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驚雷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西班牙隊進攻的比賽分析
張驚雷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為了探討西班牙隊在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中的技、戰術特點和規律,以利借鑒.對西班牙隊在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上的7場比賽進行錄像,然后采用標記分析法和觀察統計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西班牙隊共有117次射門,平均每場19.5次,其中,射中球門51次,偏出47次,被擋19次;后場發動進攻20次、中場發動41次、前場發動進攻55次,共進8個球,進球時間一直延續到補時階段;其中5球由前鋒隊員打進,2球由前衛隊員打進,1球由后衛隊員打進;西班牙隊形成射門的傳球方式豐富多變,但以短傳居多,達45次,占總數的38.46%,長傳19次,占總數的16.24%.得出結論:西班牙隊的比賽陣型以4-4-2為主;進攻以控制球的打法為主,其中前場的短傳滲透極具殺傷力,快速反擊進攻簡練、實效,定位球進攻戰術手段豐富,成效顯著.
足球;第19屆世界杯;西班牙隊;特征
世界杯所展現的技、戰術打法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體現或引導現代足球的發展方向,認真研究世界杯中強隊的技、戰術特點,將有助于我們深刻了解世界足球的發展趨勢,豐富我們的理論水平,提高我們的訓練質量.[1]2010年世界杯被認為是現代足球最激動人心的一屆大賽,死守戰術被攻勢足球所代替,所有球隊都想盡一切進攻手段給對手施加壓力,個人技術在整體攻防戰術中演繹到了極致.其中,尤以西班牙隊的表現最佳,其充沛的體能、穩定的心理、精湛的技術、豐富的控制球進攻性打法受到世界足壇的廣泛關注和稱贊.[2]本文通過對西班牙隊在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的7場比賽進行研究,分析并探討西班牙隊在本屆比賽中的攻擊技、戰術特點和規律,以利于我們借鑒與學習.
2010年6—7月對西班牙足球隊在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上的7場比賽.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設計提供參考.
1.2.2 專家訪談法 對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相關指標及研究方法等問題,訪談有關專家.
1.2.3 錄像觀察法 觀察2010年世界杯西班牙隊全部比賽錄像,并對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并統計.
西班牙隊在本屆歐錦賽決賽階段從小組賽到決賽的全部7場比賽中共使用了4-4-2、4-2-3-1、4-1-4-1等陣型,其中有5場使用了4-4-2陣型,1場使用4-2-3-1陣型進行調整和戰術演練,冠亞軍決賽使用4-1-4-1陣型.由此可見,西班牙隊的基本陣型是4-4-2陣型,傾向于采用4后衛防守體系,陣型的變化主要是在中、前場位置.相對于陣型,西班牙隊出場陣容的變化也主要體現在中、前場位置,尤其是中場左右兩個邊線區域變化比較靈活且有針對性.
2.2.1 進球特征與分析
如表1所示,西班牙隊在7場比賽中共有8.在進球時間上,有4個是在下半場打進,高出上半場1個進球,進球時間一直延續到加時賽階段,尤其是在與荷蘭隊的比賽中在116分鐘的時候由6號前衛伊涅斯塔打入制勝一球;在進球發動方式和區域方面,后場區域的搶斷快速反擊是進球的主要發動方式.另外,后場定位球也是主要的進攻手段;在中場區域,搶斷球后通過控球、有效地傳接球等方式組織進攻并得分;在前場主要是通過定位球獲得進球,前場積極有效的反搶也獲得了一定的射門機會,但是沒有形成進球得分.這種進球得分的發動區域情況在以往足球大賽中十分少見,一般情況形成射門得分的發動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前場,而西班牙隊卻是通過后場搶斷快速反擊、精湛的傳接球技術和豐富的控制球進攻性打法來完成射門得分.

表1 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西班牙隊進球情況統計
從進球完成的情況看,進球前最后一傳有3次來自前鋒隊員,3次來自前衛隊員,1次來自前衛隊員射門被擋,補射得分,僅有1次來自后衛隊員搶斷后長傳反擊.由此可見,西班牙隊主要是通過傳控球技戰術,經中場過渡最后交給前鋒完成射門得分.在8粒進球中,有5個由前鋒隊員打進,2個由前衛隊員打進,可見前鋒隊員仍是西班牙隊進球得分的主力軍,他們把握機會和射門的能力是直接影響球隊成績的主要因素;前衛隊員不僅是進攻的組織者同時也是進球者,他們的攻防組織能力以及攻擊性插上射門得分技術也是影響球隊進球的重要因素.[3]
2.2.2 形成射門過程的主要進攻方式分析
由表2可知:西班牙隊共有117次射門,平均每場19.5次,其中,射中球門51次,偏出47次,被擋19次;后場發動進攻20次、中場發動42次、前場發動進攻55次.由此可見,西班牙隊形成射門發動進攻的場區不僅僅局限于中前場,在后場也有20次,完成7個進球,其中3個是后場搶斷快速反擊完成的射門得分;2個是通過搶斷后運用嫻熟的傳接球技術,傳切滲透到中前場,完成射門得分;2個通過定位球得分.[4]表明西班牙隊的進攻不是偷襲式進攻,而是通過后場密集防守搶斷,后、中、前場隊員之間流暢的傳切配合以及嫻熟的個人技術相結合的進攻.可以預計未來幾年控制球打法將會成為技戰術發展的主流.
西班牙隊形成射門的最后一傳數據(見表3)顯示:傳球方式豐富多變,但以短傳居多,達45次,占總數的38.46%;長傳19次,占總數的16.24%.可見,西班牙隊主要進攻手段就是通過短傳滲透和長傳轉移相結合的控制球進攻.另外,定位球進攻機會也很多,其中任意球形成射門22次,角球形成射門17次.在任意球進攻中很少直接射門,大部分是通過戰術或者傳切滲透撕破對方的防線來完成射門的;角球進攻一般都是打到前點,通過頭球擺渡等手段傳球給隊友或者戰術角球來完成射門.在全部8個進球中,7個是通過短傳滲透和長傳轉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控制球來完成的射門得分,而只有1個是頭頂球得分.說明西班牙隊在比賽中善于控制比賽進攻節奏,傳接球技術嫻熟,通過短傳滲透結合其他進攻方式,使比賽按照自己球隊的控制球打法進行發展.[5,6]
射門成功與進球前的有效配合次數以及控球率(見表4)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西班牙隊進球8個,其中進球前有效傳球次數在5次以下的有4個進球.可見進攻配合越簡練越有成效,越能贏得進攻時間,這與進攻中陣地快攻的進球率最高是相吻合的.同樣5次以上(包括5次)也有4個進球.這也說明當今世界足球優秀運動員的傳接球、控制球以及戰術配合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足球技戰術水平向著更為復雜化、多樣化以及實用化的方向發展.另外,西班牙隊場均控球率53.67%,這也是對反對“控制球打法”崇尚“直接式打法”的有力回擊.我們對這2種打法要辯證的理解應用,在借鑒休斯的“直接式打法”的同時,要根據球隊自身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在現代足球攻守更加趨于平衡的狀態下,不可照搬硬套,萬萬不可片面理解為“傳球次數越少,進球機會就越多”.構成比賽進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直接打法”顯然不能代替身體能力,也不能代替技術水平,不應片面理解為“簡單傳球”打法.[7]同樣對“控制球打法”也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分析,“控制球打法”也不是純粹的為了控制球而控制球,而是有控制地快速向前進攻,控傳球數量應以實現創造射門機會為準則,掌控比賽的節奏.如果在自己的后場無效的傳控球,不積極主動地向前進攻,就失去了“控制球打法”的本質.[8]“控制球打法”的勝利也宣告了技術足球的回歸.

表2 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西班牙隊形成射門過程主要進攻方式

表3 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西班牙隊形成射門過程的最后一傳主要進攻方式

表4 第19屆世界杯決賽階段西班牙隊控球率與進球前有效配合次數統計
1.在第19屆世界杯賽上,西班牙隊的比賽陣型主要采用4-4-2陣型,根據比賽的對手和形勢也改打4-2-3-1、4-1-4-1等陣形.
2.西班牙隊進攻以控制球的打法為主,注重整體的短傳配合,整體隊形保持較好;其中前場的短傳滲透打對方防守隊員的身后,快速反擊進攻簡練、實效極具殺傷力.
3.西班牙隊的邊路傳中進攻頗具威脅,利用本隊前鋒隊員出色的搶點能力接傳中球后或直接射門或拿球后突破射門;定位球進攻戰術手段豐富,成效顯著.
〔1〕孫屹立,隗合強,胡健.對第 12屆歐洲杯足球賽有效進攻戰術和進攻中失誤原因的研究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7):1007-1009.
〔2〕王君,馬成全,鄭鷺賓,等.第 12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希臘隊比賽分析與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3):89-91.
〔3〕薛俊,李陽,郭長久,等.第 18 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階段各隊進攻進球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7):36-40.
〔4〕李天植,沈娜.第18屆世界杯足球賽得分類型變化比較研究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72-174.
〔5〕許在華,袁野.對第13屆亞洲杯足球賽日本隊傳球特點及進攻節奏分析 [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5):85-87.
〔6〕王朝信.現代競技足球高水平足球隊進攻能力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2):98-100.
〔7〕休斯.足球獲勝公式[M].楊一民,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247-274.
〔8〕趙長淼,曹曉東.論現代足球進攻打法與防守打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3):90-91.
G843
A
1673-260X(2012)03-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