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對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具重要意義,能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程序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分為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步驟[1]。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本院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進行術前訪視,對患者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為如何實施規范化術前訪視提供借鑒。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期手術患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齡18~85歲。手術種類:前列腺電切術52例,甲狀腺切除術46例,胃癌根治術47例,婦科子宮全切除術55例。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即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種類構成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由巡回護士按照平時一般方法進行術前訪視。試驗組患者由巡回護士按照如下方法實施術前訪視。
1.2.1 評估 訪視于術前1 d進行,巡回護士通過查閱病歷,和主管醫生溝通,翻閱輔助檢查及化驗結果,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的方式收集資料。針對患者的認知程度、職業及文化背景,評估患者生理、心理需求。
1.2.2 診斷 巡回護士對通過訪視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作出診斷。
1.2.3 計劃 根據患者病情、社會文化層次、家庭背景不同,對術前生理、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巡回護士對訪視方法、方式內容進行有計劃的調整,做到因人施教,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1.2.4 實施 巡回護士根據有計劃的訪視內容對患者進行宣教。除常規介紹手術室環境、麻醉方法、配合要點、患者接送時間等內容以外,還要針對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做重點宣教。
1.2.5 評價 評價患者是否較訪視前對手術的認知有了改變,依從性是否增加,緊張情緒是否減輕。
1.3 評價指標
1.3.1 滿意度 術后發放調查問卷,以匿名方式調查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
1.3.2 血壓和心率 巡回護士于手術室監測兩組患者手術前心率、血壓。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SPSS統計軟件處理。對滿意度調查結果采用行列表卡方檢驗,血壓和心率采用組間比較t檢驗。
2.1 兩組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結果為: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血壓、心率均值見表1。兩組患者生理指標組間比較t檢驗,差異具有顯著性,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均明顯比對照組低并且平穩。
表1 兩組患者血壓、心率均值(±s)

表1 兩組患者血壓、心率均值(±s)
?
3.1 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的必要性 據調查手術患者對術前訪視需要率100%,讓患者在術前對術后情況有所了解,做好心理準備,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反應,增加對手術后不適的耐受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2]。
3.2 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進行術前訪視能提高訪視效果為達到最佳訪視效果,護士必須正確評估患者的術前需求,根據患者的需求選擇最佳的術前訪視內容、方式,并注意患者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進行術前訪視,使訪視工作更加系統化、人文化,提高患者滿意度。
[1]汪玉瑛,葉家薇,陸烈紅.手術室開展系統整體護理初探.護士進修雜志,1997,12(8):15-16.
[2]丁秀娟,顧春聯,徐立芳.手術患者住院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 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