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紅
摘要: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是中國財產險市場的重要補充,其在中國財產險市場上占據多數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宏觀環境之下,中小型財產險公司面臨著眾多的機遇與挑戰。PEST分析法的運用可以對目前中國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所面臨的宏觀發展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并且其分析結果對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發展建議具有指導性作用。
關鍵詞:中小型財產險公司;PEST分析法;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058-03
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指那些在財產險市場上不占據壟斷地位、經營年限較低、在經營規模和經營結構上都無法與大公司相抗衡的財產險公司。從這個意義上進行界定,目前在中國除了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和平安保險集團外,其他的中資保險公司都屬于中小型財產險公司 [1]。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是中國財產險市場的主要市場主體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中國的財產險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以下便基于PEST分析法從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四個方面對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所處的發展環境進行分析,并據此對其發展策略進行探討,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中國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環境
1.《保險法》的修改。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保險業法律體系的成熟也成為必然趨勢。1995年10月1 日,中國第一部《保險法》頒布實施。2002年,根據中國加入WTO承諾對保險業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對《保險法》做了第一次修訂。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修訂草案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中國保險法的第二次修訂。這兩次修訂從不同程度上對保險合同、保險業經營、保險業監管等方面做了不少重大的修改以及內容上的完善,解決了保險立法許多方面模糊不清和無法可依等問題 [2],保證了保險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2.中國加入WTO。中國加入WTO對中小型財產險公司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中國承諾在企業設立形式、地域限制、業務范圍、營業許可等方面對外開放,使原有的保險市場格局被打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另一方面,外資公司在給本土保險公司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頂尖的技術人才 [2],為中國的保險市場注入了創新的動力。更為重要的是,加入WTO以來,中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勵和扶持保險業的發展,這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保險市場環境,為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例如2004年6月15日起中國實行的新《保險公司管理規定》。該規定在降低了保險公司注冊資本金的同時,也不再區分全國性保險公司與區域性保險公司。這將促進中國涌現更多有特色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并為其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
3.“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在2011年8月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中國在今后的五年中將會鼓勵養老、健康、責任、汽車和農業等專業保險公司的發展,積極支持中小保險公司創新發展,形成各有優勢、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這體現了國家對中小型保險公司的重視和改革,也是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尋求發展的良好時機。同時,“十二五”規劃也從不同的方面為中國保險業今后五年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從不同角度引導著各個公司的經營戰略。
(二)經濟環境
1.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于持續穩定的增長狀態,近十年來的GDP增長速度都保持在9%左右。這種經濟的持續增長為國內的財產險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使內需上升,居民和企業所擁有的財產日益增多,進而導致財產保險需求的增長。其次,健康發展的經濟為中國引進了大量的投資項目,這些投資項目多為基礎設施建設或建筑業等,由此而帶來的風險也為國內的保險市場尤其是財產險市場帶來了大量的業務。雖然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對巨額保險標的的承保實力和風險保障能力有限,但再保險和金融工具的運用也令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得以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2.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3]。自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和完善中國的金融市場,比如大力推動貨幣市場、債券市場、黃金市場等金融市場快速健康發展。這些措施使中國的金融市場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提升,在結構和規模上也日益成熟。隨著金融體系的逐步發展,保險資金正漸漸成為其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金融體系一方面為保險業帶來了分散風險和獲得投資收益的渠道,另一方面保險資金也是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良好工具。
3.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全球的資本市場都受到了一定的波動,這也給中國的保險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首先,財產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下降,導致公司的承保虧損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投資回報的補償,使得公司的利潤率下降。其次,金融危機導致再保險費率上升 [3],中國的財產險公司要獲得再保險就需要更高的成本,這給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帶來了很大壓力,削弱了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因此在這個金融危機還在發揮其后續影響力的時刻,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社會文化環境
1.中國居民文化水平和保險意識的提升。隨著中國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保險知識的普及,中國保險業的形象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改善。財產保險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成為消費者防范風險和保障財產安全的有效工具和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人們對待保險業態度的轉變和對保險需求的增加,促使了中國保險業的穩定發展。“9·11”事件、金融危機過后,人們對風險的意識不斷加強。目前正處于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恢復階段,人們對經濟的預期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購買保險也成為了人們規避風險的一種手段。同時,由于保險公司的正面宣傳和保險業在風險發生時所帶給消費者的切實保障,購買保險也漸漸地成為了國民防范風險的一種習慣。這種國民消費行為的變化擴張了保險需求,因此,搶占有利市場和贏得客戶群,是小型財產險公司制勝的關鍵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小型財產險公司之間進行競爭。
但是,由于保險合同的特殊性和一些媒體對于保險業中存在的個別案例進行的連續負面報道,“索賠難”和“不誠信”仍然是很多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因此依舊有不少消費者對保險業存在著很深的誤解。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在宣傳保險產品的同時,加強對公司內部員工和營銷員的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最大程度的消除人們對保險業的誤會。
2.中國人口分布集中,貧富差距過大。雖然中國土地遼闊,但是人口的分布還是相對集中,這就為保險的宣傳和推廣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隨著中國城鄉居民每年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相對富裕的人保險需求已經飽和,而相對貧窮的人雖然具有保險需求,卻無力購買保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險業的發展。同樣這也是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拓展業務時遇到的挑戰。
(四)技術因素
1.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良好的技術可以提高財產險公司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已經成為保險公司之間競爭的關鍵因素。比如計算機系統、保單業務系統、存儲設備系統等的運用,能夠保證客戶信息的準確有效,提高服務效率,減少客戶的排隊等候時間。目前已經有很多財產險公司開展了網絡營銷業務,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簽發網絡保單 [4]。但這種方式只適合于一些簡易、標準化的險種,比如車險等。目前很多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已經具備了運用互聯網來為客戶提供更優服務的能力,這也是他們進行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條件。
2.信息化建設“兩極分化”。飛速發展的電子信息和通訊技術在當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起到愈來愈關鍵的作用,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目前中國保險行業對于網絡信息產品的應用格局是: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和平安保險這四大巨頭占據了網絡信息產品應用市場的60%,其他50多家中小保險公司大約占據了40%。顯然,保險信息化建設已出現“兩極分化”。而中小型財產險公司規模小,缺乏經驗,并且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資能力有限,自身開發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適宜采用IT引導業務的建設方式。
3.數據挖掘技術的成熟運用。隨著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開發和計算機處理數據功能的不斷強大,數據挖掘技術也日趨成熟。該技術可以從保險公司積累的大量歷史數據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處理海量數據,并從中挖掘出業務的內在規律,為保險產品定價和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建議 [5]。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業務經營上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決策能力,因此數據挖掘技術的成熟運用可以為中小型財產險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中國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發展策略建議
(一)注重效益與規模并重的發展模式
生存是發展的前提。對于很多中小型財產險公司來說,搶占市場份額、擴大業務規模往往是其初期的發展目標,因為快速增長的保費收入可以為公司帶來大量的現金流,保證投資業務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將公司初期的開辦費用進行了攤薄 [6]。然而,快速發展的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初期并沒有掌握成熟的業務管理技術,承保業務質量不高,但業務擴張所帶來的經營成本卻很高 [6],這會導致公司的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上升,進一步侵蝕公司的利潤。因此,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規模的擴張,還要同時兼顧效益目標。這就要求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承保時提高門檻,嚴格核保,不盲目拓展業務,降低經營風險。同時通過公司內部的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打造企業文化,提高公司的信譽度,以此來贏得客戶群。只有通過效益與規模共同發展,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才能在長期經營中穩步前進。
(二)重視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
保險資金是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的資金來源,它的良好運轉保證了保險公司的穩定發展。并且,保險資金獲得的投資收益也能夠彌補一定的承保虧損,提高保險公司的利潤率和償付能力。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由于投資經驗不足、投資渠道和投資資本有限,所獲得的投資收益較低,由此也就失去了通過獲得投資收益來降低保費取得競爭優勢的機會。這使得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在與大型財產險公司進行競爭時無法抵御價格戰的沖擊,造成較大的業績波動。并且近年來,資本市場并不穩定,投資收益走低,因此,加強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的保險資金投資運用具有必要性。第一,公司應該完善投資資金的管理體制,建立明確的分工,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第二,應當運用專業型人才,對保險資金的投資進行專業運作,分散風險,獲取最大收益。第三,建立健全的評估考核制度和風險預警體系,使資金的運用更加謹慎和穩健 [7]。
(三)增強創新意識,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雖然目前來說保險金融集團化是大勢所趨 [6],但是中小型財產險公司仍在中國財產險市場上占據多數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是對財產險市場的重要補充,然而當前中國中小型財產險公司卻面臨著保險產品同質化、合同條款雷同等問題。隨著人民保險意識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的增長,市場上涌現出了許多個性化的保險需求。由于中小型保險公司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可以根據少數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因此對市場進行細分,增強創新意識,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可以為中小型財產險市場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雖然中小型財產險公司不具有規模優勢,但是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也能夠吸引特定的客戶群體,同時也避免了對同一產品的過度競爭。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售后服務水平
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繁榮。中小型財產險公司規模小,業務人員有限,能夠提供的服務水平也有限。因此,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等科技的運用,可以為中小型財產險公司節約一部分人力資本,并與客戶形成互動,做到即時溝通。同時,中小型財產險公司也應當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通過售后服務對客戶進行人文關懷,提升公司的客戶認可度。比如在易發生風險的時候,提前通過通訊技術對客戶進行提醒,而不是在風險發生之后才進行處理,以此來體現公司的風險防范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售后服務態度。
三、總結
通過PEST分析法對中國宏觀環境的分析可知,中小型財產險公司既面臨著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挑戰。只有通過自身戰略的調整和經營結構、經營技術的不斷完善,才能實現公司自身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宇星.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金融系,2008.
[2]潘大海.華誠財產保險公司的戰略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工商管理系,2008.
[3]李仁忠.中華保險廣東分公司轉型發展戰略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系,2009.
[4]馬杰.試論信息技術在保險業中的運用[J].管理觀察,2009,(6).
[5]朱志國.數據挖掘技術在保險業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金融電腦,2006,(4).
[6]張欽輝.中國中小產險公司的發展模式分析及選擇[J].保險研究,2007,(2).
[7]蘭東娟.中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0,(52).[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