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相福 竇文綱 田 萍
主題課程學生活動資源包的開發
● 韓相福 竇文綱 田 萍
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建構者。在“課程整合”課題研究過程中,這點體現的尤為明顯。研究之初,教師們對課程整合的對象——國家課程中的 《綜合實踐活動》、《科學》、《品德與社會》以及地方課程中的《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等學科進行了目標分析與整合、內容梳理與重組、主題選擇與確定、活動設計與建構等課程開發活動,形成了“課程整合”課題研究的成果結晶——主題課程學生活動資源包。
“課程整合”課題研究最初的定位就是:通過整合上述課程中重復、交叉、相近的內容,減輕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負擔。減負不減目標,我們依據課程標準、課程指導綱要、地方課程指南等材料,通過對整合前各課程目標的分析,將這些課程的課程目標進行分類整合,既遵循了原有課程的課程目標,又使原來分散的、雜亂的課程目標變成有機的統一體,形成了科學、系統的“主題課程目標體系”。三年級“神奇的電”這一主題即說明了這種“目標分析與整合”的具體做法。

三年級《神奇的電》目標框架
在“主題課程目標體系”的引領下,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科學》、《品德與社會》、《安全教育》、《環境教育》這五門課程中的原有課程內容分年級進行了梳理與重組:對割裂的內容進行統整,對重疊的內容進行合并,對不足的內容進行開發,形成了圍繞主題課程目標的一組組相適應的課程內容。下面仍以三年級“神奇的電”為例,來說明這種“內容梳理與重構”的具體做法。
(一)依據目標,篩選內容。依據《神奇的電》的目標框架(見上一部分),我們對三年級各課程內容進行了篩選,將三年級《科學》下冊第11課《燈泡亮了》、第12課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第13課 《誰的本領大》、第14課《安全用電》以及專題一《電在生活中的用途》與《安全教育》第6課《電老虎 乖乖虎》、《環境教育》第15課《一度電的用途》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初步感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中“電與生活的關系”活動內容進行了全面整合重組,確定了《神奇的電》這一主題活動的課程內容范疇。
(二)分解內容,確定主題。顯然,上述《神奇的電》的內容范疇過大,不利于具體課程活動的開展。于是,我們將這些內容進行了分解,形成了更為具體的系列小主題。如將《科學》專題一《電在生活中的用途》、《環境教育》第15課《一度電的用途》、《綜合實踐活動》中“電與生活的關系”內容進行合并,形成了“電在生活中的用途”活動主題;將《科學》第14課《安全用電》與《安全教育》第6課《電老虎 乖乖虎》中共有的“電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以及“安全用電常識”合二為一,并拓展了 “安全用電的顏色標志”、“做個安全用電小宣傳員”等活動內容,形成“安全用電”活動主題。
(三)合理編排,統籌設計。在主題課程目標體系指引下進行課程內容的梳理與重構。通過課程整合,我們將重疊內容進行了合并,節省了課時,解決了知識割裂的問題,使活動內容適應了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課程整合研究過程中,三至六年級每個年級都形成了一系列主題課程活動,我們結合主題課程目標、內容并聯系學生生活及經驗,選擇并確定了一個個主題課程活動主題。
另外,對于課程整合后的剩余部分內容,我們通過采取授課、報告會、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教學,以全面落實各科教學目標,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安全教育》中《生活中的陌生人》,在社區活動中,雖然教師會提醒學生遇到陌生人時的處理方法和注意事項,但由于社區活動時大多是多位同學結伴而行,有時還有教師、家長陪同,真實的情景很難出現,單純的提醒教育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學生在家獨處或在外單獨行動遇到陌生人時的處理方法和注意事項也沒有涉及。因此,我們通過專題講座、圖片展示、情景模擬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相關常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上述三部分的闡述,主題課程的目標、內容及主題都已經非常清晰了。為了有效落實主題課程的目標,合理使用好這些課程內容及主題,我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實踐為載體,以方法為要素,著力設計并建構了每個主題活動,突出體現了開放性、生成性、實踐性、自主性等主題課程特性,開發了一整套《主題課程學生活動資源包》。
例如:《身邊的植物》資源包
(引言)
形形色色的植物組成一個個迷人的植物王國。在這個迷人的王國中,有參天的巨樹,也有低矮的灌木;有弱不禁風的小草,也有迎霜傲雪的松柏;有爭奇斗艷的鮮花,也有默默無聞的綠葉……
同學們,你留心我們身邊的植物了嗎?你了解它們嗎?你知道怎樣保護它們嗎?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走進我們身邊的植物世界吧!
活動準備
問題呈現
1.我們身邊的植物有哪些?它們有什么特點?
2.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3.怎樣保護我們身邊的植物?
參考主題
1.植物的名稱、特點及種類的調查
2.植物作用的調查
3.身邊植物的現狀調查
4.保護身邊的植物
確定主題
讓我們一起選擇我們小組喜歡的研究主題吧!
制定方案
研究小組的同學們,請根據你們確定的活動主題,制訂出可行的活動方案吧!
活動過程
調查了解——參觀訪問——組內交流——資料鏈接(北方校園常見植物介紹)
活動總結
匯報與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整理的相關資料并在全班交流展示,如調查統計表、圖片、音像資料等。
體驗與感受
通過參與本次主題活動,我們親身體驗了調查統計、參觀訪問等活動,你一定有許多體驗與感受,把它說給大家聽聽吧。
反思與評價

活動評價表
拓展延伸
在調查研究我們身邊植物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新發現、新問題。和同學們探討交流一下,確定你最感興趣的問題繼續研究吧!
《主題課程學生活動資源包》初稿形成以后,我們組織有經驗的教師、教研人員成立了專門的審議小組,與原先分科課程相比較,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與判斷,研究其可行性。通過分析評價,提出了增加學生生活情景、豐富資源包畫面、提高吸引力、德育目標分階段實施、增強育人效果等合理化建議60多條。課程開發小組成員根據評價建議對資源包進行了二次修改。修改后的資源包由原各學科的骨干教師根據個人熟悉的內容分模塊進行重審、修改,從而有效提高了課程開發的科學性。
韓相福 竇文綱 田 萍/臨朐縣海爾希望小學
(責任編輯:劉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