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平 邱剛
小兒血流感染是全身感染性疾病。傳統的血培養被認為是診斷血流感染的“金標準”,但由于血培養時間長,且陰性也不能排除感染,因此快速簡便的診斷方法成為研究熱點。
降鈣素原(PCT,procalcitonin)是近年來發現的細菌感染檢測的新指標,對血流感染特別是膿毒血癥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手段,顯示出了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對比研究了降鈣素原檢測與血培養在小兒血流感染診斷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小兒血流感染患兒170例,進行血清降鈣素原(PCT)定量與血培養聯合檢測。
1.2 方法 PCT:抽取患兒靜脈血3 ml于真空采血管,3000×g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作為降鈣素原待測標本。血培養:對患兒肘靜脈待穿刺部位進行消毒,無菌抽取患兒血液標本5 ml,標本采集后立即注入血培養瓶并送實驗室,將血培養瓶置于法國梅里埃3 d120血培養儀中。
1.3 PCT測定 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譜法(PCT-Q)(德國B.R.A.H.M.SDiagnosfica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將待測血清置入檢測孔,30 min內判讀結果。將測試卡上檢測條帶的顏色與標準判讀卡比較,測試結果可分別判定為<0.5 μg/L、0.5~2.0 μg/L、2~10 μg/L、> 10 μg/L,>0.5 μg/L判斷為陽性。血培養:血培養瓶中檢測到有細菌生長,儀器自動報警。將報警陽性的血培養瓶及時轉種到血平板或其他相應的培養基中,通過孵育分離出單個菌落,采用VETEKII微生物全自動鑒定儀對病原菌進行鑒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170例同時做PCT與血培養的結果中,PCT>0.5ug/L(陽性)共45例,占26.4%;血培養陽性39例,占22.9%。PCT陽性率略高于血培養陽性率。
2.2 PCT與血培養的結果比較(見表1),以血培養為診斷小兒血流感染的金標準,PCT的敏感度、特異度、陰性預期值、陽性預期值、準確度分別為:69.2%、86.2%、90.4%、60%、82.3%。PCT有較好的臨床診斷價值。

表1 PCT與血培養結果比較
血培養作為細菌培養的常用方法,也是血流感染的最直接檢測方法。但它有其缺點:①血培養要求最佳采血時機為急性發病期或者抗生素運用前。②細菌數量的多少會影響血培養的陽性率。③非細菌感染的血培養為陰性,而且檢測時間需要3~5 d。因此,臨床尋求快速簡便的血流感染的診斷方法成為研究熱點。
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鈣素前肽物質。健康人群的血清PCT水平通常測不到(<0.1 ng/ml),在嚴重細菌感染特別是在敗血癥時,血清PCT水平會明顯升高,且隨感染進展或控制將持續在高水平或逐漸下降[1]。因此PCT可以作為早期血流感染檢測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文定量檢測小兒血流感染血清PCT,陽性率為26.4%(45例);血培養陽性率為22.9%(39例)。PCT陽性率略高于血培養陽性率。以血培養結果作為金標準,PCT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度分別為69.2%、86.2%、82.3%,均較高,說明PCT檢測對血流感染的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PCT對于血流感染的診斷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0%、90.4%,顯示PCT陽性預期較低、陰性預期能力較強,即PCT陰性時(<0.5 μg/L),對于排除小兒血流感染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與血培養相比,PCT檢測是采用血清快速定量檢測,這是其突出優點。其穩定性和特異性也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病原微生物學報告是血流感染診斷治療的依據,可以在血培養結果未出之前,用PCT作為快速排除和診斷小兒血流感染的輔助檢測手段。
[1]Becker KL,Snider R,Ny len ES.Pr ocalcitonin assay insy stemic inflammation,infectio n,and sepsis:clinical utility and limitations.Crit Car e Med,2008,36(3) :94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