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策與控制會計(第六版)》(美)杰羅爾德·L.齊默爾曼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2
杰羅爾德·L.齊默爾曼,羅切斯特大學商學院教授,先后講授會計、財務和經濟學等多門課程。論文《成本與成本分配》獲得美國會計學最佳論文獎。因開創了實證會計理論之先河而聞名于世。他與同在羅切斯特大學任教的瓦茲教授合著的論文《關于會計準則制定的實證理論》和《會計理論的供給與需求:一個辯解市場》,奠定了實證會計研究的基礎,并因此獲得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杰出會計文獻獎”。他們還合作編寫了一本引用率極高的教材——《實證會計理論》。
內容簡介
不論是營利性組織還是非營利性組織的管理人員,在其職業生涯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企業的會計系統打交道。會計系統既是決策制定的一個信息來源,也是組織控制機制的一部分。這也就是本書題目《決策與控制會計》的由來。
本書的特征:
1.清晰的概念框架。本書與其他管理會計書籍最重要的區別在于,本書以機會成本概念以及組織架構為基礎來統領全書的分析。機會成本為決策制定提供了基礎理論。盡管會計成本并非機會成本,但在某些情況下,會計成本為機會成本的預測提供了一個起點。
2.強調相互替代作用。本書強調經濟學的基本理念“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在提高會計系統的決策制定功能的同時,往往會削弱其作為一項控制工具的效率。同樣地,將會計系統當作控制工具,也會影響會計系統作為決策制定工具的效率。
3.經濟達爾文主義。貫穿全書的一個理念是經濟達爾文主義,即“適者生存”。這個法則說明,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會計系統只有創造出足以彌補其成本的收益,才能繼續存在。而在介紹諸如平衡計分卡之類的會計創新的同時,本書也一再強調現代會計系統對早期會計實踐的繼承。
4.邏輯思路清晰。本書與其他書籍的另一個重要的區別在于,本書的章節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前4章介紹了機會成本概念及企業組織理論,建立起全書分析的基石。其后的章節則主要運用這一基礎對某個特定的主題進行分析。本書并沒有將某一主題劃分為三個短小的各自獨立的章節,而是將絕大多數的內容用一章或是緊密相連的兩章加以分析。
5.在每章末提供有助于深化理解本章內容的補充資料。本書每章末提供的有關習題資料是作者以前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工作經驗,在各自公司已進行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寫成的。這些習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從開闊的管理視角出發進行討論。習題中還常常會涉及企業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內容,只有極少數的習題僅關注計算過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