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玲(河南大學 圖書館,河南 開封 475001)
2007年12月以來,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正式步入衰退,就業市場也開始持續惡化,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呈現出不同于以前的一些特點。美國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反映了美國社會對圖書情報學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及使用狀況,同時也決定了圖書情報學專業的設置及學科的發展。
經濟危機下,失業逐年上升,在2007年,有87.9%的圖書情報類畢業生就業,失業率為4.7%;2008年有87.3%的畢業生就業,畢業生的失業率上升到5.9%,[1]2009年就業狀況下滑至83.3%,總體上有7.8%的失業率。[2]2008年全職就業職位有所下降,為69.8%,到2009年有所改善,達到72.9%,但沒有趕上2007年89.2%的水平;長期的、專業的就業職位繼續下降,從2007年的75.8%下降到2009年的61%;而臨時崗位再次增加,從2008年的7.8%到2009年的10.6%;非圖書館專業工作也再次增加,從2008年的13.5%到2009年的19.4%。
經濟不景氣,政府收支出現赤字時,由政府經費支持的圖書館的運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裁員和減少經費是常見的應變措施。與2007年相比,2008年專業圖書館就業下降了36%,公共圖書館就業下降了21.4%,其他機構就業下降了11.3%。2008年29.3%的畢業生在大學圖書館就業,到2009年下降到20%。2009年公共圖書館再次被嚴格限制的公共資金所擊中,聘用更少的新館員,職位下降了8.4%。(見表 1)。
擁有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就具有一名專業圖書館員的足夠資格,但經濟危機下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做出了許多讓步和妥協,考慮到國家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情況,許多碩士畢業生做起了兼職工作,有的畢業生回到了原工作單位。
兼職就業已經成為許多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的生活方式,它已經穩定地從2007年的16.3%上升到2009年的22.8%。對一些畢業生來說,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在2009年超過34%的兼職工作者接受多個工作(2個以上)從而創造相當于一個全職的薪金。常見組合是白天做高校圖書館員,晚上做公共圖書館員;兼職零售和辦公室工作;公共圖書館的兒童節目館員混合著中小學媒體助理員或代課老師。相比之下,公共圖書館兼職就業比率很高,占32.7%,而圖書館和信息機構以外的單位兼職工作有所下降,但也高于平均比率,兼職工作占23.3%。

表1 2008年-2009年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就業職位狀況
美國圖書情報類研究生在職學習的比例較高,許多學生入學前就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專業背景,因而,其專業選擇多出于個人意愿,對于研究生而言,則是綜合各方情況做出的理性判斷,為日后的職業選擇奠定了基礎。很多在職學生攻讀碩士學位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個好的出路,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畢業生寧肯回到原來的單位從事非圖書館專業工作,也不愿意失業。2009年約44.6%的畢業生表示畢業后仍在原來的用人單位(2008年為42.3%,2007年為43.8%),這些畢業生中,有25%(2008年為20.1%,2007年為16.7%)的人接受和留在非專業職位而不是進入失業大軍。
大部分畢業生仍然選擇在主流圖書館就業,2008年有83.5%的畢業生在圖書館領域就業,2009年有73.4%的畢業生在圖書館就業。在圖書館領域就業的人員,選擇最多的崗位是參考咨詢服務、中小學圖書館媒體專家、行政管理、編目分類、流通和技術服務、兒童和青少年服務、數據庫管理等,許多畢業生愿意到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工作。在其他類機構就業的人數也很多,從事與信息職業有關的工作,這些機構主要有非營利機構、私營企業和圖書館專業以外的那些機構。許多機構越來越看重圖書情報畢業生對信息的搜集、分析、篩選和組織的能力。
2009年,如數字資源庫、學術交流、知識產權和版權相關的職別,其大部分是與大學和專業圖書館(特別是法律和商業圖書館)結合的,這些工作崗位被大量信息科學專業的畢業生搶購一空,他們擁有了更多的技術、元數據和數據庫管理技能。此外,在可用性、用戶體驗設計和交互設計領域的工作被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地選擇,并擁有豐厚的起薪,2008年平均6 0533美元,2009年平均6 6346美元。(見表 2)。
就業收入與畢業生的就業地區、行業部門和專業背景有關。工作在西部和東北部通常擁有豐厚的薪水和就業機會,盡管經濟危機下全國范圍內工資下降,但這兩個地區依然有較好的工資和就業機會。2008年西部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工資分別上升了13%和5.8%,尤其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公共圖書館,2008年比全國公共圖書館平均工資高19.6%。然而東南部和中西部大學圖書館的工資被經濟衰退嚴重地影響著,分別下降8.99%和3.5%。此外,就業收入還與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部門及崗位有關,一般情況下,傳統圖書情報領域的收入從總體上略低于或持平于當年畢業生就業的平均收入,其中,大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的收入要相對高于公共圖書館等機構,而私營企業工資比較高,與非營利機構差別很大,2008年二者有40%的差距,2009年差距縮小到30%。在具體的崗位分配上,信息技術應用以及信息技術與圖書情報核心工作結合緊密的崗位薪酬待遇要高于單純的傳統職位。
性別差異主要體現在工作職位、學科背景與收入差距上,在美國,女性在圖書情報部門從業占主導地位(占80%),但在工資水平上婦女一直未實現與男性一樣或高于男性的工資,從就業的總體起薪來看,男性的收入始終高于女性,2008年男性工資(44172美元)比女性工資(40896美元) 平均高7.4%,2009年男女工資 (4 4945美元,4 1514美元) 差距在8.3%。從就業行業來說,男生更喜歡到大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私營公司等部門工作,而女生往往會首推公共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媒體中心。在職位選擇上,男生傾向于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工作職位,女生則青睞服務性職位,處于較低的工資級別。專業背景也反映出性別差距,女性的專業背景一般包括教育、人類和社會服務、零售管理等,男性的專業背景包括法律、教育、商業、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等。
近幾年隨著學院從其名字和專業組織上略去圖書館學方面的內容,有關圖書館學和信息學優點的討論沒有減弱,爭論仍很激烈。畢業生對他們從事職業的認同也不一樣,2008年71.9%的畢業生認為從事的工作是圖書館學方面的工作,11.3%認為是信息學領域,其余認為是其他領域的非圖書情報專業的工作。圖書館學與信息學名稱相比,不只代表著課程標準和教學理念不同,在收入水平上也不一樣,定位信息學工作職位獲得的工資比定位是圖書館職位的高15%,定位是“其他”領域的工作獲得的收入略高于圖書館學工作,但大大低于定位是信息學的工作,二者工資有11.2%的差距。定位于信息學的工作工資也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每年下降約2000美元,盡管如此,定位于信息學工作的工資仍高于全國LIS畢業生平均工資11.4%,從iSchool Caucus成員學校畢業獲得學位確實影響工資水平,他們畢業生的工資大大高于總體平均起薪。

表2 2008—2009年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生工作去向及工資狀況[1,2]
美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只是面向圖書情報機構,而是面向整個信息化社會。為滿足社會對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費的多樣化,美國圖書情報教育的層次日益豐富。在提供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時也提供本科學士學位教育、雙學位(dual/doubledegree)、輔修課程(Mi-nor),還有各種專業證書、高級研修證書(Certificate of Advance Study,C.A.S)、碩士后(post-master) 課程等非學位教育。[3]
2009年美國圖書情報院校排名中處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學位教育,這些本科項目面向信息產業領域中的多種職業和行業領域的信息要求,培養內容涉及信息科學、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服務。包括信息構建、數據庫設計和開發、網絡設計和實施以及網絡支持、信息咨詢等。有些院校還以輔修科目、雙學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提供此類課程,使學生在當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環境下有更多的職業選擇。許多院校還設立了高級研修證書項目,其課程一般屬于碩士研究生層次或碩士后培訓,面向希望通過繼續教育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在職人員,或在專業工作某一領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種專業特長的在讀學生。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專業發展興趣設計個性化的修讀計劃,從而更好地設計未來的職業生涯。
近幾年在美國圖書情報教育領域出現了一個新趨勢:iSchool信息學院運動。iSchool準確把握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強調運用信息和信息技術為人和社會服務,并在此理念下整合學科,使iSchool既區別于傳統的圖書情報學院,又區別于以技術為導向的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為圖書情報專業提供了一套獨特的學科體系和教育體系。該體系以信息、技術和人作為研究中心,突出技術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識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為打造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各圖書情報學院精心設計了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強調知識導向、能力導向、市場導向和未來導向。[4]各校的課程都在面向更廣泛領域信息管理、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同時各校還將相近研究領域的教師組成研究教學團隊,在核心專業方向上建設系列課程,以加強課程的深度。基于對信息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分析及課程教學和管理功能分析,將課程內容按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編排為合理的課程模塊。模塊化課程體系建立了一個“寬口徑”的專業知識平臺,每個模塊對應打造某項專業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興趣及職業傾向,進行模塊之間課程的選擇和組合,以形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有較寬視角的學生可以廣泛涉獵各模塊中的課程,而對發展某項專業能力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則可集中在一兩個模塊中深入學習相關課程。[3]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圖書情報院校都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各種實習、實訓課程等專業活動,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信息環境,接觸到切實的信息需求,并在專業人員或教師的指導下,嘗試探索解決現實信息問題的方案。各校開展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形式豐富多彩,除了穿插于各專業課程中的調研、實驗、實習外,還有各種課外學生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更有與企業及其他社會機構相結合的專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實訓活動等。這些實習提供真實的信息環境,使學生能理解和應用從信息科學課程中獲得的技術、方法和理論,同時使其學科開放性和職業視野大為拓展,也提升了培養人才的職業競爭力,這對國內的圖書情報教育很有啟發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