可以考慮街道的亮化。在村莊綠化和環境保護方面,也要統一規劃安排,對庭院、街道進行合理綠化安排,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有效處理。對于公共設施,要吸引多方共同投資建設;在貿易市場方面,因為燕來街道處于周邊村莊的經濟交流中心,要做好市場的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市場的功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努力提高村民的思想認識水平。實現村容整潔,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村民們的參與,必須尊重村民們的主體地位,村民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村容整潔的開展和堅持。各級部門在開展工作時應當保持與農民群眾進行有效的聯系,傾聽群眾的要求和呼聲,以他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村民們認識到村容整潔的重要作用,引導其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入戶宣傳指導、培訓、實地參觀等多種方式,為村容整潔工作的開展提供思想保證和支持基礎。也可以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擴大基層民主,制定出符合當地發展要求的制度,為村民的思想行為提供制度保障和引導。
3.建立各項完善的運行機制。實現村容整潔,促進農村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長效機制。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村容改造建設有法可依,同時也要提供相關的優惠政策。在管理方面,地方政府應該著眼長遠規劃,設立相關的小組機構,對村容整潔進行指導和規范,合理布局,安排好村屯道路、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農民科學建設村屯,同時兼顧當地實際情況。完善公共衛生管理機制,實行村民責任制,分段管理。在投入方面,要加大對村屯建設的投入力度,設立專項基金,政府利用財政資金給予更多的項目支持,引導和吸收社會資本的投入;或者采取“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方法,嘗試與發達地區合作,采用對口支援建設方式。在組織建設方面,應該著力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協調村民關系,帶動村民的積極性,組織村民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引導其規范建設。
4.大力發展當地經濟。經濟發展是實現村容整潔的物質保證,只有努力發展當地經濟,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利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開展村容整潔工作。可以利用該村自然資源條件,擴大木材林、經濟林面積,利用杉木、板栗、油桐、八角等優勢產品,改善種植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可以鼓勵村民自主創辦和吸引外來的加工企業,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吸收剩余勞動力,增加村民的收入,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以鼓勵村民外出務工,轉移剩余勞動力,在增加收入來源、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時,可以讓村民感受到發達地區村容整治工作的效果,積極投入到家鄉的村容整治工作當中來。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