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是激發與鼓勵,即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1]。職業倦怠又稱過度疲勞綜合征,各行各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現,目前,醫院不同程度存在對護士重使用輕培養的問題,忽視護士渴望發展提高的心理需求[2],加之醫護之間巨大的福利差別,使護士感到職業前景暗淡、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工作無成就感,造成護士對工作的消極。有文獻報道,心內科護士職業倦怠的程度較為嚴重[3]。心內科護士處于搶救各種急、危、重癥心血管病病人的第一線,病人病情復雜,變化快,實施搶救多,死亡事件發生率高,護士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職業倦怠尤為嚴重[4]。為了減輕心內科護士的職業倦怠,護理部組織心內科護士長研究、討論,制定出一套激勵化管理措施,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心內科2個病區實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我院心內科2個病區護士29人,均為女性,年齡22歲~40歲(28.5歲±1.2歲);工作年限為6.3年±2.5年;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7人,護士18人;學歷:研究生1人,本科21人,專科6人,中專1人。調查共進行2次,每次發出問卷29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
1.2 方法
1.2.1 激勵化管理方法 ① 選拔“榜樣護士”并對其進行培養及考核。通過公平的理論考核,病人、醫生、護士滿意度調查,護理工作質量考核等方法選擇優秀的護士作為激勵化管理中“榜樣護士”。選拔出來的護士共4人,她們熱愛護理專業,具有奉獻、團結協作和勇于探索精神;具有本科或以上學歷,基礎理論扎實,有一定的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和溝通能力。②對“榜樣護士”進行系統培訓,幫助其進步。培訓內容:為“榜樣護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制定近期和遠期奮斗目標;規劃“榜樣護士”階段性學習內容,對學習情況定期檢查考核。如循環系統疾病護理常規,心電圖識別,介入手術護理,危重病人搶救技術;幫助她們掌握病房管理,護理質量控制標準;護理講課及撰寫論文。③制定“榜樣護士”職責。包括協助護士長提高本科室的護理業務水平;每天跟隨醫師生、護士長查房,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遇有疑難問題及時查閱相關資料,與護士長共同討論解決;上網查閱專科護理的最新知識與技能,組織科室專科講課;總結護理經驗,要求每年撰寫護理論文1篇以上。④發揮“榜樣護士”的激勵效應。將“榜樣護士”取代不稱職或工作熱情低的護理組長或主管護師,并擔任科室業務學習講師;績效考核與工作效能掛鉤,在物質上進行激勵;為榜樣護士提供更多學習進修機會。⑤每年全科重新選拔“榜樣護士”,為激勵化管理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
1.2.2 評價工具及評定方法 激勵化管理前后用Maslach職業倦怠量表[5]各測評1次,對所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該量表由3個分量表22個條目組成,采用0分~6分7級評分法。情緒衰竭(EE)分量表9個條目,分值0分~54分。去人格化(DP)分量表5個條目,分值0分~30分。個人成就感(PA)分量表8個條目,分值0分~48分。EE得分19分~26分為中度倦怠,>26分為高度倦怠;DP得分6~9分為中度倦怠,>9分為高度倦怠;PA得分34分~39分為中度倦怠,<34分為高度倦怠,其中EE和DP分值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PA分值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重。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
表1 護士激勵化管理前后職業倦怠狀況比較(±s) 分

表1 護士激勵化管理前后職業倦怠狀況比較(±s) 分
EE DP PA實施前時間 例數29 21.19±9.12 7.97±2.56 30.75±6.36實施后 29 16.86±3.23 5.35±1.23 34.35±7.34 t值 2.535 2.535 -2.535 P<0.01 <0.05 <0.05
從表1可以看出,心內科實施激勵化管理后護士中情緒衰竭、去人格化評分降低,個人成就感評分升高。激勵化管理可激發護士潛能,消除護士職業倦怠,改變護士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下懶散的工作態度,從而消除職業倦怠。通過激勵化管理喚醒人的危機意識,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有計劃培養“榜樣護士”,提供她們發揮自身價值的平臺,同時使其他護士產生緊迫感,激發斗志,消除倦怠,從而帶來新的活力,最終達到多贏效應。激勵要滿足被激勵對象的實際需求,要激勵有效,就必須了解被激勵對象的需求層次與需求結構的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采取激勵措施,方能收到激勵的最佳效果[6]。例如,并不是獎金給得越多就表示激勵越有效,對于部分員工而言,個人發展機會有時比金錢更重要。激勵化管理中要遵循激勵的基本原則,確保公正、民主與公平。激勵化管理幫助護士自我價值實現,堅定其專業信念,形成良性循環,緩解護士職業倦怠。通過激勵化管理,護士主動參與護理管理,積極參與護理科研及更高的學歷學習,調動了護士工作熱情,提高了護士的職業素質和科室護理質量。
[1] 史璞.管理學哲理——系統、愿望、人本和權變的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01-202.
[2] 梁正英,鮑立銳.精神科護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1):81-82.
[3] 田津偉.心臟內科護士工作壓力分析與對策[J].包頭醫學,2010,34(1):41-43.
[4] 李春梅.激勵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2):53-54.
[5]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特刊):131-132.
[6] 林昌秀.激勵方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