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蕻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和學生永遠都是校園里的主角,師生關系也是校園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而形成學生的社會道德觀、科學觀與世界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技術、藝術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質。我國當代高等教育教學的實踐也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師生雙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形成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一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它既包括圍繞教學內容而建立的教與學的關系,體現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也包括在非正式交往中所建立的人際關系,體現彼此的態度、相互的影響等諸多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可以說,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我們一直追求的一種經過師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理想的、科學的師生關系。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教師與學生和平相處、平等交往,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影響。
二和諧師生關系的特征
(一)民主與平等
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師生雙方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雙方基于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場,通過理解、對話和交流實現彼此精神上的溝通。也就是人格平等,即老師真誠的關愛學生,同時學生也要尊重愛戴老師。其次,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體現民主平等,師生雙方在知識面前處于平等地位,只是教師“先知”,而學生“后知”;教師“知之較多”,而學生“知之甚少”,師生之間應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形成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教與學的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簡歷有利于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弘揚和德、智、體等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合作與尊重
高校里,師生關系其實是一種成年人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態度、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教師對學生付出了關心、熱忱,,學生就會報之以尊重、感謝。反之,教師對學生若是冷漠、鄙視,學生同樣會對教師表現出輕視和厭惡。因此,師生之間情感的合作互動對教與學的效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另外,大學生具有較高的認識理解能力,在接受到教師良好期待的信息后,立即會調動自己的潛能,向目標進發;同樣,學生對教師的良好期待也會對教師的工作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能激發教師更大的工作熱情。教師也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去實現學生期待的目標。在這過程中,教師以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愛護學生,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學生以樂于學習、善于思考,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形成“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
(三)理解與寬容
大學生最渴望的是能夠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關心,有了相互的理解,雙方的思想才能溝通,心靈才能交流。對學生而言,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切的眼神,都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會使他們更加自信,能夠對學習和生活更加主動,自覺提高,自我完善。而教師也就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更好的展現自我,從而得到學生的尊重,
實現師生情誼和諧。當然,這也是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老師要愛學生,學生也要愛老師。寬容就是一種老師對學生的慈愛,老師要能容忍學生的缺點、錯誤以及對自己的不滿,要學會以尊重平等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理解和尊敬,從而架起師生間的一座心橋,以一顆寬容之心,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激勵與欣賞
教學本身是個雙向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起著助推的作用,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知識就不可能高效的吸收,教師要懂得欣賞就是一種引導和激勵。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優點和進步能得到教師的認可與尊重。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潛能的發揮。記得有一本書中對教師角色作了以下論述:“教師的職責表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比绻處熍c學生之間的關系能夠這樣發展,那就是真正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弘揚學校精神,營造和諧氛圍
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對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沃土,它能使置身于校園中的師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發揮巨大的教育作用。居于校園文化核心位置的學校精神,更是師生榮譽感和責任感的精神源泉。因此,學校應弘揚積極向上的學校精神,培育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師生在自由、寬松、寬容的校園人文環境中,自由、平等、積極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在共同參與、密切交往中拉近距離。另外還應建立激勵機制,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加強宣傳教育,以倡導良好的道德風尚和校園輿論,讓和諧精神得到弘揚,讓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師生共同的追求。
(二)增強教師自身人格魅力
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的力量和源泉,它包含教師有淵博的學識知識和教書育人、授業解惑的能力。教師自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度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度,對學生的關懷、信任和寬容,日常行為的表率作用以及為人師表,這些優良的品質都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學生也必然在這些美好品德的熏陶下,完善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行為。其次要善于創建平等的、和諧的、積極有效的教學氛圍。教師應積極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更多的角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讓學生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和教師保持良好的互動狀態。最后教師更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全面、客觀地給學生合理的評價,這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構,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主體是目標,主導是關鍵。教師發揮他的主導作用也是教師的職責所決定的。教學的總體系統中,主導作用是最為活躍的因素,因為學生的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引導就是給學生引路,指明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為真知,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講授學習方法,引導其掌握規律。“教會學生學習”是當今教育的流行口號,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師生雙方要加強道德自律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指導者,不論是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在道德上都應該是學生的楷模,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提高其道德自覺性,做到愛生敬業,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以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教育,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學生著想,樹立師生互動的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次,尊師重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美德,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大學生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學識。要把獨立思考、張揚個性建立在尊重教師的基礎上,防止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在行為上要自律,避免當前存在的自由度過大、做事隨便的現象,應當按規矩辦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參考文獻
[1]楊世鵬,楊世信.淺議高校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廣西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3(4):63-65.
[2]邵道生.學會生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
[3]李定仁,羅儒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生成機制探析[J].2005(4):22-23.
中國孩子就讀美國私立貴族高中人數5年增百倍
據中新網2012年5月8日援引美國商業內幕網報道,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涌入美國大學,希望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廣闊的舞臺。2011年,中國留學生多達157588,同比增長23%。
不過,中國留學生年輕化的趨勢同樣值得關注,很多人希望在美國接受高中教育,根據美國國土安全局數據顯示,2005-2006學年在美國私立高中讀書的中國學生只有65人,而在2010-2011學年,這一數字暴漲100倍至6725人。幾年前,對于中國家庭而言,美國私立高中只是一個毫不相干且遙不可及的名詞而已。
私立中學可謂貴族學校,四年的高中階段將花費約20萬美元。盡管這一數額令大多數美國家庭望而卻步,但許多中國富裕家庭將之視為一個物超所值的投資機會和一個提升社會地位的可靠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