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圣翠 顧云飛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醫院的護理模式及護理工作逐漸發生了轉變,手術室作為實施手術診斷、治療及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已廣泛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有效的、整體的護理模式[1]。對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分析手術室護理工作存在問題并采取人性化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2~54歲,平均(34.8±11.2)歲,另選同期手術室進行手術治療的4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1~63歲,平均(38.2±8.3)歲,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采取人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原發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對比分析顯示,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 ①術前護理:護士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耐心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解釋麻醉方法及手術的經過,了解患者的需求等,以消除患者恐懼、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反應,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②術中護理:手術當日,調試好手術室的濕度和溫度,根據患者習慣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為患者造舒適的手術環境。巡回護士為患者進行系統的術前訪視,幫助患者盡早進入角色,積極配合手術。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做出處理。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用溫水擦凈患者的消毒液和血跡,為患者穿好衣褲,蓋好被單,搬運時注意保護好各種引流管及手術切口。巡回護士同麻醉師一起將患者送回病房,認真與責任護士交接,并囑家屬注意患者的體位、保暖等。表揚患者戰勝恐懼,積極配合手術治療才使手術圓滿成功,祝他早日康復。術后2~3 d,巡回護士再次來病房詢問患者的一般情況,詢問術后經過,如飲食、體溫、切口換藥、排氣、大小便、愈合等情況。了解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請求患者對手術室護士的整體護理工作給予意見和建議[2]。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后注意事項的宣教,同時填好記錄單,認真、客觀地評估護理計劃的落實情況。
1.2.2 B組給予常規的術前準備及護理。
1.2.3 調查方法 通過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別將滿意程度分為不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供患者選擇[3]。同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鎮痛評分(VAS)[3]及住院時間。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以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 其他 A組VAS評分(3.42±1.23)分,B組(5.72±1.45)分,A組住院時間(5.9±4.9)d,B 組(12.1±5.8)d,與B組比較,A組患者痛苦小(P<0.05),住院時間短(P<0.05)。
人性化護理是指護士必須有人性科學的認知,并且能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照護。它是由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護”的護理模式發展而來的。人性化護理不僅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且是一種注重“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是一種具有有效的、整體的、個性化的護理模式。人性化管理的關鍵是感情的溝通。護士要經常與患者相互溝通,通過溝通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并深入了解患者的需要,關心、開導他們,從而激勵和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教會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調節,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手術室擔負著搶救和手術的重要責任,是醫院高風險科室,一旦出現差錯,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5]。
本次手術室通過實施人性化護理,就是以人為本,以對人精神的關懷為終極目的。研究發現,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表明是一種值得廣泛應用的、有效的護理模式。
[1]劉蘇君,魏革.手術室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55-156.
[2]梁娟.淺談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醫學信息,2008,3(6):1499-1500.
[3]王余英.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手術室的應用.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5(6):953-954.
[4]陳穎.舒適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21-22.
[5]何先瓊.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的應用.醫學信息,2010,23(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