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盡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但也在諸多方面存有不足,即自我參與性還不夠、自我開發性還不強。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我國群眾文化實踐應是大眾參與和以先進文化為引導的開發機制。從而,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索,便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模式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的當下,如何生動、活潑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則成為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之一。從群眾文化的內涵界定來看,其不僅體現為豐富多彩的各類群眾自發性文娛活動,還以文化管理的姿態而出現。作為本文的探討視角而言,則側重于文化管理領域。
實踐表明,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盡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但也在諸多方面存有不足,即自我參與性還不夠、自我開發性還不強。之所以強調這些問題,實則歸因于: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我國群眾文化實踐應是大眾參與和以先進文化為引導的開發機制。從而,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索,便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文章首先基于本文主題對社會主義價值觀進行解析;在此基礎上,建立實踐的目標定位。最后,在目標定位驅動下構建起實踐模式來。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文的解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做,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由此,從總括層面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歸為一句話:即以人為本,在滿足主體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同時,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在與群眾文化實踐相聯系上,其實已經建立了該實踐模式的價值取向。如,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大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交流和理解;提升大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參與度,從而達成和諧、共樂的效果。如此等等,對于推動我國群眾文化實踐模式的探索上是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的。這也構成了下文目標定位的基礎。
二、解析基礎上群眾文化實踐的目標定位
就群眾文化的內涵來看,首先群眾文化的實踐主體為大眾,客體則為活動;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且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由此在上文的解析基礎上,以下可以從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分別建立目標定位。
(一)群眾文化實踐主體的目標定位
群眾文化實踐主體應為文化活動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實踐表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成為了聯系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從表層來看,似乎文化活動的管理與組織具有較強的程序性,從而不存在特定的價值取向。實則不然,對于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而言,這本身就是判斷實踐模式是否合理的價值標準。因此,群眾文化實踐主體的目標定位,應植根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范疇之中,并結合所在社區、城市的固有特點靈活組織相應的文娛活動。關于這一點,也可以看作是其中的內在要求。
(二)群眾文化實踐客體的目標定位
由上文可知,實踐客體便是一系列的文娛活動了。在增強大眾參與性和開發性的要求下,關于文娛活動的目標定位在形式上應照顧各類群體的喜好,在內容上應有助于推動和諧社區、和諧城市的實現。目前所反饋的信息顯示,群眾文化活動在場地選擇上,以及文化活動的宣傳和鼓動上還存在不足,這樣不僅弱化了大眾的參與熱情,還影響到活動場地周邊居民對該文化活動的態度。
三、目標定位下的實踐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目標定位下,實踐模式可分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這里以社區作為群眾文化實踐的載體。
(一)實踐主體的管理模式構建
由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可得,大眾應在自發狀態下參與到娛樂活動中來。這時就存在一個兩難問題,即大眾因各自娛樂偏好的不同,從而在自發狀態下將形成諸多非正式組織。其中,部分組織是以健康的文化活動為主導,而另一部分則可能偏離健康方向。因此,社區工作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向居民宣傳健康文化活動的內容和作用。并促使以退休人員為主的活動參與者,積極推動家屬的參與熱情。不難理解,這樣一來將有助于和諧社區的建設。
(二)實踐內容的形式模式構建
根據筆者的工作體會,群眾文化活動難以形成“全民”參與的熱情,其除了有人們固有觀念的影響外,還受制于實踐內容的形式。那么如何豐富活動形式,從而引起家庭成員的共同興趣呢。當然,這需要根據社區和城市的具體情況來定。但筆者指出,無論具體情況如何都應通過各種形式激發起居民的公民意識。如,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可以通過壩壩電影、讀書活動、歌舞表演來激勵起大眾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圍繞著“幸福是什么”,來舉行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活動。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四、小結
文章認為,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我國群眾文化實踐應是大眾參與和以先進文化為引導的開發機制。從而,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索,便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畢春艷.對群眾文化促進社會發展的科學探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2(11).
[2]楊仕清.淺談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多樣性[J].大觀周刊,2012(30).
[3]王麗.淺談群眾文化場所的建設[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4).
(作者單位:江蘇沛縣安國鎮文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