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杰 李洪菊 祁玉霞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不能用器質性疾病解釋的功能性腸病[1],其腹痛或腹部不適伴隨排便或排便習慣的改變,具有排便異常的特征。IBS患者經常服藥,門診和住院費用以及診斷性檢查的費用均很高,常伴有生活質量的下降。馬來酸曲美布汀對胃腸道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對腸易激綜合征有良好效果[2]。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們應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聯用培菲康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76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隨機選擇本院內科門診就診的IBS患者150例,其中男62例,女88例,平均46.22歲。診斷標準參考羅馬Ⅲ,兩組患者經血、便、尿三大常規檢查,空腹血糖、肝功、腎功檢查;上消化道造影;鋇灌腸X線檢查或纖維結腸鏡排除器質性病變。隨機將病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6例,對照組74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均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避免刺激性飲食,均服用馬來酸曲美布汀,200 mg/次,3次/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培菲康,2片/次,3次/d,療程均為4周。療效觀察治療過程中囑患者每周2次復診,觀察患者消化道癥狀,主要包括患者腹痛、腹脹的程度及頻度,每日大便的次數及性狀。療效測評方法:①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腹脹、腹痛消失,大便成形,無黏液,1~2次/d。②有效:腹脹、腹痛癥狀減輕或基本消失,大便次數較前減少。③無效:癥狀無改善。④癥狀加重為惡化。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肝腎功及血常規檢查,同時密切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對分類變量不同組間進行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綜合療效: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胃腸道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周治療結束后治療組在腹痛、腹脹及排便次數及性狀上均有所改善,治療組有效率為90.8%,相對于對照組有效率70.3%,P<0.01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治療前治療組和對照組癥狀評分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目前IBS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3],可能與胃腸道動力異常,腸道菌群失調,內臟神經敏感性增強及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相關。可能與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敏感性增高,菌群失調,腸道感染和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胃腸道動力異常是IBS發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動力異常可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近年證實[4]IBS患者的基礎狀態動力指數和高幅傳播性收縮的最大波幅明顯升高,導致結腸傳播時間縮短,可能引起便秘,另一部分患者結腸內高幅度收縮傳遞增強,尤其在餐后,推測可能與腹痛、腹瀉發作有關。
腸道內的細菌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一個健康成人的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其中雙歧桿菌、擬桿菌約占50%,它們被稱為正常菌群,對維護腸道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它們能有效地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生長,另外2%是出于中間狀態的細菌和有害菌,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和宿主、外界環境建立起一個動態的生態平衡,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5]。當腸道菌群失衡,致病菌占了優勢,就會引發腸道疾病。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IBS患者中50%~80%存在腸道菌群失調以及腸道可能存在低度炎癥和免疫活化,益生菌在IBS中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有潛力成為治療IBS的一線藥物,其機制可能與改善腸腔微環境,保護腸黏膜,調節免疫反應,調節腸道動力有關。
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調節胃腸道運動節律的藥物,對胃腸道的運動有著抑制和興奮的雙向調節功能。運動增強時,其阻斷了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減少鈣離子內流,降低細胞的興奮性同時作用于胃腸道膽堿能受體,抑制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使得胃腸道平滑肌運動減弱,腹瀉癥狀明顯改善,大便次數和性狀趨于正常。運動減慢時,其作用于腎上腺受體,減少腎上腺素釋放,因而增加運動節律,便秘癥狀得到改善。此外,其還能激活胃腸神經叢的阿片受體,釋放胃腸肽如胃動素及其他調節肽,減少周圍有害物質對中樞神經的刺激,調節病理條件下的內臟感覺,改善腹痛、腹瀉、腹脹等癥狀。其臨床效果顯著且用藥安全[6]。
培菲康富含天然益生源及高濃度活性的雙歧桿菌、糞腸球菌及乳酸桿菌三種腸道有益菌。有益菌通過磷壁酸和腸黏膜上皮作用結合,和其余厭氧菌共同寄生于腸黏膜表面,組成一個具有防御作用的生物學屏障,阻斷有害菌的侵入。另外,它們還能夠合成機體需要的維生素和消化酶類,同時可刺激機體免疫應答,從而改善腸道免疫功能,增強腸道免疫力,抵抗腸道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這三種益生菌互相配合,使腸道菌群失調得到改善,同時抑制腸道有害菌群產生腐敗物質和內毒素,維護人體微生態平衡。研究顯示,腹瀉型和混合型IBS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含量均少于正常人群,服用益生菌4周后,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含量均高于治療前。因而培菲康對IBS腹瀉、便秘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本資料顯示馬來酸曲美布丁聯合培菲康治療IBS,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療效顯著,依從性良好,副作用少,優于單用馬來酸曲美布汀,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1]Abdullah M.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urrent review on pathophysiology nd diagnotic aspecis.Acta Med Indones,2008,40(4):218-225.
[2]Kountouras J Chazopoulos D,Zavos C,et al.Efficacy of trimebut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h gastroesophageal ruflux disease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H 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43):193-197.
[3]Spiler R.Aziz Q,Creed F,et al.Guidelines o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Gut,2007,56(12):1770-1798.
[4]CHEY WY,JIN HO,LEE MH,et al.Colonic motility ahnornality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xhibiting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Am J Gastroenterology,2001,96(5):1499-1506.
[5]周國華.末端回腸炎的基礎與臨床.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90.
[6]寇會玲,宗立永.曲美布汀治療腸易激綜合征46例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