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政監督服務能力主要體現為檢查成果的轉化和運用,財政監督既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嚴肅財經紀律,同時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為領導和部門決策提供參考,。通過精細化服務發揮財政監督的引領作用,引導單位規范財務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務于財政改革和單位發展。
財
提高財政監督服務能力,是為了更好地履行依法行政、依法檢查、糾正財政違法行為,準確定性檢查中有關情況及證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進行檢查評價,提出檢查意見。作為財政監督的專職人員必須具備以下五種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單位、服務于財政改革、服務于財政管理,滿足財政監督服務能力的需要。
作為財政專職機構人員,一定要全面熟悉和了解財政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督檢查工作的優勢是既要熟悉財政政策,又要通過檢查了解財政政策在執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如果不具備熟悉了解掌握政策的能力,就無法做好監督檢查工作,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務。熟悉了解掌握政策的能力是監督檢查人員做好服務工作的基礎。
財政專職機構人員,除了是檢查員外,還應該是宣傳員。財政監督宣傳要做到“三個面向”:一是面向各單位的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全體財務人員廣泛宣傳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財政改革政策,使其對財政、財務管理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取得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關心和幫助,對財政改革政策支持,建立以防為主的“超前”服務新理念,促進單位自覺執行財經紀律和財政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二是面向財政內部各業務部門,及時宣傳財政“大監督”管理政策,并將財政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不斷完善財政管理政策,促進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利用和依法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財政管理效能。三是面向上級部門和領導,及時宣傳財政監督工作取得的實效和成果,擴大財政監督的影響力,爭取上級部門和領導對財政監督工作的大力支持。宣傳引導能力是做好服務工作的前提。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既要對內開展監督檢查,檢查財政內部各業務處室是否按內控制度規定規范執行財政政策,又要對外進行監督檢查。在局內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檢查人員代表的是財政監督機構的形象;走出財政局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代表的就是財政形象,因此,監督檢查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是做好服務工作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作為專職監督檢查人員,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必要的,更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升監督檢查工作的層次。檢查人員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政策,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為單位進行業務指導;為財政管理出謀劃策,在財政監管過程中提供全面、完整的服務。
監督檢查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檢查人員除了要認真進行檢查,遵守檢查工作紀律外,還要嚴格按檢查工作程序開展檢查。如果檢查程序不到位,對問題的定性不準確,就會給檢查問題的處理帶來隱患,對單位和個人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監督檢查人員一定要學會運用法律、法規來保證檢查工作質量,保證自身的安全,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
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將財政監督工作置于財政“四位一體”的運行機制整體中來定位和推進,按照構建財政“大監督”長效管理機制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財政監督機制建設,通過用宣傳防范、用制度制約、用監督強化,促進監督與管理緊密融合,使財政監督真正為提升財政管理效能服務、為完善財政政策服務、為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服務、為規范財經秩序服務。
圍繞財政中心工作,該市在“政府所想、部門所需、財監所能”的結合點上下工夫,高度重視服務能力建設,提出建立“以防為主、超前服務”的理念,從源頭抓起,理論聯系實際,強化財政政策的宣傳,全面推行行政指導工作,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形成以防為主的長效管理機制。
1、建立“以防為主、超前服務”理念,強化財政政策的宣傳服務工作。近年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給單位的財務管理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問題的發生都由于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不熟悉了解財政政策而產生。為此常州市財政局從2008年起,將財政政策的宣傳對象從單一的財務人員擴大到機關事業單位領導、財務人員,講解內容結合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實際,就財政改革政策與單位財務管理的銜接、單位財務管理中常見問題與法律責任,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使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掌握如何規范執行財政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從而確保單位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合規。
2、源頭治理,常抓不懈。為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進一步了解財政政策,不斷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從源頭抓起,將監督檢查評析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課程,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思想意識和業務素養。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規范會計核算,規范財務管理,避免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促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單位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政策執行能力,從而確保單位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合規,達到提前防范,減少財務違規事項的發生。
3、全面推行行政指導工作。堅持服務與監督并舉,加強對機關事業單位規范財務管理的指導。開展以服務單位為導向,對單位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給予行政指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下發 《行政指導建議書》,懲防并舉做好預防。
為進一步完善監督檢查工作制度,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強化監督檢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財政監督各項工作制度體系。建立財政監督檢查處理決定(意見)當面告知制和整改情況跟蹤反饋制度,強化檢查決定、意見的嚴肅性和執行力。
1、建立查前約談、查時服務、查后溝通的監督檢查項目一體化機制。一是查前約談處室。對每個檢查調研項目都約請相關業務處室進行專項座談,有的放矢擬定檢查項目實施方案;二是查時服務檢查人員和參檢單位。對參檢人員進行查前業務培訓,編印了政策匯編分發給參檢單位,使其全面了解財政政策,增強了解,減少誤解,營造良好的檢查氛圍。三是查后溝通參檢單位。實行檢查決定告知制度,制定了《檢查處理決定告知書》規范文本,在處理決定下達前與被處理單位領導和財務負責人當面交換意見。就檢查發現的問題和被檢查單位的反饋意見逐一進行認定,對被檢查單位提出的異議作出解釋,同時幫助被檢查單位協調解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并請參檢單位領導在 “檢查告知書”上簽字確認,確保檢查處理的執行力。
2、建立了單位整改情況跟蹤反饋制。要求被檢查單位在收到檢查決定或檢查意見后,按文件規定及時整改,并將改正情況說明及補交財政專戶和上繳資金的復印件報送監督檢查處,確保檢查工作有始有終全面完整不留死角,維護檢查工作的嚴肅性。
一是提前謀劃,從源頭推進會計監督檢查和調研成果的轉化利用。在確定年度檢查項目的同時明確檢查的目的、檢查的依據、擬對檢查成果的轉化和利用等項目,有的放矢地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從源頭推進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轉化利用。二是檢查工作完成后,通過對查出問題的深入剖析,提出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的建議被采納,由政府或財政局制定了有關制度并付諸實施,實現檢查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2008年在開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有房屋土地使用情況專項檢查中,對抽取的市本級100戶存在公房出租出借及其他有關資產經營活動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核查。針對檢查中發現單位資產管理混亂、公房出租出借行為不規范、審批手續不健全等問題,提出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被采納,明確以2008年為起點,通過三年財政綜合檢查將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全部檢查到位。到2010年底該市已全面完成三年工作目標,有效促進了在資產管理方面的“三個規范”和“三個加強”(“三個規范”即:規范國有資產出租出借管理;規范公務用車處置管理;規范電子廢物處置管理。“三個加強”即:加強對外投資管理;加強國有產權變動管理;加強內部操作程序管理),從源頭上推進了機關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財政監督奮戰在財政工作的第一線,掌握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針對單位財務管理因制度缺失導致的問題,財政監督部門要高度重視檢查情況的信息反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提出改進建議,不斷提高財政監督服務效能。
1、促改革,加快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2009年為配合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結合“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對市級400戶機關事業單位銀行賬戶和暫存款進行了全面清理,在摸清單位賬戶開設情況及暫存款余額情況的基礎上,提出規范市級預算單位基本支出賬戶和加強單位暫存款管理的建議被采納。并在2009年到2010年逐步建立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制定下發了一系列管理規定,2010年7月取消了市本級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的部門預算單位基本賬戶,解決了市財政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增強了財政管理的主動性,提升了財政管理效能。
2、促進資產管理創新。財政綜合檢查過程中發現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文化單位接受捐贈的字畫等藝術品因無法估價,未列入單位會計賬簿進行核算和管理,對此提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藝術品管理的建議。財政局相關部門根據檢查反饋情況,研究制定了管理辦法,規定市財政部門對同級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標本、模型、字畫、古玩、雕塑等陳列品類國有資產實施監管,規范和加強市級行政、事業單位陳列品管理,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該項資產管理辦法首次在國內提出,創新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