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娥,王 冰,張 錚
(吉林大學 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創業是一個跨度巨大的社會現象,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業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德魯克認為,創業主要表現為利用高效的企業管理手段,提升創業過程中有限資源的利用率,以引導市場需求傾向[1]。Schumpeter認為,創業其實是創立一個將從未有過的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的全新組合加入到“生產函數”的體系中,創業者的任務就是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2]。創業會刺激原有的社會經濟體系持續前進,并不斷給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特別在中國,返鄉農民工的創業不僅推動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而且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和積極性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深入分析和探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并消除農民工創業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 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即全球創業觀察)2009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的創業活動活躍指數由2002年的12.2上升到2009年的18.8,創業率超過了50%[3]。受金融危機等的影響,我國農民工返鄉創業非常活躍,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我國返鄉創業農民工的數量以年均增長7%的速度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創業環境較差、農民工創業相關政策的缺乏以及農民工自身素質低下等原因,返鄉農民工在創業起步階段還是困境重重。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返鄉農民工認為創業的首要困難是資金問題。只有不到25%的農民工創立企業得到扶持貸款,但是貸款數量十分有限。創業起步階段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能夠擁有足夠的起步資金,雖然農民工在外務工有一定的積蓄,但是這對于創立一定規模的企業而言卻是非常之少。而農民工返鄉創立企業得不到足夠的貸款資金,會極大傷害農民工創業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村企業經濟的發展。如果金融機構和政府不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多數返鄉農民工會停留在創業起步階段而無法前進。
農民工返鄉創業離不開政府和各類創業相關優惠政策的扶持。我國多數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沒有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給予應有的重視,既缺少積極地引導,更缺乏創業優惠政策。另外,企業的用地問題也是制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廠房是臨時租借的,有的甚至把自家房屋當作廠房。這雖然能使問題得到暫時的緩解,但始終是企業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企業一旦有發展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時,土地問題還是會顯露出來。
教育和培訓是創業活動得以開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創業者將潛在商業機會變為現實的基礎。因為通過創業教育和培訓,可以讓創業者掌握創業的相關常識和技能,學會主動關注市場的變化。這無論是對創業方向的選擇還是未來企業發展路徑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目前,返鄉創業農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和創業知識與技能的缺乏,大多數農民工在創業選擇方面依然存在盲目性。由于盲目性而創立的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上會受到較多限制,最為顯著的便是未來企業競爭力的缺乏。
目前我國農村在通訊、公路和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普遍存在滯后的問題,這給農民工創業增加了投資成本和困難。在農村的客觀環境中仍存在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商業環境不完善,市場開放程度低等諸多問題仍亟待解決。
從上述關于農民工創業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創業環境是農民工創業的關鍵性外部因素。金融和政府政策會直接關系到農民工的創業導向、創業選擇甚至是創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返鄉農民工的教育與培訓工作也會直接影響農民工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創立企業的相關知識的獲取;國內商業環境和市場的開放程度更會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選擇產生直接的導向性作用。促進農民創業的關鍵是制定和出臺積極的政策措施,開展農民創業教育,營造良好的農民創業氛圍,優化創業環境,促進農民創業[4]。總的來說,創業環境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研究創業環境對于分析影響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的因素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農民工作為返鄉創業的主體,其自身素質會對創業的意向、創業的選擇甚至是創業的成敗產生直接影響。農民工自身的心理素質決定了其是否有勇氣放下在城市打工的工作機會,回鄉創立自己理想中的企業,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導向中最關鍵的因素,對于農民工是否創業的邊際效應最大;而農民工主要從事以體力打工為主的粗放型勞動,能接受到的科學文化知識相對匱乏,文化素質低下,這對于創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門檻;并且在前兩者基礎之上的以創業機會識別和創業機會把握為主的創業能力,更是創業起步階段的重要個體能力因素;加之農民工外出打工所積累的社會經驗、社會網絡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技術帶頭人、客戶群體等等,都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所特有的創業資源。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這些個體因素屬于影響其創業活動的內部因素,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深入探討和研究農民工的個體特質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關鍵內容。
基于以上論述,為了更加直觀和全面地討論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本文構建了一個影響因素與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關系的模型,以期能夠為改善農民工創業環境提供解決方法和建議。
Katz指出,創業環境是創業活動活躍度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也是創業研究領域的一個核心問題[5]。這是因為一方面通過對創業環境的研究,可以優化現有的創業環境,形成有利于創業行為發生的良好創業環境導向,另一方面還可以發現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創業失敗率。Grundstén把創業活動的外部影響因素分為理性和感性兩大環境要素[6]。Gnyawali和Fogel認為,創業環境是創業者在進行創業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和能夠掌控的各個因素的總和[7]。Romanelli指出,外部環境中的資源的可得性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同時也會對新創企業的融入產生影響[8]。Austin等將創業環境的概念界定為不受創業者控制的但卻會左右創業者創業成功或失敗的因素總和,包括宏觀經濟環境和社會政治環境[9]。Gartner則把創業環境定義為人們的創業意愿、技術轉移程度、資源的獲得性以及政府的干預作用等[10]。
英國倫敦商學院和美國百森商學院于1999年共同發起的GEM重點而系統地討論了不同國家的創業環境以及創業環境對創業活動的影響。通過收集全球各個參與國的創業環境數據,對每個國家的創業活動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對比不同國家之間創業活動的情況和差異來揭示一國創業活動水平的內在因素,并給出促進該國創業的政策建議。盡管GEM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研究創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但是GEM所提供的對于創業方向的研究方法卻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而且對于我們研究國內其他領域內的創業活動與行為具有指導意義。GEM課題組提出的GEM2009的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GEM2009研究模型
GEM2009重點研究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外部環境對本國或本地區創業活動的影響,然而對創業者個體的一些相關重要因素卻沒有劃入重點考察范圍之內。例如,返鄉農民工的個人特質就是影響其創業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王國華基于我國農民創業的基本情況和農民自身的特點,指出影響農民創業的關鍵性因素主要有外部環境因素和農民自身因素。影響農民創業的外部因素主要有體制性因素、政府的政策、社會文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影響農民創業的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11]。黃德林在GEM模型的基礎上,調查和討論了創業環境因素、自身創業能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基本條件和素質對農民創業活動的影響[12];郭軍盈在GEM傳統創業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影響中國農民創業的影響因素有外部環境、創業者自身素質和體制性因素,并把創業者的自身素質作為研究農民創業的影響因素之一,并將其進一步細分為能力素質和心理因素[13]。但是,農民工這一特殊社會群體與農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外打工的經歷,這也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最為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大城市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經歷使其身上具備了普通農民所不具備的特點,例如較強的心理素質、初具雛形的經營理念以及一定的創業能力等,這些影響因素都會對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活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創業外部環境特征是以GEM2009為依據,并在王國華、郭軍盈和黃德林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而得的,外部環境特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商務環境、教育與培訓、文化與社會規范和城鄉二元結構等;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個體特征的選擇上,是以郭軍盈、黃德林所分析的返鄉農民工個體特征因素為基礎,最終確定個體特征包括: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創業能力素質等;打工經歷主要基于農民工經歷方面的分析,包括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地區、在外務工所持續的時間以及所從事的行業等。對于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在打工期間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和所積累下來的以人脈或客戶源為代表的社會資本,這些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基于以上幾位學者的研究,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外部環境如何通過影響農民工的自我因素來對農民工的創業活動產生影響。因此,本文把外部環境特征和農民工的個體特征同看作是影響創業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而打工經歷作為主要影響因素之外的一個獨特因素,在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與創業活動之間起著重要的調節變量的作用,如圖2所示。

圖2 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影響因素模型
通過構建理論模型可以看出,農民工的個體特征在返鄉農民工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外部環境特征則通過作用農民工的個體,影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既可以直接影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又可以通過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產生影響來提高農民工自身的創業導向和創業能力,使其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創業活動。
(1)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在Dollinger的創業學中是成功領導者的基本素質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這不僅僅表現在創業過程中對于機會的把握和企業的掌控,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創業失敗的態度[14]。心理素質是成功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在這方面的素質參差不齊。由于農民工自身素質的限制,擁有敢作敢為、擁有冒險精神的農民工的比例相對較小,而思維禁錮、行為保守卻是多數農民工的心理素質寫照[15]。
(2)文化素質。創業者的文化素質屬于基礎素質中的個體資源稟賦中的一項基礎素質,也是創業者必不可少的一種基本屬性。這不僅表現為創業者學歷的高低,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方面會在創業階段對創業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盡管有外出務工的經歷,但是文化教育和科學知識十分匱乏,文化素質整體低下,機會識別能力較差,在創業起步階段和企業發展階段都會制約企業的發展。較低的文化素質不利于返鄉農民工理性分析市場形勢,明晰創業的方向,尤其是對于創業機會的發現與創業前景的預測更為不利。
(3)創業能力素質。創業者的能力素質主要表現為機會感知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返鄉創業農民工的機會感知能力受制于其較低的文化素質,表現為滯后性和盲目性,無法及時把握市場機會成功創業,更多的是盲目地模仿別人進行重復創業;在組織協調能力方面,由于多數為家族式的創業,不具備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權威關系,從而導致在起步階段的企業管理混亂,組織協調能力下降。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這一特質對創業活動更多的表現為負面的影響。
(1)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直接關系到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首筆創業資金。良好的金融支持不僅可以在創業起步階段解決創業者的資金困難,更會給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與可靠感,使其在創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上更有信心,提高創業能力素質,為創業活動在起步階段和成長階段提供堅實而可靠的基礎。因此,良好的金融支持可以正向地刺激農民工創業活動的發展。
(2)政府政策。創業扶持政策的缺失對于返鄉創業愿望迫切的農民工來說影響深遠。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僅包括政府提供的資金和相關項目的引導,而且包含了政府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的服務、幫助和支持性的組織,從而使農民工能夠盡快地擺脫創業困境。政府可以通過調節,將與創業相關的資源和技術從資源富足區引向創業需要區,增加創業活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提高創業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調節稅收相關政策,降低農村新創企業的稅率,從而提高新創企業的生存能力和調動企業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合理的政府政策可以正向地影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
(3)商務環境。商務環境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創業企業能夠獲得哪些資源,包括供應商、咨詢機構等;創業企業能夠獲得哪些服務,包括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創業企業能夠找到哪些資源;創業企業能否用得起這些資源。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而言,能夠把握到的資源十分有限。首先,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盡管有在外務工的經歷,但是對于自己的企業需要哪些資源、哪些服務以及如何獲取這些資源和服務,都還是未知數;其次,根據GEM2009的統計數據,我國的商務環境服務在國際排名相對靠后,大環境也決定了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獲取創業資源的難度很大。良好的商務環境能夠給創業的農民工提供急需的資源和服務,這不僅可以拉動和促進農民工的創業,更能點燃農民工內心的創業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商務環境可以正向地影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
(4)教育與培訓。教育與培訓指的是教育和培訓系統在小型企業或新創企業內的普及程度,以及社會提供給創業者學習和提高創業知識和技能的機會。由于農民工自身文化素質低下,教育與培訓對于農民工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農村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和創業教育培訓,可以為初創企業和新成長型企業提供良好的知識儲備。農民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開闊視野,拓寬創業思維,還可以得到培訓機構提供的市場經濟指導以及創業企業成長等創業相關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創業活動的目的性和效率性。因此,良好的教育與培訓能夠正向地影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
(5)文化與社會規范。良好的文化與社會規范,可以給予創業者更為寬松的社會文化及輿論環境,不僅在創業感知和創業機會的把握方面影響著創業者,而且基于對創業失敗的社會認同,會在心理素質方面正向影響創業者。良好的文化與社會規范也可以在財富創造的態度方面對創業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財富創造相關指數,來形成創業競爭的良性循環,刺激創業的發生與發展。但是在我國農村,幾乎沒有這樣的優良的文化與社會規范環境,所以在創業初期就會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者產生負面的影響。創業的盲目性和擔心創業失敗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創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因此,鼓勵和培養農村良好的文化與社會規范,除了可以協助農民工明確創業的方向和創業的選擇外,還可以給予創業失敗的農民工更多的鼓勵,減少心理負擔,因此,良好的文化與社會規范可以正向地促進農民工的創業活動。
(6)城鄉二元結構。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原因所出現的城鄉二元結構,相對于前五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一特點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的心理素質、基礎文化素質和創業能力素質而言作用不是太明顯。但正是由于這一結構的出現,實際上在創業導向和創業意愿方面促進了農民工的返鄉創業活動。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讓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堅定回鄉創業的信念,促使城市勞動力回流農村,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從而拉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打工經歷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與普通的農民創業最本質的區別。農民工在外務工經歷因素對于個體素質特征的形成以及創業資金和創業技能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經歷,會使其從創業的選擇到創業全程都有參考依據,并且在心理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強化作用,會在創業意識和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的正向影響作用;其次,農民工在外務工的經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打工期間所積累的專業知識是農民工自身文化素質的一個很好的補充,這些必備的創業知識更是農民工創業的有力支撐;最后,農民工的在外務工經歷會逐漸積累起一定的社會網絡和固定的客戶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資本以及忠實的顧客群體,這是創業起步階段非常重要的資源,對于創業活動的開展也起著正向的推動作用。所以,打工經歷在農民工個體特征與創業活動的關系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農民工返鄉創業是我國現階段增加農村就業、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創業環境是影響農民工創業的關鍵外部因素,良好的外部創業環境可以作用于農民工個體,提高其創業成功率。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特點和影響因素,積極制定政策,改善當地的創業環境。針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這一創業群體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提供專門的金融財政支持;積極改善當地的商務環境,努力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良好的創業相關支持性服務,并且針對農民工自身的一些不足,開設創業教育和培訓課程,提高農民工的文化素質和創業積極性;除了農民工自主尋找創業機會和創業項目之外,政府也應當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民工創業,尋找那些進入門檻不高,創業資金較少的項目。積極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優化農村創業環境,不僅有利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的開展,解決農民就業和收入問題,更是對構建農村創業型經濟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彼得·德魯克.創新與創業精神[M].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8.
[2]Schumpeter,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57-94.
[3]Kelley, J., Bosma, N., Amorós,J.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 [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GERA),2009.
[4]閆敏.四川省農民創業因素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Katz,J.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283.
[6]Grundstén,H.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neurial Environment:A Study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 Creation[D].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4.
[7]Gnyawali, D.R., Fogel.D.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
[8]Romanelli,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 -246.
[9]Austin,J.,Stevenson,H.,Skillern,J.W.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e,Different or Bot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2006,30(1):11 -20.
[10]Gartner,W.B.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4):696-706.
[11]王國華.農民創業因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2]黃德林.中國農民創業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33-39.
[13]郭軍盈.影響農民創業的因素分析[J].現代經濟研討,2006,(5):77 -80.
[14]Dollinger,M.J. Entrepreneurship:Strategiesand Resources[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5-18.
[15]趙健紳.提高農民心理素質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9,(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