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沙沙,永春芳
摘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取樣于烏魯木齊縣農村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民,對烏魯木齊縣農民的收入、理財素質、目前使用的理財產品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對策建議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理財觀念、金融機構支持。
關鍵詞:農民家庭;理財;理財品種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045-02
一、基本情況分析
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為保證問卷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在做問卷設計和調研過程中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選擇烏魯木齊縣3個具有代表性的村鎮(安寧渠鎮人口總數為23 224、水西溝鎮人口總數為15 876和甘溝鄉總人口數為7 516)為主要調研對象。調研對象中52.7%為男性,47.3%為女性。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30 000元之間,占樣本總量的83.2%。本次調研以年齡在20~60歲之間為主,調研對象的平均年齡為40.3歲。
本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76分,問卷的有效率為88%。問卷回收后,對其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烏魯木齊縣農民收入狀況分析。由調查結果得知,烏魯木齊縣農戶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下的占13.6%,收入在10 000元~20 000元之間的農戶占31.8%,收入在20 000元~30 000元之間的農戶占34.7%,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上的農戶占19.9%。烏魯木齊縣農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依靠務農,有48%左右的農民家庭要外出打工,烏魯木齊縣農戶中有21.7%的人除了務農外,在農閑的時候靠“農家樂”、“牧家樂”來增加他們的收入。
2.烏魯木齊縣農民理財素質分析。本問卷針對不同收入層次的烏魯木齊縣農民對“理財”一詞的認識,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收入階層的農民對“理財”的認識不同。烏魯木齊縣農民對“理財”的認知程度,了解“理財”的農民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沒聽過“理財”一詞的農民隨著收入的增加在減少。
3.烏魯木齊縣農民理財產品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民目前選擇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儲蓄、房產、養老保險、民間借貸、基金。(1)儲蓄。調查結果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民選擇儲蓄的比例最高,有98.3%的農民選擇了儲蓄,選擇儲蓄是因為農民收入不高,儲蓄被認為是最安全穩定,最有保障的理財工具,因此儲蓄受到了人們的青睞。(2)養老保險。調查結果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民對養老保險的投資比重為85.5%。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子女的負擔越來越重,在贍養父母方面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樣才能不增添子女的經濟負擔,受到了農民的關注,這是農民選擇養老保險最主要的原因,為自己的晚年提早做好規劃。(3)民間借貸。調查結果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戶中有19.3%選擇了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農民理財中特有的理財方式,廣泛存在于農村地區,由于農民收入水平不均衡,農民有的資金緊缺,有的農民手中閑散資金多,而當農民自己的資金不能滿足生活和生產需要時,民間借貸就起著這種調節作用。民間借貸的利率是銀行規定利率的4倍,遠遠高于銀行利率,因此在農村受到農民的廣泛喜愛。(4)基金。調查數據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民選擇基金的比重為15.3%,選擇基金的農民受教育程度都在大專以上,年收入是在30 000元以上的農民,這樣的農民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其次他們的收入高,有能力去承受基金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5)房產。調查數據顯示,烏魯木齊縣農民中選擇房產的占9.1%,據調查農民們主要是在市區買了房產,他們買房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孩子以后上學,同時投資房產來實現資金的保值、升值。
綜上所述,烏魯木齊縣農民理財產品的選擇比較單一,對于購買國債、期貨、股票等理財產品幾乎無人問津,這可能是受相關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同時農村也沒有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農民對于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選擇量,相對于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選擇量較少,選擇儲蓄的農民是選擇基金農戶的6.4倍。
三、對策建議
1.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關于三農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相對于城鎮居民來講,農民收入水平總體還是偏低。提高烏魯木齊縣農民的收入,首先,政府應該幫扶一批“農家樂、牧家樂”示范戶,讓他們先富起來,以“農家樂、牧家樂”促增收,以增收促養殖,以養殖促旅游。其次,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烏魯木齊縣政府應積極探索“訂單”、“定向”等培訓方式,加強培訓與用工單位和就業市場的掛鉤,以需求定培訓,以輸出帶培訓。
2.增強農民理財意識。農民要掌握一些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通過各種媒介如第三方理財投資咨詢機構不斷吸收各種理財產品的新知識,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專業知識的培訓,在不斷擴充自身文化素質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理財能力,能為自身和家庭創造更多的財富,實現理財目標。
3.金融機構支持。農村的金融機構要根據農民自身的特點,把農民群體細分為不同的類型,并以此為基礎設計相應的理財服務和投資組合。比如就針對農民目前關注比較多的子女就學問題、養老問題等,可將教育儲蓄產品的準入條件適當降低,并設計專門針對農民養老的投資理財產品等。只有對理財市場進行市場細分與市場定位,突出差異化服務,才能給農民的財產進行保護與投資規劃,制定出真正滿足農民需要的金融理財產品。
參考文獻:
[1]步淑段,劉淑艷.農民家庭理財現狀問卷調查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6,(6).
[2]黃礫葦.家庭投資理財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1,(4):26.
[3]梁驕.密云縣農民家庭理財現狀問卷調查分析[J].區域經濟,2011,(1):60-62.[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