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峰
吉林省洮南市結核病防治所,吉林 洮南 137100
我院于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腹瀉病74例,其中36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異丙嗪、654-2治療后均獲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與方法 全部病例均選自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兒科病房收治的嬰幼兒腹瀉患兒74例,其中臨床診斷均按1993年修定的中國腹瀉病診斷標準執行,年齡1~36月。所有患兒病程最短4小時,最長的21天,腹瀉次數平均5次/日,大便性狀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20例,有少許粘液,無膿血的54例,伴有或不伴有上感癥狀。入院時伴嘔吐24例,發熱24例,體溫正常的50例,輕度脫水22例,中度脫水24例,重度脫水2例,不伴脫水26例,伴驚厥的5例。
1.2 方法 嬰幼兒腹瀉病7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其中輕度脫水10例,中度脫水2例,重度脫水2例,不伴脫水12例,經常規治療 (補液、糾酸、調節電解質紊亂、抗炎、抗病毒)的基礎上,加用異丙嗪注射液1mg(kg·d)肌注,654-2注射液0.4mg(kg·d)肌注,3~5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38例,其中輕度脫水12例,中度脫水12例,重度脫水無,不伴有脫水的14例,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3~5天為一療程。
1.3 療效判定指標 顯效:治療24~48小時,大便次數減少至≤2次/日,大便性狀恢復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用藥后48~72小時,大便次數減少至≤2次/日,大便性狀好轉,水份明顯減少,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用藥后72小時以上,腹瀉次數仍>5次/日,或性狀無明顯好轉,甚至病情加重者。
2.1 治療效果 治療組36例,其中顯效22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而對照組38例,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57.8%,兩組間總有效率有明顯差異 (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例 (%)]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多有口干、顏面潮紅、嗜睡,2~3小時后上述不良反應逐漸消失,繼續治療,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嬰幼兒腹瀉是長期以來一直危害我國城鄉嬰幼兒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易引起暴發流行,其主要病因是輪狀病毒,其次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系病毒及細菌損害胃腸道粘膜,致絨毛脫落,數量減少,排列紊亂,胃腸道分解吸收功能減低,水份被動向腸腔轉運而引起腹瀉,另外,因病毒及細菌的毒力作用,使血管及胃腸道平滑肌痙攣,致胃腸道粘膜缺血、缺氧,腸壁粘膜損害,胃腸道腺體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增強,而引起嘔吐、腹痛、腹瀉、水電解質紊亂。多年以來常規采用抗感染及抗病毒、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支持療法,有相當多患兒難以獲得滿意效果。我院自采用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異丙嗪、654-2注射液治療嬰幼兒腹瀉療效觀察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57.89%,兩組差異有顯著意義 (P<0.01)。異丙嗪注射液具有鎮靜、止吐、抑制CAMP增加引起的分泌型腹瀉,維持細胞正常分泌吸收功能。在腹瀉治療過程中采用異丙嗪可減慢腸細胞轉變速度,既可減少腸細胞的分泌,又可促進吸收功能,為避免水電解質流失和繼續進食提供保障。654-2注射液具有抵抗乙酰膽堿、減少組胺等活性物質釋放,緩解腸壁痙攣,減慢胃腸道蠕動,抑制腺體分泌,從而有利于腸粘膜對鈉、氯及水份的吸收,同時可解除胃腸道血管痙攣,改善腸壁缺血、缺氧狀況,進而增加腸粘膜抵抗和修復能力,使腹痛、腹瀉得以迅速控制。同時異丙嗪可對抗654-2引起神經興奮作用。異丙嗪與654-2為國家基本藥物,藥源廣、價廉、使用方便,同時治療效果確切、見效快、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