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趙宇馳
一美、中院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1美國創業教育現狀
美國院校經過50多年的不斷探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創業教育模式。從總體上分析,開展創業教育主要遵循兩條軌跡:第一條發展路徑是以建設創業學學科為目標,主要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第二條路徑是以提升學生創業素養、能力為本位,主要是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1]。美國的創業教育有如下特點:雄厚的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課程以及人文環境的熏陶。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世界上最早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院校,也是唯一一所發行創業管理和創業教育研究期刊的院校。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是創業學領域的領導者,在創業管理教育方面為世界所公認。仁斯里爾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是全國最好的孵化基地,技術創業是該校的創業教育特色,并已探索出一套貫穿課程教學大綱的創業教育。
2我國創業教育現狀
我國的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90年代,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雖然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已取得較大的成效,并對創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知,但至今仍沒有形成成熟和系統的創業教育模式。我國的創業教育有如下特點:不完善的創業教育理念、不系統的創業課程體系及不完備的社會和校園的創業文化[2]。
早在1997年,清華大學首次實施創業教育,舉辦的“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為我國高校開展創業奠定了基礎。2002年,教育部首次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院校作為創業教育的試點基地,進一步實施創業教育。KAB創業教育項目于2005年引入我國,作為一個成熟的國際創業教育項目,現已成為我國創業教育的第一選擇。
二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高校的擴招使得高職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危機,這一危機已上升為全社會關注的嚴峻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給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指明方向。
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自教”和“自做”精神,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統一起來[3]。通過創業教育把教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創業素質,挖掘自身潛能,培養創新能力。
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對于國家、社會、市場、企業、學校、家庭和個人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高職創業教育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繁榮和企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傳統教育體制的改革;有利于消除就業形勢嚴峻帶來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有利于個體應對勞動力市場的挑戰。由此可見,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三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途徑
1加強創業意識,以項目驅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
學生想要創業成功,需要學校培養其創業意識。創業意識包括創業需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六大因素,是開創事業的思想和理念。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決定著一個人是否敢于創業實踐活動,加強創業意識是學生掌握創業知識及形成創業能力的前提[4]。我國高職學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受到傳統就業觀念、傳統職業觀念以及現行教育體制和培養模式的影響,普遍缺乏創業意識。
我校計算機科學系采取一系列教育活動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摒棄傳統的就業觀念,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案中,利用校報、網絡、報告、座談等方式廣泛宣傳學生成功創業的案例,引導學生實現被動就業到主動創業的思想轉變,點燃創業熱情,指明創業方向,為自主創業做好精神準備。
項目驅動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通過真實的或創設模擬的項目情境,根據項目需求來擬定教學任務,并安排相應教學環節的教學方法[5]。計算機科學系的很多課程都采用了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選取有工程背景的項目,學生圍繞該項目進行討論并協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法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驗了創新的艱難與樂趣。例如軟件工程課程,開課初期教師給出開發一個“圖書管理系統”的項目,要求學生分組后(5人一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系統開發。學生參照我校圖書管理系統,自行設計功能和界面風格,并主動向教師提出技術問題。課程開展到后期,學生自行開發的系統已經能夠從功能簡單到逐漸完善,黑白界面到美觀生動。通過實際項目的驅動,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融合了相關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開發系統,掌握了系統開發的全過程。
2滲透創業教育理念,增強學生開展自主創業的能力
創業能力分為硬件和軟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財力;軟件就是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包括專業技能和創業素質。創業素質包括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性格和工作能力。因此,僅僅開設幾門課程就想解決創業教育是不夠的,而要將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培養學生的各個方面,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5]。
計算機專業從新學期開始,就將創業教育課程有意識地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并結合地區特色和學生的自身特點將創業課程分階段有側重地進行。第一學期,主要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在基礎專業課程的入門學習過程中,借助Internet的平臺資源以及組織參觀當地企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主要是將創業意識和基本技能融入教學中。聘請專家到學校作創業主題演講,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建立虛擬實驗室,培養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掌握創業技能。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在校內就能參與教師的各類科研項目和校外企業工作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自身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與別人溝通的能力和數據分析與整理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意識。最后一個學期,借鑒浙江義烏工商學院的創業教育模式,成立“軟件外包工作室”、“網絡創業工作室”、“動漫創業工作室”等為學生提供自主創業的場所。讓即將畢業的學生能建立有個人特色的產品展示網站,能制作多媒體片段進行商品展示和推銷,能對網絡安全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能借助淘寶平臺獨立運行與管理網店。
創業教育理念與內容滲透到各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創業的基本能力并能開展自主創業,而實現創業教育的目標是依托于具備創業教育能力、專兼結合的“雙師隊伍”。推進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加強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創業教育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教師應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操作示范能力,具備創新與開拓能力以及應用信息的能力等。
總之,專業教育是基礎,創業教育是實踐、應用與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和專業教育結合,將其融入到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否則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6]。在高職院校中正規化、制度化開展創業教育必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李楚英,王滿四.美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及與中國比較[J].高等農業教育,2010(2).
[2]孫虹喬,陳光榮.高職創業教育的發展定位及培養模式[J].學術交流,2011(12):208-210.
[3]陳述.武漢地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與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0(10):253-254.
[4]華志堅.職業學校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10(31):90-91.
[5]蓋穎.項目驅動教學法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9(8):55-56.
[6]周曉鶯,全秋燕,羅永紅.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創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探討[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