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熊志金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30)
《電子技術及應用》教學位置偏差及改革設想
張 紅 熊志金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30)
在目前《電子技術及應用》授課過程中,雖然大都采用了較先進的項目教學法,但在教學計劃和授課過程中存在教育者的位置沒有擺正、課程的位置發生偏差兩大問題。本文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構建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平臺,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及以項目教學法引領《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改革的思路。
電子技術及應用;教學位置;項目教學法
《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是“應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和“通訊技術”等專業的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了達到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和造就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任課教師為該課程的建設費心費力,以使課程的目標、教學日趨完善。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課程目標、教學的日趨完善,并不能代表學生學好學懂了這門課程,并不能代表學生能夠將這門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不能代表作為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為后續專業課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诖耍绾巫寣W生更好更靈活地運用這門技術,如何構建適合于職業教育專業基礎課的平臺,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就成了講授《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可喜可賀的是教師都采用了當今先進的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圍繞著兩到三個具體的項目,展開模擬電子技術及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但是,筆者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兩大“位置”問題。
教育者的位置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并沒有把握項目教學法的精髓,并沒有將項目教學法真正落實到位,而是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圍繞某一項目以教師授課為主,系統性地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這樣的授課過程勢必帶來如下的弊端:(1)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過程只是接受的過程,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其他項目中,不知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失去了學習目標,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2)不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遷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強弱,按照人們學習規律——先易后難、思維規律——質疑→思疑→解疑、成長規律——操作(技能培養)→設計(思維培養)進行職業人的培養,才能夠有效使遷移能力增強。若按照教師授課為主的原則,缺乏引導,缺乏獨立思維,缺乏技能培養,更缺乏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最終會阻礙受教育者遷移能力的提高,導致職業能力減弱。
課程的位置 在項目選擇上,缺乏前瞻性、缺乏實用性、缺乏為后續專業課程鋪墊的意識。即沒有構建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平臺。表1為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2009級《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計劃,從表1中不難發現,教學計劃按照項目教學法來制定,而且規定了知識要求、技能要求及職業素質要求,對這門課來講,不失為一份較完善的良好的教學計劃。但是,仔細對其剖析就會發現,這份計劃存在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那就是計劃只服務于本課程,沒有為后續的專業課程進行鋪墊,也就是沒有擺好本門課程的位置。
表1 教學計劃表
那么,如何解決在《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這兩大“位置”問題呢?筆者認為,以真正的項目教學法引領《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改革為抓手,構建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平臺,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為目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式。
(一)以真正的項目教學法引領《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改革
圖1為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架構。項目教學法的優點是:(1)將課堂知識與已有的經驗相互聯系,發展專業知識及能力,激勵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2)培養和發展團隊合作能力;(3)項目是面向實踐和具體的任務,能夠培養獨立、自我負責、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4)能夠提高跨專業的工作能力,即實現遷移能力的培養。
圖1 項目教學法基本教學架構圖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出現“位置”偏差體現在由教育者本人完成了項目教學的所有行動或者只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進行了參與。這完全違背了項目教學法的初衷,結果是不能實現該方法的最終目標。
真正的項目教學法,教育者主要的任務體現在第一階段,即資訊階段。在資訊階段,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其任務為:確定發展與職業有關的、需要運用理論和實際解決問題的項目,定義學習結果,將項目合理安排到培養計劃中,保證項目工作所需的場地、技術及時間。后續階段的作用分別是:在計劃階段,教育者在需要的情況下向學習者提供建議。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相關能力的提高,如獨立、自我負責、解決實際問題等工作能力。在決策及實施階段,教育者只需給受教育者提供建設性的意見,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責任性、團隊合作、自我檢查等能力。在評估及檢查階段,教育者要積極參與到這一階段中,按照預先確定的評定標準進行評價和討論,學生和教師共同對項目結果、學習過程、經歷和經驗進行討論。評價的目的是對項目結果有意識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明確今后教學內容的出發點。遷移階段,將項目結果運用到新的或類似的任務/項目中,是項目法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對學習者的遷移能力通常不直接評定,而是到執行新任務時才測定。
教育者只有在整個項目教學中擺正了自己位置,才能激發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才能提高受教育者各個方面的能力,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職業人。
(二)構建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平臺,更好為專業課服務
《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是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基于此,課程的位置就應該是為專業課服務。筆者認為,《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不僅僅是為專業課打基礎,還要為后續的專業課起穿針引線的作用,也就是為專業課的引入鋪路。如果所有的專業基礎課程都是為了專業課打基礎,那么,這些課程就會陷入一個以自我課程為中心的怪圈,如表1所示,三大項目緊緊圍繞著《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內容而設置,忽視了為專業課鋪路。那么,怎樣做才能搭建平臺,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呢?筆者認為,應該從項目的選擇入手。選擇的項目要滿足兩個條件:(1)能夠滿足《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內容需求;(2)能夠與后續專業課掛鉤。下面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闡述搭建平臺、為專業課鋪路的思路。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重要專業課是 《單片機技術及應用》,它是在《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之后開設的。為了滿足選擇項目的兩個條件,搭建專業基礎課平臺,更好地為《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服務,我們選擇了倒車雷達作為總項目之一。之所以選擇該項目為《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的總項目之一,原因是:(1)貼近生活,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2)滿足了該課程的內容需求;(3)該項目是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能夠使學生提前介入《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為學生學習單片機技術奠定基礎。從倒車雷達整體電路總體電路中,不難發現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將倒車雷達電路分成幾個子項目,如表2所示。在實施該項目時,要注意的是:(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的學習對于學生查詢資料掌握不作硬性要求,但是用到的管腳需要學生了解;(2)軟件程序不需要學生編制,由教師直接給出。數字鐘電路作為總項目二,該項目的實現可以在項目一的基礎上由學生自由選擇完成方式,可選取用芯片完成,也可以選擇用單片機完成(適用于遷移能力強的學生)。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可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
表2 倒車雷達子項目表
《電子技術及應用》課程授課計劃進行這樣的調整后,經過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搭建適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平臺,既可為專業課提供服務,又可滿足本課程的需求,實現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的目標。
當然,還有更好的適應于本門課程的項目,這需要廣大的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同為構建更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課平臺,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而不斷探索。
[1]馬樹超.對職業教育發展未來30年的展望[J].教育與職業,2008,(27).
[2]馬樹超.增強吸引力是職教持續發展的保障[N].中國教育報,2010-03-13.
[3]周筱龍.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張紅(1967—),女,碩士,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學和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
熊志金(1974—),男,碩士,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
G712
A
1672-5727(2012)04-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