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小峰
學生體質不斷下降,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故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肺活量是必測項目,占20%的比例。但測試中,有些學生不會吹,使不上勁,有些學生本身肺活量很小,結果成績不理想。筆者認為,測試肺活量看似簡單,但想要做細、做實,有技巧。
肺活量是指一個人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呼吸系統的潛在能力,肺活量主要取決于胸腔壁的擴張與收縮的寬舒程度。肺活量與健康程度有直接關系,一般健康狀況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肺活量還與鍛煉習慣有關,長期運動能增大肺活量。這是檢測肺功能最客觀的指標。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肺活量是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中、高中、大學各年級學生的必測項目,也是氧代謝項目運動員選材的重要依據。
人們用肺活量體重指數評價呼吸機能,即單位體重肺活量的相對值來反映肺活量與體重的相關程度,用以對不同年齡、性別的個體與群體進行客觀的定量比較分析,其計算公式為:肺活量體重指數=肺活量(ml)/體重(kg)。顯然要想使肺活量體重指數增大有兩條途徑,一是提高肺活量,二是降低體重。筆者認為,兩法并舉才能奏效,尤其要讓學生認識控制體重的重要性。
測試前要自然放松,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氣,接著口與口嘴迅速貼緊,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向口嘴呼氣直至不能再呼氣為止。應吸足,呼盡,不漏氣,一氣呵成。
技術重點是用“腹式”吸氣法吸足氣。先深深地呼出氣,然后像聞花式盡可能多地吸氣。接著盡量把氣轉移到小腹,小腹部慢慢鼓起。最后氣體在小腹里深深醞釀,積蓄力量。
技術難點是控制好吹氣的速度和力度全力呼盡。用中等速度和力度均勻呼氣,氣流平穩,最后時刻盡最大努力將余氣呼出。終了時可彎腰收腹把肺里的氣擠出來,缺氧有點難受,若堅持住,可多吹好幾百毫升。
測試前做適宜的運動,可使呼吸加深,力度變大,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肺功能。比如可中等強度跑幾趟加速跑再原地跳幾下,稍平靜后,開始測試,效果更佳。
測試肺活量應在安靜有序的環境里進行,這樣學生才能聚精會神,從而保證測試效果,故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嚴肅認真,不打鬧、不喧嘩、不嬉戲。測試的教室應通風透氣,肺活量計應定期清潔消毒,使用過的口嘴應用消毒水浸洗。
測試中教師要消除少部分學生緊張、害羞的心理。坦誠地交流,多鼓勵,使其變得自信、大方,測試中動作更標準,吹的數值也更高。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總結、交流。測試前認真學習,技術要領熟記心中;測試中不折不扣地做好動作;測試后及時關注成績是多少,反思測試途中的優點與不足,不懂的地方主動請教他人,認真聆聽點評。杜絕一測了之,不聞不問的現象。
測試前教師應講解、示范吸氣、吹氣等動作,講解要通俗易懂,示范要規范標準,也可請優生示范,生邊做師邊講。練習中教師要做針對性的語言提示或點評,使學生認識不足,改進動作。
課前教師可收集有關測試肺活量的影像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學習,看的途中教師可作相應的補充和說明,這樣直觀地學習,利于學生理解技術要領。
練習中教師要做好監管和輔導工作。對馬虎、粗心的學生,告誡其要認真、細致;對后進生、潛能生要特別關照,加強鼓勵和引導。有針對性地講解、示范、糾正,耐心細致,不厭其煩。也可異質結對學習。
可采用競賽的方法來增強興趣,激發潛能。體重差不多的人可比誰吹得多;也可比誰吹得準;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賽等。
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提高肺活量,因為體育鍛煉能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彈性,使呼吸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機能。
經常性地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可有效防止肺活量下降。提高肺活量最有效的方法是,長期堅持耐久跑鍛煉,注意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適中。潛水或游泳是鍛煉肺活量的好方法,因為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還有踢足球、打籃球、折返跑、網球、爬樓梯等運動。
深呼吸可使胸廓上抬,橫膈膜下移,繼續吸氣,使肺的上部也充滿氣,這時肋骨上抬,胸腔擴大,最后屏住呼吸約10秒鐘,后慢慢吐氣,肋骨和胸骨漸漸回到原來位置,再從頭開始,反復10~20分鐘。或運動中主動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時隨著吸氣將胸廓慢慢地拉大,呼出要快,每天堅持鍛煉。吹氣球、吹羽毛、吹燭火、憋氣計時、唱歌練聲、保持良好身體姿勢等,均可增加肺活量保證身體各組織供氧量。
總之,利用科學的鍛煉手段保證每天運動一小時,是提高學生肺活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