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玲,尹思源,葛麗春,王 全,周喜芬,石含秀,史書龍
(瀘州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四川 瀘州646000)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抽樣普查,高血壓標準化患病率為11.26%,與1979年~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了2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占首位。有資料顯示,有效的控制血壓水平可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血脂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甘油三酯的升高,并且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本課題從血脂水平探討高血壓病中醫證型的差異,力求為中醫證型的客觀化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1 診斷標準
1.1.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定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1]作為高血壓診斷標準。
1.1.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分為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4型。
1.2 病例來源 140例均選自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及附屬中醫醫院心內科住院患者。年齡在35~80歲之間。其中男77例,女63例,平均年齡(62.05±9.40)歲。正常對照組:為瀘州醫學院附屬二院健康體檢人員,血壓<140/90 mm Hg,且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共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在35~75歲之間,平均年齡(60.18±9.18)歲。
2組入選者均告知其研究的方法及意義,做到知情同意。
1.3 標本采集 所有研究對象空腹12 h,抽取肘靜脈血4 mL,室溫下凝固,2000 rp m,離心20 min分離血清,-70℃冰箱儲存備檢。
1.4 血液制備 患者入院后第2 d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用于生化指標的測定,其中血脂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5 臨床觀察方法 高血壓組設計調查登記表,設運用四診的方法收集每個患者的證候資料并填寫該表。由2名中級以上職稱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醫師依據該調查表,并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別對其進行辨證,得出辨證結論,意見不一致者由雙方協商解決。
1.6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各變量均采用均(-x±s)表示,應用SPSS 13.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多組間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計數資料采用四格表的χ2檢驗。
2.1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組與正常對照組血脂之間比較 高血壓4種證型在上述指標中,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及痰濕壅盛證與正常組T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痰濕壅盛證和陰陽兩虛證TG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虛陽亢證與痰濕壅盛證相比,差異仍有統計學意義(P<0.05)。肝火亢盛證與痰濕壅盛證與正常組及陰陽兩虛證T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病各證型中HDL在痰濕壅盛證下降最明顯,且各證型與正常組比較均有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痰濕壅盛證與肝火亢盛證和陰虛陽亢證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DL在中醫各證型中陰陽兩虛證升高明顯,且與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正常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與正常對照組血脂之間比較(-x±s) mmol/L
2.2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組與正常對照組脂蛋白α之間比較 高血壓病各中醫證型組脂蛋白α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4證型中痰濕壅盛證含量有所增加,但各證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與正常對照組之間Lpa比較(-x±s) g/L
(1)與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為痰濕壅盛型辨證的客觀化指標。(2)LDL-C升高可以作為陰陽兩虛型辨證的客觀化指標。(3)高血壓病中醫各證型中,痰濕壅盛型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風險性最高。
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血脂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甘油三酯的升高,并且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本研究中除陰陽兩虛證與正常組比較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證型差異呈顯著性(P<0.05)。且以痰濕壅盛最高,肝火亢盛證次之,提示甘油三酯異常在實證中較虛證明顯。
本研究顯示TC以痰濕壅盛和肝火亢盛證明顯增高,與正常對照組和陰陽兩虛證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陰虛陽亢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C在證型中的表現提示實證TC增高比虛證明顯。
LDL-C水平增高和HDL-C水平下降均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HDL-C是機體中的保護性膽固醇,可以將肝外組織中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并排出體外,防止外周細胞內過多的膽固醇沉積造成動脈粥樣硬化。LDL-C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能與其較易被氧化有關,可以使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增加3倍以上,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增加2倍以上。HDL-C在痰濕壅盛證中降低最明顯,與正常對照和肝火亢盛證和陰虛陽亢證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LDL-C則在陰陽兩虛證升高最為明顯,痰濕壅盛證次之。同時HDL-C降低和LDL-C升高進一步提示痰濕壅盛證患者體內存在炎癥持續狀態,同時也說明高血壓病痰濕壅盛證患者可能最易發生心血管事件。這正好也跟臨床上發現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其中醫證型多為痰瘀痹阻有很大的關系。
LP(α)是一種特殊獨立的血漿脂蛋白,有研究認為其與AS密切相關,脂蛋白α是冠心病獨立的危險因素[3],有文獻報道認為,高Lp(α)患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發病率高于健康者2~5倍。但也有學者[4]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LP(α)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P>0.05)。本研究顯示脂蛋白a各證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張氏等[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LP(α)雖然在痰濕壅盛證有所增高,但各證型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考慮也與樣本選擇時納入標準內包括輕度心功能損傷的患者,可能是與曹氏的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再次證明高血壓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炎癥反應,以痰濕壅盛證最為明顯。
綜上所述,各證型間血脂指標除LDL-C、膽固醇升高不明顯以外,其余指標均以痰濕壅盛證型為高;而HDL-C則以其降低最為明顯,血脂指標的異常提示高血壓病痰濕壅盛證代謝紊亂程度最為嚴重。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高血壓雜志,2004,12(12):48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3]Von Eckardstein,Schulte H,Cullen P,et a1.Lipopr otein(a)fart her increase t he risk of coronar y events in men wit h high global cardiovascular risk[J].J Am Coll Car diol,2001,37(2):434.
[4]曹偉建 .脂蛋白、載脂蛋白與原發性高血壓的關系[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2,27(2):123.
[5]張俊,羅開良,高興玉,等 .高血壓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與肱動脈血流依賴性舒張功能的關系[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1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