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仙
摘要:通過梳理身體社會學的理論觀點,以《健與美》期刊為考察樣本,提取雜志所傳達的健身理念與商業信息,運用福柯、布迪厄、戈夫曼以及女性主義的理論思考兩性在健身活動中體現出來的身體、身體資本以及性別不平等等相關問題,肯定女性身體解放的同時,也被男性主導的消費文化所束縛。
關鍵詞:健身;身體資本;《健與美》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255-03
一、身體的“缺席在場”
身體在社會學家的心目中具有雙重地位,既沒有完全消失,也不是獨立的研究對象,而是一種“缺席在場”。說其“缺席”是因為:身體是古典社會學家留下的學科遺產,他們未曾以身體的整體性質作為其考察對象,沒有持續而明確的聚焦于身體的探討;說其“在場”是在任何有關方法論、社會系統、現代性等主題的研究中,身體均作為社會控制的生理要素隱性的存在于相關論著中。20世紀80年代以來,更多的社會學家將身體在傳統社會學中隱含的重要性挑明,越來越多的理論目光投向身體。
生活中,行為藝術走上街頭用更鮮明的身體表現思想;女性主義者視身體與自我為一體,要求實現更多的主體權利;消費文化中形形色色的身體成為消費的直接或間接對象。網絡的飛速發展與期刊傳媒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男女老少的身體傳達著不同的意義,人們對身體的關注越來越多,包括健康、形態、符號意義與所能產生的價值。身體被看做是可以運轉的機器,可以改造的物品,各種形態的身體出現在視線中,比如技術態身體試管嬰兒、影視作品的外星人和惡魔附體、醫療化的病人和醫生、規訓化的犯人和軍隊、性別態的男人和女人等。身體的不確定以及多樣性在后現代主義的論述中,已經舍棄了“身體”為何這一現代主義規劃,而徑直把身體視作“白板”或“信號接收系統”,始終保持開放,準備由外部文本或話語進行建構和重構[1]。
二、文獻探討與理論建構
(一)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認為,人的身體所具備的能力與受到的約束規定著個體,生成了標志著國家和國際生活模式的那些社會、政治與經濟關系。物質財富、法律權利和政治權力等方面的不平等都不是社會角度建構出來的,并非偶然生成,可以逆轉,而是由生物性身體的決定力給定的,至少是由這種力量合法化的[1]。自然主義身體觀將身體看做是生物性的有機體。自然主義思路依然形塑著流行的身體觀念,認為社會性別不平等是女性“柔弱的”、“不穩定的”身體造成的。18世紀,認為女性的身體只適合生兒育女,19世紀,女性身體與男性身體的結構與功能運作之間的劃分越來越越明確,女性的月經是身體病態的體現,女性生育行為的成行也是由男性激發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行業的性別競爭,男性以此種種生理差異的“弱”阻擋女性進入社會。
女性主義對于自然主義的發展還有另外一種觀點,女性對于自己身體的體驗如何受到支配性社會力量的扭曲。第一,當今的女性對于由男性支配的文化、政治和金融領域來說,女性得到的權力已然太多,男性為維護自己的權力,就讓女性自覺有欠缺,這樣就會轉而針對身體的欠缺。第二,男性出于自身作為孩子對母親身體的體驗,從一開始就認為女性蘊涵著危險,又基于自己隨后所處的權力位置,將對于女性身體的恐懼和疑慮轉換成企圖控制和削減女性在社會中占據的物質/生理空間。第三,婦女運動已經威脅到男性的支配地位,男性支配女性的壓力增長(徹寧,奧爾巴赫)。
(二)社會建構論
社會建構論認為身體在一定程度上被社會形塑、約束甚至創造,社會賦予身體特征與意義;不同人群的身體之間存在的界限,并不是社會的基礎,而是社會的產物。在福柯看來,身體不單單是由話語賦予意義,而完全是由話語構成的,身體作為社會建構的產物,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并構成了日常實踐與權力的大規模組織之間唯一的一種關聯。女性主義者借用福柯的思路,反對認為自然態的身體是奠立個體身份/認同和不平等的基礎,主張社會性別化的身份/認同是碎片化的,并且變動不居;挑戰社會科學習以為常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的區分,認為通常被認為區分生理性別的生物屬性,本身也是以社會性的方式建構而成的,權力投入身體并通過身體來實施、生產出社會性別化的具身體現。
戈夫曼強調身體是人行動不可或缺的要素。身體是個體屬性,但卻被社會賦予外在意蘊和內在意義,是由“身體習語的共享詞匯”① 對身體發出的信息歸類,提供范疇,為人們貼上標簽,分出三六九等。這些分類方式影響著個體采取怎樣的方式,力求管理并呈現自己的身體[1]。戈夫曼刻畫了這樣一個個體形象:這些行動者/演員為了增進自身的利益,在舞臺上進行得體的表演,并且始終會受到可能陷于窘迫或失敗的威脅。
布迪厄的社會再生產理論的核心要旨,就是關注作為符號價值之載體的身體在現代化社會中被商品化的多重途徑。包括勞動力買賣中涉及的身體,也包含身體通過其他方式成為更加綜合的身體資本形式,具有權力、地位和獨特性/區隔性的符號形式,成為積累其他資源的有效要素[1]。身體資本會轉換成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由于個體所處的社會位置、社會慣習、個人品位發展的不同,身體資本所能創造的價值也就不同,因此更加維護了社會不平等。身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價值載體,以至它持續的進入文化市場和社會市場,賦予身體形式不同的價值,由此,人們渴望從身體上得到自我認同感,因而對身體的塑造規劃就成了一直努力完成的任務。
結合女性主義對自然主義身體觀的發展和建構主義身體觀,本文假設:(1)身體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雙重特征,社會性是在生物性的肉體上呈現的。(2)男權社會要求的性別特質不同導致兩性健身目的、內容的不同,是歷史上自然主義對女性身體的貶低的延續,是男權文化對女性的建構,是畸形消費。(3)身體資本可轉換為文化、教育、社會資本,因此個體對身體的規劃是為提升個體價值,加強自我認同感。(4)由上述假設,性別不平等的再生產在互動與代際之間得以延續。
三、樣本分析
《健與美》雜志1980年創刊,到2011年初滿三十年,創刊初衷正如第一期創刊詞所說:封建社會士大夫階級欣賞的病態美,勞動者是不會感興趣的。所以,我們提倡的美,是健康美,是在“賞心悅目”之余,能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神情旺發的“健與美”。這一紙媒雜志,比較完整的記錄了中國人三十年的健身痕跡。
該雜志為月刊,一年12期,本文以2011年12份期刊為分析樣本。雜志主要包括熱身、專題、健身、營養、瑜伽、健身商務、減肥、健康、健美等九個版塊,在相應的版塊中體現出個體對塑造身體、規劃身體的渴望,表達了時下流行的身體美與健康的理念,帶來了健身行業的商業價值與個人價值。
結論一:健身中身體是生物基礎,身體所傳達的符號意義是社會性的
雜志通過健身的行為,說明對身體形態的規劃與塑造,可以傳達不同的生活理念,體現迥異的社會經濟地位,男女兩性對自身與異性身體的差異性關注。尤其是雜志最后一版健美,有一個詞語叫做塑身雕塑,個體把身體當做物體,通過打造完美的肌肉群參加比賽來獲得自我認同與社會地位。
自然主義身體觀認為女性身體與男性身體相比是“弱”的,在健美中,男性更注重打造肌肉群的“健”與力量,而女性注重身體形態的“美”與苗條;在健美比賽的報道中數目中,男性賽事遠多于女性,雖然女性形象健康向上,但與男性相比仍是客體,多數女性選手身穿內衣以性感撩人的體態向觀眾展示。健身目標與結果的不同一方面是因為男女生理的差異,構成了男強女弱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兩性審美與被賦予的社會意義的不同,女性更多的被要求有流暢的線條用來觀賞滿足男性的視覺喜好,而男性則擔負著責任來保護女性。
結論二:性別刻板印象在健身中有所減弱,更加注重突出男性氣質
無論男女,健身意味著身體進行勞作、規訓、節制,以擺脫多余脂肪和贅肉,遵循選擇出來的規范的性別化身體[2]??v向來看,歷史上女性纏腳或者束腰,是男性為限制女性走出家門而使其看起來更柔弱;如今的女性則可以走進健身房鍛煉身體使身體更有力量。在健身項目中,針對女性而言,有氧搏擊操、瑜伽、游泳、網球以及各種健身舞蹈是大部分女性的選擇。在這些項目中,女性可以舒展身體,展現身體的美與魅力。即便如此,女性健身仍然免不了男性視角的審視。文本上,形容女性的詞語多是性感、美艷、挺拔、活力、優雅、柔軟、渾圓、熱辣,期望造就的是S型身材。針對男性而言,拳擊、跆拳道、攀巖、搏擊操等力量與耐性的訓練項目,男性更多的是塑造自己的肌肉,打造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健碩的X型身材。男性健壯的身材也能引起女性的關注,雜志曾經對女性做過一個調查顯示,86%的女性欣賞男性發達的胸肌,69%的女性喜歡男性整齊的腹肌,53%的女性眼中男性結實的臂更性感,37%的女性青睞男性的二頭肌,22%的女性喜歡有安全感的厚背。
健身女性健康有活力的身體,打破了傳統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只適合做家務帶孩子,也可以突破男權強加的生理限制,從事與男性一樣甚至超越男性的事業。雖然弱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卻更加強調了男性氣質,雜志中不乏對男性力量甚至暴力的崇拜,處處充斥著對男性“娘娘腔”的規訓。專門的人物報道,對男性的關注遠遠多于女性,注重突出男性向上的事業心、堅韌的意志,以及身體肌肉的塑造。
即使女性走進健身房,并不意味著女性承認自己確實比男人力量大,身材魁梧,在與男性對比時,女性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柔美,這可以解釋為女性主義者對自身的關注,主體意識的提高,也可以解釋為男權社會下強權對美的定義的限制,而女性也在限制的美中自縛。
結論三:身體資本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
這個結論具有商業的氣息。消費文化發展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吉登斯和特納的研究認為,身體作為消費的唯一載體而公開展示,社會地位也與身體自我的可見外部相聯系。首先,健身發展為一個行業,集體的健身渴望催生了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健身器械、健身俱樂部、健身教練、健身藥材、食品、廣告、音頻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其次,個體的身體成為獲得工作機會、得到異性傾慕、他人尊重與自我滿足的砝碼,尤其女性的容貌、身材、衣著在男性目光下,成為女性婚姻、事業成功的要素之一。該雜志的內容沒有對女性容貌的塑造有更多的信息,但是整容技術以及化妝品市場的膨脹發展表明女性對面部的不自信以及女性確信年輕美麗的身體是巨大的資本。雜志12期的封面均是身著比基尼的年輕女性,女性裸露的身體看似傳達的是健康,實際上表達的是女性的被動順從,以調動男性消費者的欲望、刺激女性消費者對自身形象的審視與改造。
結論四:性別不平等在兩性互動與代際中繼續
健身被看做女性解放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男性和女性健身表現出來的傾向則更多的表達了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權力對其的運作。個體身體的塑造被賦予更多的階層意義,個體為了達到精英階層,就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規劃身體并呈現符合社會期待的精英形象。而個體所處的位置不同,追求的品位不同,健身后身體資本所創造的價值就不同。如雜志中提到的兔女郎儼然化身活體廣告,刺激觀者的消費欲望。消費文化告訴女性,要使自己的身體受到更多的矚目,必須塑造符合男性審美和促進消費的身材,男性的認可才是女性終極的成功。
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不免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同齡群體的規訓,在個體與集體融合的過程中,共同的文化使個體依附并認同社會,個體與集體的互動促進了個體具身性的力量,也完成了社會再生產。
四、結語
任何有關身體的社會學歸根結底都關系到性別分工和情感分工的性質,身體社會學已經表明,在男性實施父權/男權,對性尤其是女性的性進行控制這一問題上,是一種舉足輕重的社會學研究(Turner,1984,P114)。特納闡述了身體在社會學中的重要地位,但不難看出,身體仍然作為社會學研究的隱性基礎,通過身體來研究社會分工、社會行動、社會分層等經典社會學研究話題。當然,身體是社會的源泉與定位場所,只有將身體具身性與社會之間的互相作用結合分析,才能使身體研究更加大放異彩。
過去二十年來,無論經驗研究還是理論研究,身體充當了極具生產性的焦點,從而引出了文化中的身體、經濟中的身體、思辨中的身體與自我等交叉話題??雌饋砗芰鑱y的研究,作者以為,理論從來都是百家爭鳴,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在社會性別與女性主義的研究中,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之下,兩性的身體所展現出來的權力關系與性別分工越來越明顯,身體能夠作為權力控制的領域,但也能夠作為抵抗的手段,是構建和重構當代自我的途徑 [3],更為女性解放與性別平等指明一條路徑。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希林.身體與社會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9-123.
[2]克里斯·希林.文化、技術與社會中的身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131.
[3]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屡c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149.[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