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鏡鑒,張 翔
(安徽大學 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產業集群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分析
——以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為例
孟鏡鑒,張 翔
(安徽大學 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形勢和新階段下,農業產業集群興起并且發展成效顯著,促進了農業產業化,提高了農業競爭力.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山東省壽光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完善,經營規范,直接推動了蔬菜產業集群迅速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壽光蔬菜產業集群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重要作用,提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階段模型”.通過分析提出在現階段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對策及建議,更好的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及產業集群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產業集群;作用分析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業經濟與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性,提出對先進農民合作組織給予補助.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6年10月31日頒布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法》,標志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的進步.在國家各級政府的積極努力下,目前我國出現了多種運行機制、組織模式、不同職能的合作組織形式,對于推動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國內學者對我國應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觀點已基本達成共識,對此領域的研究也日益成為經濟學的一個研究熱點.同時,產業集群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概念,被 Micheal.E Porter(1990)推廣[1].并且,他還提出:“集群,或者地理上相互關聯的公司,幾乎是每一個國家,地區,甚至是大都市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特別是更為先進的國家.[2]”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國內外農業快速發展,提高地區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3].在農業產業集群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重要組成機構.目前國內學者對于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規范研究上,重點研究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運行機制、法律規范、制度設計等內容,對于新形勢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推動農業產業化和促進農業產業集群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和論述還很少見.本文通過對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群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為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可行性的對策,并構建出“作用模型”.
目前,國內學者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過初期研究,開始進入了較為深化的研究階段.黃祖輝等學者(2011年)采用Bootstrap-DEA模型對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規模報酬不變情況下的技術效率與可變情況下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了測量,然后檢驗了影響各種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專業合作社效率水平較低的重要現實問題[4].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研究初期,林萬龍(2006)、姜云長(2005)等學者分別從組織規模、內部制度建設、服務內容等方面探索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限制因素.黃祖輝、徐旭初(2005)、馮開文(2004)等學者研究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模式、運行機制和政策對策等問題[5].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傳統合作社的關系及其本身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法人性質、基本原則等各種戰略性或具體性問題的爭論不再激烈,更具現實意義的研究是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運行狀況、發展趨勢、面臨的障礙及其對策研究.
但是從產業集群的視角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推動產業集群化中的重要地位的研究很少見.黃海平、龔新蜀、黃寶連(2010年)簡單分析了農村合作組織作為產業集群機構之一在增強地區產業集群優勢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基于專業化分工的角度[6].但是,總體上來看,眾多學者只是從宏觀上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了探究,對其功能和發揮的作用進行全面系統的概括和總結.部分學者在研究產業集群時,只是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簡單的界定為產業集群中架起企業和農民聯系的中介機構,僅僅是提供服務者得角色,并沒有對其重要功能加以重視,也并沒有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點,探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職能變化及其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進程的重要作用.
山東省壽光市是我國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6].黃海平、龔新蜀、黃寶連(2010年)對壽光市產業集群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總結提出了其主要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79-1988年)應是準備階段,這一階段規模雖然擴大,但上游的生產資料企業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第二階段是發展階段(1989-1999年),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是提高階段[7].現如今的壽光產業集群規模已成熟,發展完善程度高,是我國重要的產業集群模范基地.同時,壽光市積極同各地區進行交流合作,開展多次國際蔬菜博覽會,將壽光蔬菜的知名度推向了世界,壽光蔬菜產業走向了國際化道路[8].
當地農業生產基地、蔬菜龍頭企業、生產資料企業、服務機構、科研機構、技術部門等構成了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的機構框架[9].各部門分工明確、相互聯系,共同保障產業集群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其中,中介服務是由各種不同服務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壽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同其他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現已發展較為成熟,在整個產業集群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合作組織有針對性的提供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信息、資金籌集和融通等服務.由此可見,壽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對于提高蔬菜農業的集聚化程度,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成功的模型值得各地發展過程中的產業集群學習和借鑒.
現階段,因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程度不同.部分地區發展已經成熟、但是絕大多數還處于初步形成和發展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重點內容不同,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提出“作用模型”:

產業集群形成階段,主要的特點是各種農產品種植業、養殖業等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產業集聚現象.但是,一般集群形成初期,由于較低的資本和進入的技術壁壘,產品市場的競爭是劇烈的[10].此階段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該聯合眾多小規模的經營主體,形成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增加產業資本.通過拓寬發展途徑,加強不同產業之間的聯系等功能,促進農產品規模的不斷擴大,促進不同產業的集聚.
產業集群的發展階段時期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要是開始根據農民需求將服務類型多樣化,提供產供銷綜合服務.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運行機制也開始逐步完善,其制度建設、機構建設也逐漸走向成熟.為了滿足產業化發展中農民的不同需求,各種專業協會、供銷社、專業合作社等紛紛出現,不同類型的專業合作組織共同促進產業化發展、推動產業集群.
完善階段的產業集群已經發展相對成熟,各種機構的運行趨于穩定,制度建設也比較健全,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趨于多樣化.應該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自身技術含量和專業水平,引進專業強、高素質人才,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發展模式,創新服務類型,實現產業集群創新化、國際化發展.
4.2.1 重視人才培養,引進專業性強、高素質人才,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僅僅對于一個國家是這樣,對一個地區產業更是如此.只有提高產業科技水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競爭優勢.PaulBelleflamme等學者曾提出,全球經濟的競爭優勢越來越趨向地區化競爭,而各地區之間的競爭優勢又源于人才專業化的技能知識、組織機構等因素[11].我國普遍輕視農業教育,一些管理技術和科技人才不愿意服務于農業企業,甚至農業技校培養的專門農業人才也并沒有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農業實際發展中.人才方面的缺失,尤其是技術型、專業化、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阻礙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和產業集群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4.2.1.1 對現有的農戶及組織內部人員可以開展技術培訓、提供技術指導、宣傳農業科技知識,增強科技意識,并加強同產業集群其他機構的聯系,比如科研培訓機構等,提高科技水平.
4.2.1.2 引進一批農業知識豐富的高素質人才.目前我國農業高校畢業生頗多,但是畢業后到農村基層工作的人員卻很少,但是通過大學的教育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對于推動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通過校園招聘、網上招聘、人才交流中心等形式,以提供良好的待遇、實現自身發展價值等為條件,引進部分發展潛力大、知識能力強的高校學生,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活力,推動技術服務水平的提高.同時加強同高校的聯系和交流,鼓勵高校在本產業區建立實習基地等.
4.2.1.3 對于產業集群比較成熟的地區,為了提高整個產業的技術水平,可以組建專門的農民技術服務中心、職業培訓學校等.截止到2008年,壽光市建立了約為350處村級農民文化夜校,19處鄉鎮科普學校,并發展了10處專門性技術培訓機構(學校)[12].通過培訓和開辦學校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滿足農民對技術知識的需求,為其增進科技知識提供了途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農民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最有效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收益.
4.2.2 注重網絡化發展,提高信息流暢度,拓寬發展渠道
隨著網絡的逐漸普及,整個世界進入網絡化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的流通和傳遞也變得更加快速便利.眾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開展網絡化建設,構建網絡體系,利用網絡為自身發展提供便捷的通道.在組織內部進行網絡化建設,了解最近行業動態,加強同其他機構的聯系,及時向農戶傳遞生產等信息.這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及時,外界的交流和聯系更加便利、產業發展渠道也不斷擴展,同時也對地區產業起到了極大的宣傳作用,同時,也為拓寬籌資路徑、銷售途徑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推動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
壽光市注重網絡在促進信息收集、傳遞、使用中的作用,依托網絡的便利和信息公開化壯大產業規模,擴大業務范圍.通過多年發展,壽光建成了長江以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同時建立了遍布城鄉的蔬菜代購銷售網絡體系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13].由此可見,網絡化的建設,特別是網絡交易和網絡銷售平臺的建立和完善,不僅僅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本身的服務水平,也極大的推動了整個產業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在網絡化建設比較健全的農業產業集群地區,還可以利用組織技術先進和資金充足的優勢,在農民專業組織內部還可以通過自行開發或者委托開發等方式構建信息系統,將人與計算機共同參與到農業生產銷售的信息收集、傳遞、存儲、加工、使用等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在農業信息預測、計劃、數據處理、控制等方面的功能,為組織分析各種數據、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特別是信息的預測和計劃方面,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的分析軟件,比如spss軟件等,做好市場調查,收集農產品生產銷售數據,從而分析市場發展趨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組織及整個產業規避風險,抓住機遇,正確決策.
4.2.3 適時的了解農民需求,拓寬服務領域,提供多種類型服務
在中國,大部門農民組織是脆弱的市場力量.認識的到小農業的面臨的挑戰,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支持農民專業組織建設[14].這也是立足新形勢,從農民根本利益出發,為滿足農民收入增加,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采取的舉措.但是,我國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于發展不完善,制度建設欠缺,內部成員技術、知識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約,僅僅只能提供單一或者少項的服務.所以,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提高農民滿意度,促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需不斷完善服務類型.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提供服務項目時應及時了解農民之所需,開辟適應性的服務領域,增加新的服務內容,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性服務.產前主要是信息服務.生產并不是盲目的,不是隨意的,農民需要及時的了解市場走向、政府政策變化和客戶需求,因地制宜生產適時產品,提高自身農產品的適應性.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這一環節還要加強提供市場咨詢、政策指導等服務.產中更多涉及到的是技術、資金、硬件設施等服務.在生產過程中,農民的技術水平偏低、資金缺乏等問題開始凸顯,這也是農民自身發展的局限性的體現.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技術、資金上的支持,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確保生產過程的實現.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最不完善的是產后的服務,這部分服務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部分組織還并沒有提供此類服務.而提供此類服務的組織也因技術落后、缺乏人才導致發展不完善.
4.2.4 加強價格協調、調解利益糾紛、規范經營行為等方面的職能
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也是新時代農民自身素質提高的必然趨勢.對于各種農業利益糾紛、不良經營行為、行為損害等現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協調和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提高秩序化建設.同時,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中間協調,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惡性競爭,避免價格戰、資源戰,規范競爭秩序,優化農業產業環境.農民合作組織還可以利用市場規律,進行合理的價格定位,降低市場競爭風險,從而保障農民利益的最大化實現.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僅僅是簡單的中介服務機構,也是維護農民利益,完善市場營銷,加強秩序化建設,規范行業行為的重要力量.所以,要重視農民合作組織的建設,提高其組成人員法制化水平,增強組織人員和農民的維權防護意識.發揮農民合作組織在價格協調、調解利益糾紛、規范經營行為、遵守市場規律等方面的職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還在不斷完善,關于其發展路徑、制度完善、運行機制的研究也在繼續.社會各界對其發展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將成為重要的經濟實體.同時,通過各地區的實踐證明,在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及發展的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探究其在農業產業集群中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另一重要課題.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才建設、網絡建設、法制化建設,促進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將其存在的價值最大化利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1〕Michael.E Porter.The comper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vard Bussiness Review,1990(3-4),74-91.
〔2〕Michael.E Porter.Location,Competition,and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Economy [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ly,2000(2),15-34.
〔3〕尹成杰.新階段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及其思考[J].5農業經濟問題 6(月刊),2006(3):4-7,79.
〔4〕黃祖輝,扶玉枝,徐旭初.農民合作社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經濟,2011(7):4-13,62.
〔5〕齊力.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理論和實踐[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6〕黃海平,龔新蜀,黃寶連.基于專業化分工的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優勢[J].5農業經濟問題6(月刊),2010(4):64-70.
〔7〕苗錦田,劉文波,沈火林.壽光蔬菜產業發展的經驗、對策和啟示[J].中國蔬菜,2008(10):8-10.
〔8〕王學真,郭香峰,高峰.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對相關產業的影響 [J].農業經濟問題 (月刊),2007(3):91-95.
〔9〕Belton Fleisher,Dinghuan Hu,William McGuire,Xiaobo Zhang.The Evolution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China[J].Chlr Working Paper Series,2010(9):456-469.
〔10〕Paul Belleflamme,Pierre Picard,Jacques-Francois Thisse.An Economic Theory of Regional Cluster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0(6):158-184.
〔11〕劉中會,劉力臻.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東岳論叢,2008(6)84-88.
〔12〕Henfshan DENG,Jikun HUANG,Zhigang XU,Scott ROZELLE.Policy support and emerging farmer professional copperatives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12)495–507.
〔13〕張機.海南休閑農業集群化發展思路及模式探討[J].熱帶農業學,2010(1):102-103.
〔14〕邱新棉,朱德其.國外農業信息技術發展簡介[J].農業產業化,2005(5):45-48.
F726.4
A
1673-260X(2012)03-0101-04
2010年安徽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10030503051)結項成果之一;2011年安徽省高校重點科研項目(2011sk015zd)中期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