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狼瘡性腎炎(lupus nephritis,LN)是國內最常見的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白介素是體內重要的免疫因子,在免疫調節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Th1/Th2細胞因子平衡失調在體內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且關鍵的作用[1],但Th類細胞因子在狼瘡性腎炎中的作用及變化趨勢尚不清楚,本研究將探討IL-6與IL-18在狼瘡性腎炎中動態變化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診治狼瘡性腎炎患者34例,診斷標準參照198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系統性紅斑狼及狼瘡腎炎(LN)診斷標準[2],病例資料納入標準為:有持續性蛋白尿(>0.5 g/d),臨床表現為急進性腎炎或腎炎綜合征;排除有其他系統疾病,無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腎病、惡心腫瘤等疾病,近期無感染;所有患者就診均前未曾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或激素治療。男5例,女29例,平均年齡(33.84±9.24)歲,另同期選取門診體檢的健康者30例,其中男6例,女34例,平均年齡(35.14±8.33)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評分方法 采用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性評分標準(SLEDAI)進行評分[3],評分范圍為16~52分。
1.3 治療方法 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行甲潑尼龍(MP)與環磷酰胺(CTX)雙沖擊治療:MP:1 g/250 ml靜脈滴注,1次/d,3 d為1療程,根據病情進行1~3個療程,在MP沖擊的同時,給予CTX沖擊治療,第一治療階段CTX為每日80~120 mg/(kg·L),緩慢靜脈滴注(≥1 h),并囑咐患者要多飲水,連續用藥2 d后,可每兩周沖擊治療1次,累計總量小于150 mg/kg。在MP沖擊間隔期,口服潑尼松1 mg/kg,1次/d。
1.4 IL-6與IL18的檢測方法 抽取空腹靜脈學4 ml,離心后-80℃保存,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血清IL-6、IL18水平,操作過程參照說明書進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間段SLEDAI評分的變化 治療前SLEDAI評分為(12.22 ±0.85)分,治療 1、3、6、12 個月 SLEDAI評分分別為(9.31±1.10)分,(5.06±0.79)分,(1.42±0.35)分,(0.27±0.77)分,治療前后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3個月以上后與1個月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治療前后血清IL-6與IL18的動態變化 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血清IL-1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但治療3~12個月后其水平顯著下降,與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時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健康對照組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血清IL-6水平在治療前明顯高于對照組,但治療1個月后即顯著下降,顯著低于治療前(P<0.01),治療12個月后幾乎降至正常;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清IL-6與IL18的動態變化(± s,pg/ml)

表1 治療前后血清IL-6與IL18的動態變化(± s,pg/ml)
34 28.69±46.33 238.22±69.32組別 例數30 25.67±10.54 221.05±74.25治療前 34 207.8±50.10 684.51±104.36治療1個月后 34 104.65±48.30 601.33±87.62治療3個月后 34 88.21±45.67 304.21±78.66治療6個月后 34 49.68±51.32 254.05±73.15治療12個月后IL-6 IL-18對照組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常見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個臟器,發病病因和機理比較復雜,其中B細胞異常激活,自身耐受喪失,直接針對自體核抗原產生高水平抗體,造成自身組織的損傷,構成了SLE的發病基礎[4]。已有研究表明,Th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SLE的發病過程中起關鍵作用,Th1分泌產生的常見的細胞因子有IL-2,IL-18,腫瘤壞死因子(TNF-α),γ-干擾素(IFN-γ)等,Th2 細胞分泌的常見有因子有 IL-4,IL6,IL10,IL13,IL5 等,Th1 細胞主要介導Ⅳ型免疫反應,而Th2細胞主要介導體液免疫,引起Ⅰ型變態反應。正常機體內Th1和Th2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處于動態平衡,在收到外因等作用下Th1/Th2平衡被破壞則可引起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及起常見的臨床表現-狼瘡性腎炎,導致腎小球炎癥及纖維化[5]。
本研究選取34例狼瘡性腎炎患者及30例例健康對照者,探討LN病變過程中IL-6與IL-8的動態變化,結果發現,LN患者血清IL-6與IL-8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SLEDAI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在經MP+MTX雙沖擊治療1個月后,IL-6水平即有顯著下降,而IL-18下降并不明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和病情的發展,治療12個月后,IL-6與IL-18均幾乎下降至正常水平,患者此時的SLEDAI評分也幾乎將至正常,表明經有效足療程的治療后,IL-6與IL-18的平衡可恢復正常,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綜上所述,Th1/Th2平衡在狼瘡性腎炎中發揮重要作用,早期監測患者IL-6與IL-18動態變化水平,有助于判斷病情和預后。
[1]Aringer M,Smolen S.Cytokine expression in lupus kidneys.Lupus,2005,14:13-18.
[2]Tan EM,Conhen AS,Fries JF,et al.The 1982 revised criteria for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rthritis Rheum,1982,25:1271-1277.
[3]Brombardier C,Gladman DD,Urowitz MB,et al.Derivation of the SLEDAI: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Arthritis Rheum,1992,35:630-640.
[4]Kotzin B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ell,1996,85:303-306.
[5]馬悅,李曉蘭,都桂珍,等.IL-6、IL-8的檢測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診斷的臨床價值.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7,29(5):49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