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珍
急性出血性壞死胰腺炎在臨床上的病亡率較高,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并發癥情況較多,且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在治療的過程中進行護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等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消極心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效果明顯。本文主要針對護理干預應用,與常規護理相比分析其臨床預后影響,詳細的報告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21~61歲;患者有發熱、腹痛、腹脹癥狀,部分患者合并有惡心嘔吐及背痛情況,患者均有暴飲暴食的習慣。在護理治療過程中將4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間的年齡、性別及病史沒有明顯的差異。
1.2 治療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使用同一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給予患者手術治療,操作過程中進行胰腺膜切開減壓引流術,在患者腹部放置引流管,協同胃腸減壓管、導尿管,術后給予患者常規吸氧、靜脈營養、抗炎滴注治療。
1.3 護理方法 在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操作,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術前檢查,抗生素治療,術后并發癥防治護理、營養支持、常規檢測等;治療患者在護理當中使用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護理,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生命體征和病癥檢測,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出現異常或是患者身體情況較差時及時進行治療護理,完成手術準備之后給予患者術中休克防治,進行術前3 h抗生素治療支持,術后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實時監護,保證患者住院治療環境安靜、衛生,對患者的體征異常、監護指標異常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處理,幫助患者完成陰部清洗,確保患者的衛生干凈[1];術前準備適合的血液,以便患者在術中出現大出血并發癥時可以進行及時的輸血治療。患者術后導管等護理過程中確保其通暢、無菌、固定,可在護理過程中進行定時檢查,做好及時更換,對胃腸減壓護理過程中每天使用0.9%NaCl溶液沖洗2次,確保暢通,對腹腔引流管應經常擠壓,防止受壓扭曲,觀察患者的引流管積液的色量,出現異常及時進行檢查或通知醫師治療。注意患者的呼吸情況及體位護理,在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協同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和恢復訓練,對與臥床患者進行每天按捏肌肉,確保患者的肌肉組織狀況良好。在術前、術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當中的積極性,為患者進行手術和治療中的各種問題講解,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心態[2]。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當中患者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4.00軟件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手術護理干預和術后護理,干預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通過術前護理干預,患者的準備情況較為良好,術中并發癥情況較少,患者的整理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患者要好,在治療預后過程中,干預組患者的恢復較快,患者的功能鍛煉和身體功能情況恢復良好,通過對患者出院前調查,結果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效果和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護患關系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相比,詳細的護理效果比較情況見下表1: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及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在并發癥過程中,對照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患者的并發癥以術中大出血為主,術后并發癥包括陰囊水腫、炎性滲出等,其中干預組患者死亡2例,對照組患者死亡9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中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急性出血性壞死胰腺炎在臨床上并不常見,但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術中出血等并發癥情況較多,同時在治療完成后患者的預后情況也會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造成巨大的壓力。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伴隨著其他并發癥及消極心理,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治療。術前準備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術中并發癥防治等,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信心;對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預防、術后功能鍛煉及恢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等情況,協同患者同時進行護理治療,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3]。
綜上,在臨床治療急性出血性壞死胰腺炎的時候,使用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情況,在預后方面,患者的整體情況高于常規護理,其并發癥、感染等情況較少,通過護理干預患者對治療和預防可以有效的提高,在生活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病癥發作幾率,具有很強的臨床效果[4]。
[1]米斌.2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經驗.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1,7(3):178-179.
[2]沈薇.重癥胰腺炎的診治現狀.醫師進修雜志,2002,25(6):14-17.
[3]陳曉理.急性胰腺炎血中抗炎性細胞因子的變化和生長抑素的調節作用.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1,13(4):223-225.
[4]胡佩誠.醫學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