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新生兒窒息屬于兒科常見性疾病,是新生兒傷殘、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發率為7%~9%。若處理不合理,極易導致行為異常與智力障礙,嚴重時引發新生兒死亡。因此,必須加強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與護理[1]。筆者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窒息患兒30例,給予復蘇前護理、復蘇中護理、復蘇后護理等三個方面的護理工作,取得了良好臨床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窒息患兒4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日齡1~32 d,平均日齡(2±0.6)h。根據出生后Apgar的1 min評分,30例為輕度窒息(4~7分),10例為重度窒息(0~3分)。其中24例足月兒,8例過期產兒,8例早產兒。窒息原因:8例早產、9例羊水過少、6例妊娠并發癥、17例宮內窘迫。根據ABCDE方案進行復蘇護理,建立呼吸道、清理呼吸道、建立通氣、保持正常的呼吸循環、確保充足的心搏出量。
1.2 方法
1.2.1 復蘇前準備 在復蘇前,將急救所需的藥品、物品備齊,醫護人員熟練復蘇操作。急救藥物:生理鹽水、納洛酮、腎上腺素與碳酸氫鈉。急救器械:呼吸氣囊、頂懸式輻射搶救臺、一次性吸痰管與氧氣。
1.2.2 復蘇中護理
1.2.2.1 呼吸道清理 ①待新生兒分娩后,將其立即放置在輻射保溫臺。②選擇熱干毛巾,將頭部與全身擦干凈,降低散熱。③擺放好體位,利用布卷將肩部墊高2.3 cm左右,使頸部處于輕微伸仰狀態。④將咽鼻口的粘液洗凈,動作必須輕柔,放置損害到氣道黏膜。針對羊水污染者,以對新生兒活力進行評估,活力指標主要有心率、呼吸每分鐘大于100次,肌張力處于良好狀態,若一項較差,應立即選擇氣管進行插管,將呼吸道內的胎糞、粘液與羊水吸干凈。
1.2.2.2 建立呼吸 明確呼吸道是否通暢,并刺激呼吸,彈足底或者用手輕拍,以對患者膚色、心率與呼吸進行評估。若出現無自主呼吸情況,選擇100%的氧氣呼吸氣囊進行人工呼吸。進行面罩放置時,保持面部與面罩之間具有密閉性與有效性,避免皮膚遭到損傷,控制好按壓頻率,大約為45~55次/min,1∶2的呼吸比,直至呼吸音聽診、胸動正常為止,待20~25 s之后再行評估。對于心率每分鐘小于100次者,應選擇氣管進行插管,以正壓通氣。完成氣管插管后,要對其進行固定,避免其脫出[2]。
1.2.2.3 正常循環的維持 選擇100%的氧氣進行正壓通氣后,維持30 s,若心率處于60~80次/min,或者小于60次/min,且不再自行增加。在進行正壓人工呼吸時,要按壓胸外心臟,選擇胸骨體1/3處部位進行按壓,確定按壓深度,一般為前后胸1/3直徑,120次/min的按壓頻率。控制好按壓與頻率之比為3∶1。
1.2.2.4 藥物治療 構建靜脈通道,確保合理應用復蘇藥物。待通氣、胸外按壓超過30 s后,若心率仍<60次/min,應利用1∶10000腎上腺素進行給藥,選擇氣管導管注入,或者選擇靜脈進行給藥,0.12 ml/kg的劑量,如有必要,每間隔4 min重復一次。若血容量處于低狀態時,應實施擴容劑,選擇0.9%生理鹽水10 ml,選擇靜脈緩慢推入。針對代謝性酸中毒患者,實施5%的碳酸氫鈉4 ml/kg,例如心率得到改善后,升至60次/min以上,應立即停機胸外按壓,進行正壓人工呼吸,待心率>100次/min,再自主呼吸。待膚色紅潤后,再繼續監護。
1.2.3 復蘇后護理 待新生兒復蘇后,要仔細觀察新生兒的膚色、血氧飽和度、心率、體溫與呼吸,加強保暖,確保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將口鼻腔內分泌物及時清理干凈,選擇間斷性方式給氧,直到呼吸平穩。選擇藥物預防新生兒缺氧、缺血與感染,強化基礎護理。
經過搶救護理后,10例重度窒息患兒經過5 min的快速復蘇,Apgar評分為8~10分,30例輕度窒息患兒經過5 min的快速復蘇,Apgar評分為8~10分,搶救成功率為100%。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40例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護理效果
新生兒窒息是指嬰兒出生后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國內發病率約為5%~10%,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和兒童傷殘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兒窒息的病因是缺氧,凡是影響胎盤或肺氣體交換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可出現于妊娠期,但絕大多數出現于產程開始后,新生兒窒息多為胎兒窒息、宮內窘迫的延續。窒息時新生兒呼吸停止或抑制致使肺泡不能擴張,肺液不能清除;缺氧酸中毒引起表面活性物質產生減少,活性降低以及肺血管阻力增加。胎兒循環重新開放,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可進一步造成組織嚴重缺氧、缺血、酸中毒,最后導致不可逆器官損傷[3]。
復蘇方案:采用國際公認的ABCDE復蘇方案:①A-清理呼吸道。②B-建立呼吸。③C-維持正常循環。④D-藥物治療。⑤E-評估最初的復蘇步驟為保暖、減少散熱、擺好體位、清理呼吸道、刺激觸覺;建立呼吸、保持正常循環與藥物治療,以及加強復蘇后的監護。在復蘇預防中,應加強圍產期保健,及時處理高危妊娠,加強胎兒監護避免宮內胎兒缺氧,推廣ABCDE復蘇技術培訓產兒科醫護人員。各級醫院產房內需配備復蘇設備,每個分娩都應有掌握復蘇技術的人員在場。
[1]王惠琴,趙錦霞.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的觀察及護理.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3):230.
[2]李慶芬,段瓊.淺談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護理.當代醫學,2008,(16):109.
[3]劉素芳.42例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及護理干預.蛇志,2010,22(3):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