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妙容
泌尿外科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但手術期低體溫(T<36℃)的發生率可高達50% ~70%,寒戰的發生率為5% ~6%[1]。針對圍手術期手術患者常見的低體溫、寒戰現象,我們采取了相應的保溫護理措施,經臨床觀察,保溫效果良好。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3月至12月泌尿外科腔鏡手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每組均包含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40例,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10例,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10例。術前體溫、心電圖等未見異常,均采用硬膜外神經阻滯麻醉。兩組患者在年齡、手術時間、輸液量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功能監護儀測溫探頭測鼻咽部溫度,鼻咽部溫度測量在人為降溫時反應體溫的變化較迅速,也比較方便。室溫控制在24~26℃,相對濕度40% ~60%,對照組患者按手術常規護理,靜脈輸注液體及沖洗液不加熱,常溫輸注及沖洗。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采取以下措施:除手術部位暴露外,患者其他部位使用電熱毯、棉被或棉袖套、棉褲腿保暖;皮膚消毒劑加溫至40℃左右;術野用腦科手術貼膜保護,保證沖洗液全部收集在接水袋中,避免浸濕手術單;術中輸注液體及沖洗液加溫至37℃。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前、術中、手術結束時的體溫,患者體溫<36℃為低體溫。在手術結束期評估患者有無寒戰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體溫變化比較 與術前基礎體溫比較,觀察組患者術中及術后體溫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在術中體溫下降明顯(P<0.01)。見表1。
2.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明顯減少(P<0.01),而對于失血患者是否需要輸血治療,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但就平均住院時間和是否有切口感染而言,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體溫變化(℃)

表2 組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輸血的發生率比較 例(%)
體溫過低可對機體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①使麻醉恢復延遲。②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增加術中、術后失血量,從而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③使術中、術后心律失常發生率增加,嚴重時引起室顫。④抑制機體免疫反應,使創口感染率增加。⑤可使腎小球濾過率減少,尤其在老年人更易發生[2]。
本組觀察結果顯示,患者圍手術期的體溫與入室時的基礎體溫相比,對照組體溫降低,觀察組體溫相對穩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原因與低溫環境下麻醉及手術時間長致熱量喪失、輸入冷液體、使用大量冷沖洗液有關。術中低體溫還可以導致手術患者在麻醉期間發生寒戰,結果顯示,在手術結束期低溫及寒戰發生率高,機體出現寒戰,將極大增加全身耗氧量(超過正常3~4倍),增加心臟負擔和心肌耗氧量,同時由于額外需氧,氧離解曲線右移,氧合血紅蛋白親合力升高,氧不易釋放而加重組織缺血缺氧[2]。
術中、術后體溫下降原因及干預措施有:①患者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感等心理反應易引起患者防御寒冷的能力下降,導致淺低溫[3]。因此加強手術前的心理疏導有助于預防低體溫的發生。手術室護士術前一天應到病房訪視手術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針對性地制訂術中護理方案。通過面對面交流,可消除患者對手術室和工作人員的陌生感,緩解焦慮情緒,使其以最佳心態配合手術,減輕患者因為精神因素導致對冷刺激的閾值下降。②手術室內使用層流通風設備,可使對流散熱由正常的12%上升到61%[4],增加了患者的體溫丟失。皮膚消毒時,使用冷的消毒液,術野裸露過久,所鋪手術敷料單薄等也可致體溫下降。因此,手術室室溫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40% ~60%,這樣可以減少寒冷刺激和熱量散失。手術開始后,除手術部位暴露外,患者其他部位均應用電熱毯、棉被、棉褲腿等輔助措施保暖,經皮腎鏡取石術術中轉換手術體位時要注意保暖,減少體表暴露時間和面積,增加患者的舒適感。③大量低溫輸注液體、沖洗液的使用造成熱量散失、體溫下降。輸入加溫液體可以防止冷液體的“稀釋作用”引起體溫降低和熱量丟失,減少低體溫及寒戰的發生率。部分泌尿外科腔鏡手術為清除碎石屑和切除的組織碎塊,保持視野清晰,需要大量液體沖洗,且沖洗液溫度越低,沖洗量越大,體溫下降越多。將沖洗液加溫至37℃,可減少體溫過低發生[5]。④麻醉導致機體保護性防護機制減弱,手術中易導致體溫偏低。硬膜外麻醉阻滯區血管擴張引起體溫再分布,可使中心溫度降低1~2℃。當中心溫度下降幅度接近0.5℃時,則開始發生寒戰,寒戰時肌束顫動使患者產生不適和痛苦感覺,并增加焦慮程度,重癥寒戰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在麻醉前進行皮膚表面保溫,術中持續監測溫度變化,并經常觀察其四肢末梢的溫度情況,及時做好各項保暖工作。
總之,泌尿外科腔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體溫安全、簡便,容易實施,能有效防止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寒戰的發生,對患者順利度過手術期和預后都有積極的意義。手術患者的體溫維持受到了手術室護士的高度重視,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
[1]蘇純燕,劉琳,翟永華.綜合護理措施防治圍手術期低溫及寒戰觀察.山東醫藥,2009,49(2):25.
[2]謝艷梅,石芳,曾小英.腔鏡手術對體溫的影響及護理干預.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1115-1116.
[3]白曉霞,李福宣.老年患者手術中保暖對切口愈合的影響.臨床護理雜志,2008,7(4):17-18.
[4]陶永紅,孫榮,王倩.系統性保溫措施對減少腹腔手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00-701.
[5]徐梅,魏麗偉,韓麗麗,等.圍手術期低體溫的研究現狀.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9A):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