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維 姚 敏 南光賢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內二科,吉林 長春 130033)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術(PTAS)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改善因急性和(或)慢性腦供血不足引發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顯著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1〕。但PTAS常在術中直接造成血管內皮細胞(VEC)的損傷,嚴重影響PTAS治療的術后效果。血管內皮系統可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能夠發揮調節血管平滑肌舒張和收縮、平滑肌的生長、抗血栓、抗炎等重要生理功能〔2〕。PTAS對VEC的影響及他汀類藥物對PTAS術后血管內皮是否具有保護作用臨床關注較少。本研究觀察PTAS患者術前及術后應用他汀類藥物對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響。
1.1 對象 選取2009~2011年入院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并且符合行PTAS條件的患者112例,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齡40~72〔平均(53.4±12.3)〕歲。隨機分為辛伐他汀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平均年齡、入院時血壓、心率等腦血管危險性因素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1.2.1 用藥方法 辛伐他汀組在行PTAS前5 h~5 d開始使用辛伐他汀,20 mg/d,于PTAS當日服用辛伐他汀30 mg;術后改為10~20 mg/d長期服用。對照組PTAS術前后均不使用辛伐他汀及其他類似藥物。
1.2.2 檢測方法 分別于PTAS前、術后6、12、24、48、72 h采靜脈血測定血漿vWF、NO含量。vWF測定采用酶聯吸附法(ELISA),試劑為上海信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ELISA試劑盒;NO測定采用硝酸還原比色法,試劑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藥劑盒。所有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行。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資料數據以s表示,組間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
2.1 兩組PTAS前后血漿vWF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PTAS術后vWF血漿水平均高于術前(P<0.05);辛伐他汀組術后血漿vWF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以24 h內為著(P<0.01)。見表1。
2.2 兩組PTAS前后血漿NO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PTAS術后NO血漿水平均低于術前(P<0.05);辛伐他汀組血漿NO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PTAS前后兩組患者血漿vWF水平比較( s,n=56)

表1 PTAS前后兩組患者血漿vWF水平比較( s,n=56)
與同組術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1;下表同
72 h對照組 145.78±15.96 191.14±17.041) 190.87±16.251) 189.12±16.201) 185.12±17.301) 185.13±16.921)組別 術前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辛伐他汀組 148.10±18.02 175.04±16.591)2) 173.40±16.671)2) 170.42±16.871)2) 165.22±17.591)2) 166.40±15.901)2)
表2 PTAS前后兩組患者血漿NO水平比較( s,n=56)
72 h對照組 69.80±21.00 46.78±17.221) 47.10±17.411) 46.52±16.441) 46.02±17.201) 45.44±18.261)組別 術前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辛伐他汀組 68.29±15.79 56.11±18.461)2) 55.12±17.961)2) 54.30±19.301)2) 55.12±18.711)2) 54.72±17.621)2)
缺血性腦血管病多發生于頸動脈及其分支、椎動脈及其分支和鎖骨下動脈,與動脈血管的狹窄密切相關,這些血管的部分狹窄不僅可以導致腦內局部的低灌注,而且還是導致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PTAS治療可以通過解除這些狹窄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3〕,在臨床已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PTAS對血管內皮系統有直接的損傷作用〔4〕,故而圍術期及術后對VEC的保護作用受到臨床關注。
vWF是VEC和巨核細胞分泌的在正常凝血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的一種多聚體糖蛋白,儲存在VEC的Weibel palade小體中,其多聚化程度的精確調控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當VEC活化或受損時,vWF釋放進入血中,故測定vWF含量可以作為評估血管內皮功能的臨床觀察項目。目前vWF被認為是反映VEC的最好指標〔5〕。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辛伐他汀組和對照組血漿vWF含量明顯高于術前,可能是由于PTAS操作造成血管內皮撕裂、破壞,使VEC儲存的vWF釋放入血所致,而術后辛伐他汀組血漿vWF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則表明辛伐他汀能降低PTAS后患者的血漿vWF含量,起到血管內皮系統的保護作用。
血管舒張反應主要取決于血管內皮釋放NO的能力。VEC有產生NO的體系,而波動性血流及切變力的變化是生理調節NO釋放的主要因素。NO的正常代謝是維持大腦后循環穩態的主要因素。NO能夠抑制血小板及VEC之間的黏附與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是臨床上衡量血管內皮功能的重要指標〔6〕。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辛伐他汀組和對照組血漿NO含量明顯低于術前,可能是由于PTAS操作造成血管內皮撕裂、破壞,使VEC合成和分泌NO減少所致,而術后辛伐他汀組血漿NO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則表明辛伐他汀可以提高PTAS后患者的血漿NO含量,進而起到血管內皮系統的保護作用。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用于PTAS圍手期和術后對接受PTAS患者的血管內膜系統具有保護作用。由于本組病例例數有限,還需要臨床大樣本的進一步觀察。
1 劉新峰,李寶民,李 生,等.癥狀性椎基底動脈狹窄患者經皮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的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9(3):177-80.
2 滕志濤,蔡尚郎,沃金善,等.Abciximab對動脈損傷后血清一氧化氮和內皮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4;12(1):51-2.
3 劉 亮,朱正權,買買提力·艾沙,等.經皮腔內支架成形術治療動脈狹窄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8):934-6.
4 談曉牧,耿曉坤,朱浩猛,等.頸動脈顱外段狹窄支架成形術后抗動脈硬化效果的隨訪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10):7-9.
5 Gautam N,Herwald H,Hedpxist P,et al.Signaling via beta(2)integrins triggers neutrophil-dependent alteration in endothelial barrier function〔J〕.J Exp Med,2000;191(11):1829-39.
6 張慧敏,孫鲇北,張密林.急性冠脈綜合征與內皮功能障礙〔J〕.臨床薈萃,2006;21(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