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鵬 李小愷
法庭科學( forensic science)①將“forensic science”翻譯為“法庭科學”,容易引起一定的誤讀,望文生義地認為該科學僅僅局限于法庭環節。Forensic的本意為“用于法庭的”,即對這些科學的應用要求適用于法庭,服務于訴訟,而并非僅限于法庭階段,這顯然與英美法國家以法庭審判為訴訟中心的理念和做法是相互一致的。我國臺灣地區將“forensic science”譯為“法科學”,似乎更加適合于我們的訴訟語境。是一門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處理和解決在司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專門性問題的學科(群)。從學科屬性上看,法庭科學是多種自然科學和法學以及證據調查學相互交叉的綜合性應用學科(群),廣泛地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訴訟活動,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各類訴訟活動中,公平與正義的實現都需要以準確認定案件事實為首要基礎,法律所主張的各種具體價值的實現也都要依靠對案件事實的準確認定。證據裁判主義要求,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也只能依賴可靠的證據。在司法證明的發展過程中,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的深入和廣泛介入,對于獲取可靠的證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相關學科門類的不斷細化以及學科領域內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證據的發現、提取、固定、保全、鑒定和解讀都需要借助于各個領域的專門知識,這種需要又進而不斷地推動了法庭科學學科的發展。
法庭科學的持續和長久發展需要以良好的法庭科學教育為后盾和保障。本文以法庭科學較為發達的美國為例,近幾十年間,美國無論在和法庭科學有關的制度、程序構建方面還是法庭科學學科內各個分支領域的科研和實踐進展方面都居于世界的前列。又如其實施的“洗冤計劃”、“反恐調查”等多項重大司法與國家安全活動亦與其發達的法庭科學水平存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不斷發展和壯大的法庭科學教育體系成為上述各種相關活動背后之重要推力。本文擬對美國法庭科學教育做一番梳理和分析,在其基礎上通過比較研究,提出對我國法庭科學(或曰“司法鑒定學”)①我國大陸地區對應于“法庭科學”理論和實踐更為習慣的用語為“司法鑒定學”,二者的所指和涵蓋范圍幾乎完全一致,而兩者在細處的一些區分限于本文主旨在此不做贅述。教育發展的一點管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出于犯罪調查、案件事實證明及國土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美國在司法實踐中面臨著大量復雜、疑難的法庭科學問題。多種自然科學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專業知識大量介入,同時需要顧及司法領域的特殊需要,法庭科學在學科上遂逐漸產生了專業性的分類。根據美國國家司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NIJ)的分類,法庭科學在學科分類上主要包含以下:(1)一般毒物;(2)火器/工具痕跡;(3)可疑文件;(4)微量物證;(5)管制物質;(6)生物/血清學篩查(包括 DNA 分析);(7)火災殘留物/縱火分析;(8)壓痕證據;(9)血跡形態分析;(10)犯罪現場調查;(11)法醫學死因調查;(12)數字證據。①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2006.Status and Needs of Forensic Science Service Providers:A Report to Congress.可見于 www.ojp.usdoj.gov/nij/pubs-sum/213420.htm.
無論是從宏觀上來看,還是從微觀上來看,美國對于比較專業和熟練的法庭科學從業者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正如美國國家司法研究院(NIJ)所指出的那樣:近年來,對法庭科學從業者需求的增加源于多種原因,包括人口統計學、執法機構越來越重視法庭科學、執法人員數量的增加、數據庫在幾類物證上的自動化、陪審團的期望、法律要求、實驗室和人員的認可和認證要求、目前大量的法庭科學從業者臨近退休、公眾通過大眾媒體對法庭科學愈加了解。②同上。犯罪實驗室法庭科學服務的案件積壓越來越多,迫切需要更多的法庭科學從業者。2005年進行的一項對公立法庭科學犯罪實驗室的調查顯示,許多法庭科學實驗室在就法庭科學服務的請求方面積壓了大量案件。要想在 30 天周期內兌現全部法庭科學服務請求,不同的法庭科學學科都需要不同程度地增加實施該工作的專職從業者的數量——DNA 檢驗者的數量預計要增加 73%,毒物學分析檢驗者的數量預計要增加 6%。③M.R.Durose.2008.Census of Publicly Funded Forensic Crime Laboratories, 2005.U.S.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可見于 www.ojp.usdoj.gov/bjs/pub/pdf/cpffcl05.pdf.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最新出版的《職業展望手冊》則表明,法庭科學技術人員職位數量的增長速度比所有崗位的平均值都要快,2006年有 1.3 萬個法庭科學工作職位,計劃在 2016年前,該工作職位將有 31%的增長或者說能達到 1.7 萬個工作職位。①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Labor.“Science Technicians.” In: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2008-09 edition.可見于 www.bls.gov/oco/ocos115.htm#projections_data.
可以進一步從微觀層面上關注個人進入法庭科學領域所需滿足的學歷要求(見下表)。法庭科學從業者最起碼需要取得適當的學位,最底線為學士學位,直至博士學位或是醫學學位。Almirall 和 Furton②R.Almirall and K.G.Furton.2003.Trends in forensic science education:Expansion and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376:1156-1159.認為,犯罪現場調查人員,或者在火器、文件或指印方面的調查人員,具有大專水平即可。

法庭科學職業教育之路法庭科學學科 教育要求通常由執法人員從事該工作。要滿足加入執法機構的要求。對于聯邦工作而言,需要擁有大學文憑。計算機犯罪調查/法庭計算機科學犯罪現場調查計算機科學或計算機工程理學學士;通常是理學碩士刑事技術學 物理學理學學士,有學習化學的背景法庭工程學 工程學理學學士;從業者可能需要取得職業工程師資格。法醫病理學適當的大學學位;醫學碩士;實習醫師和病理學住院醫生;接受過法庭病理學的專業訓練;此外還需要州的執業證書和委員會認證。法醫齒科學適當的大學學位;牙科博士或牙科碩士;可能包括其他專業訓練;此外還需要州的執業證書和委員會認證。法醫昆蟲學 昆蟲學博士。法醫人類學 至少是理學碩士或文學碩士;許多人擁有博士學位。法醫精神病學 與法醫病理學相似,擁有精神病學住院醫生職位。法醫心理學 社會工作碩士或心理學博士;通常必須滿足州在臨床實踐方面的要求,可能需要認證。來源:Gaensslen,2003
但需要指出是,首選學位通常要求高于大專水平。Almirall 和Furton斷定未來法庭科學幾乎所有領域所需的人員至少都應擁有學士學位。①同上
犯罪實驗室各個具體職位的學位要求是目前較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大多數犯罪實驗室的入門級職位對學位的要求至少是自然科學或法庭科學的學士學位,許多實驗室則要求具有碩士學位并且還要有 1 或 2年的工作經驗。在過去幾年間,犯罪實驗室雇用的大多數人都具有化學或生物學學位。
1988年,Siegel 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本科生、密歇根州警察局雇用的法庭科學從業者和美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e Lab Directors,ASCLD)的240 名成員進行了調查。②J.A.Siegel.1988.Th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for entry level forensic scientists:A survey of practitioners.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33(4):1065-1068.受調查者表示更青睞法庭科學碩士學位,而不是刑事技術學/法庭科學理學學士學位。受調查者認為“許多標榜為法庭科學項目的項目,實際上不過是刑事司法項目加上法庭科學實習以及略知‘硬’科學知識一二而已。”③同上同時,其他的調查還表明,法庭科學從業者擁有化學學習經歷將極具優勢。
同樣是在 1988年,Higgins 和 Selavka 對實驗室管理人進行了調查。④K.M.Higgins and C.M.Selavka.1988.Do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 programs fulfill the needs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community?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33(4):1015-1021.與 Siegel 發現相似的是,“在評估潛在受雇者時,化學知識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方面……”⑤同上1996年,Furton 等對美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ASCLD)的成員進行了調查,他們主要是毒品分析員和微量證據分析員。⑥K.G.Furton, Y.L.Hsu, and M.D.Cole.1999.Wha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required by crime laboratory directors?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44:128-132.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犯罪實驗室主任回應說要求申請人擁有理學學士學位,最好是化學、生物化學方面的理學學士學位,其次是希望其擁有生物和法庭科學方面的理學學士學位,并要求其學習過足夠時間的化學和其他自然科學課程。①同上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積累,結合現實的需求予以考慮,當前美國法庭科學教育與培訓的目的至少有三:
第一,教育項目是為輸出下一代法庭科學從業者做準備。近年來,對法庭科學學科感興趣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數量大幅增加。相應的,許多學院和大學已增設了新的文憑或學位,目的是讓學生為投身法庭科學領域做好準備。法庭科學從業者有若干種類型,其中包括刑事技術人員(通常在犯罪實驗室工作),他們占到法庭科學從業者的很大一部分,在進入該職業時需要有學士學位要求;其他法庭科學從業者(例如病理學者、牙醫師、昆蟲學者、毒物學者、人類學者等),這些人往往擁有高學位,通常是博士,而且較可能是兼職從事法庭科學活動。另外一類法庭科學從業者是犯罪現場調查人員,這些人往往學位不高,許多人還只是大專生。
第二,法庭科學從業者需要繼續職業發展和訓練。法庭科學技術上的革新和法庭科學領域內的研究,對于法庭科學從業者而言事關重大,因為他們必須要跟上這些新的發展。法庭科學從業者出于獲取執業證書的目的可能還需要完成其他培訓,或是可能希望學到一些新技能以作為其職業發展的一個部分。這里所說的培訓是指一個“正規的、有體系的過程,通過培訓,法庭科學工作者可以獲得用于實施特定的法庭科學分析所需的科學知識及專業知識。”②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2004.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Forensic Science:A Guide for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udents.Washington DC: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p.25.而繼續職業教育是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法庭科學工作者將與更高層次的專業知識、專業要求或者職責與時俱進”。①同上
第三,確實有必要對使用法庭科學進行分析的人員進行教育,尤其是那些法律共同體內的人員。法官、律師和法律專業的學生會因為接受到這樣的培訓而獲益,他們會更充分地認識法庭科學學科的科學基礎及潛在的科學技術的有效性是如何影響對結果的解讀。
美國最早的法庭科學學位項目,和最古老的、目前仍在運行的法庭科學繼續教育學位項目分別于 1946年和 1950年設立于密歇根州立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②A.Vollmer, Chief of Police, Berkeley, California, established the School of Crimi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20世紀70年代中期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 22 個學院和大學提供刑事技術學/法庭科學學位,盡管其中的一些學校提供的是綜合學位。③J.L.Peterson, D.Crim, and P.R.De Forest.1977.The status of forensic science degre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2(1):17-33.
進入20世紀80年代,高等院校法庭科學課程的數量開始出現縮減——尤其是在研究生一級。Stoney 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缺少經濟和行政方面的支持所致。④D.A.Stoney.1988.A medical model for criminalistics education.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33(4):1086-1094.Higgins 和 Selavka 認為,1978年執法援助局資助的終結,使許多機構失去了重要的聯邦支持。⑤Higgins and Selavka, op.cit.此外他們還認為,當時研究生課程入學人數的減少主要是因為新畢業研究生的工資收入普遍較低。
近些年來,上述這種趨勢出現了逆轉。許多學院和大學在看到了新生數量增加可能會帶來的潛在收益后,特別建立了各種新的學術項目。美國法庭科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AAFS)列舉了 138 個大學本科生、59 個碩士生和 6 個博士生法庭科學學位項目。①見 www.aafs.org上述項目并不是全部基于法庭科學——許多都還是刑事司法課程。這些學位課程內容從嚴格的科學課程(相當于有法庭科學內容的化學或生物學學位課程),到有實習內容的刑事司法學位課程不等。
然而,整個教育體系中尚沒有專門針對法庭科學的博士項目。美國法庭科學學會所指明的提供博士學位(大部分為化學博士)的項目只不過是對該領域有所關注。一些學者認為這將成為法庭科學教育的缺陷。20 多年前,Kobilinksy 和 Sheehan 對整個美國的犯罪實驗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發現 73%的受調查方認為需要有博士項目。②L.Kobilinksy and F.X.Sheehan.1984.The desirability of a Ph.D.program in forensic science.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9(3):706-710.博士項目的優勢在于其會對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帶來更為積極的影響。博士項目可以提供更強的研究深度和能力,與其他領域建立聯系,對質量有更高的期待,讓學生對過去的工作提出質疑并進行檢查,對通常被視為常識的理論發起挑戰,并激發更多的指導,而且這種指導無疑具有互動的益處。
繼續教育對于犯罪實驗室的所有從業者以及其他法庭科學學科的從業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人員可以包括法醫病理學者或法醫人類學者等。繼續教育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導師指導、專題會議/研討會、分散學習、學徒學習、住院實習、實習、受訓人/雇員授課和講解及獨立學習。③NIJ, op.cit., 2004.
正如美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ASCLD)所描述的:新分析員或檢驗員(通常是新畢業的大學生)被雇用后,通常需要接受最初的訓練以獲得一定的稱職性。分析員或檢驗員最初訓練的時間長短取決于受訓人員未來將從事的實驗室專業。例如,管制物質分析員接受訓練的時間僅為6-12個月。而那些基于經驗的學科訓練,例如潛在指印檢驗、火器和工痕分析,以及可疑文件檢驗,在允許受訓人員獨立進行相關工作前,他們就可能需要接受 3年的訓練。訓練期內,這種以經驗為基礎的學科的受訓人員類似于高級檢驗人員的學徒。①ASCLD, op.cit., p.15.
國家司法研究院(NIJ)按照崗位對犯罪實驗室法庭科學從業者的訓練需求進行了描述。②NIJ, op.cit., 1999.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為了掌握最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例如應用方法和實施分析),進行一定的訓練是必要的。實驗室任何成員都需要了解諸如刑事司法系統、法律制度、職業道德、職業組織、法庭科學基本哲學、法庭科學學科概述、質量控制(例如良好的實驗室實踐)、有效專家證言和安全等相關方面獲得指導。一線的監督人員需要接受質量保證、案卷審查和基本監督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管理人員需要接受財務管理、質量體系管理、領導力、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方面的培訓。這些培訓可在工作中進行或者通過學習短期課程完成。1999年,國家司法研究院(NIJ)在報告中就列舉了許多這樣的課程樣本。
在職培訓同時面臨著一些特定的挑戰,其工作強度大,而且費用較高。③同上培訓費用包括受訓人的薪金以及培訓人員暫不從事工作的機會成本。此外,在法庭科學各個學科的培訓內容方面缺少統一的建議。美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ASLCD)提出了一些確保培訓更有效的方法,包括與大學一道實施培訓(培訓尤其針對學生并在其成為專職法庭科學從業者之前),一些實驗室已嘗試在培訓雇員方面進行協作。
近年來,一些法官在嘗試理解日趨復雜的科學證據。群體性民事侵權訴訟中常常會提出復雜的流行病學和毒物學研究。在反托拉斯訴訟中,復雜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很常見。關于復雜的機械原理的爭端,往往是專利訴訟的核心。如果不能對上述證據進行全面和深刻的分析,將影響到司法系統的適證性和獨立性。在 Daubert 案以后,聯邦司法中心出版了《科學證據參考手冊》,此手冊第2版于 2000年發行,目的是“通過為法官列出容易產生爭議的科學領域中的一些核心問題,來推動對有關科學證據問題的識別和集中關注”。①Federal Judicial Center.2000.Reference Manual on Scientific Evidence.2nd ed., p.Vi.該參考指南的第三版已于 2011年出版,作者注。此外,法庭已就證據之日益復雜化采取了應對措施,主要是指開發基于科學的司法教育項目,解釋在訴訟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科學問題。
Pfefferli 認為針對法官的需求相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項目是非常重要的:以精通證據問題為目的的法庭科學教育項目必須要滿足治安法官的需求,這些項目必須可讓治安法官更好地理解為證明犯罪而進行的調查中所應用的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這些項目需要著眼于不同種類的法庭證據及其互動過程,應特別關注個體識別/鑒定程序、證據價值和證據評估、關鍵問題和質量保證以及專家意見的確定性和可能性。②P.W.Pfefferli.2003.Forensic Education &Training of Judges and Law Enforcement Magistrates.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Reform of Criminal Law,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Hague.Available at www.isrcl.org/Papers/Pfefferli.pdf, p.2.
Pfefferli 進而指出,司法機構的各成員應受益于這種定制培訓。例如,公訴人和辯護律師可能受益于側重證據解讀和證據要求的培訓課程;法官可能受益于評估專家證言科學嚴格性和法庭證據可靠性的培訓課程。
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司法研究院指出,聯邦、州和當地政府一級針對司法官員的培訓是零零星星的,而且總體來看是非常少的。③NIJ, op.cit., 1999.弗吉尼亞州每年組織司法官員的研討會,美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過去也為法官提供過培訓。
法庭科學中為實施鑒定往往要依賴于 DNA 技術,也就是這一點,推動了司法教育項目的發展。作為總統 DNA 行動計劃的一部分,司法部撰寫了一系列出版物并開發了針對包括法官在內的法庭官員的在線培訓項目。“法庭人員法醫 DNA 原理”課程 2006年正式開課,該課程旨在“向刑事司法專業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講授有關DNA分析的科學知識和在法庭上如何使用DNA的相關法律問題”。①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U.S.Department of Justice.2006.Department of Justice Releases Interactive Training Tool on Principles of Forensic DNA.可 見 于 www.ojp.usdoj.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06/NIJ06036.htm.課程中包括8 個訓練模塊:
? DNA生物學信息;
? 法醫 DNA分析歷史;
? 如何讀懂法醫 DNA實驗報告;
? 定罪后DNA測試請求的考量因素;
? 法醫 DNA數據庫相關信息;
? 在法庭上出示 DNA證據涉及的問題;
? 有關使用DNA證據的可采性問題的相關信息;以及
? 對法醫DNA分析做出基本界定的大量術語。
除了該行動計劃之外,司法教育項目中并沒有側重于法庭科學學科的其他內容。
進行教育的其他方法包括法庭科學教育項目所教授的一些課程,與全職學生相比,這些課程要調整以適合繼續教育人員的需要。例如,佛羅里達大學為在佛羅里達州律師協會注冊的律師提供遠程繼續教育課程,該課程涵蓋各種法庭科學主題。其他一些職業組織也提供了相關課程,例如國家地區律師協會創辦了美國公訴人研究院,作為針對政府各級公訴人的一種非營利性研究、技術支持和項目開發資源。即便近年來美國公訴人研究院相關項目數量越來越少,但在過去,該研究院還是提供過法庭科學培訓機會。國家地區律師學院和國家刑事辯護律師協會同樣會定期提供法庭科學課程。第三種選擇就是通過法學院,這類院校會提供法庭學科、統計學或基礎科學方法論等相關課程,或為有意學習上述領域課程的學生提供學分。
從前文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司法實踐對法庭科學從業者的數量需求越來越大,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美國法庭科學教育的發展目標已然十分明確,并且基本形成了能夠應對不同受教育群體以及不同主體需求的法庭科學教育體系。然而與此同時,資金和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學科設置不盡完善、政策支持不夠充分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美國法庭科學教育的發展,美國也正在努力加強這些方面的建設。相比美國法庭科學教育的積極發展與不斷完善,正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尚存在各種問題的我國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2006年中國政法大學設立了證據法學專業碩、博士學位點,下設證據法學和法庭科學兩個研究方向,同時在證據科學研究院下設了專門的“法庭科學研究所”,①參見 http://gate.cupl.edu.cn/eapdomain/ViewNote?nid=46569&pid=7448&ptid=2&unchecked =true這是我國高校首次明確以“法庭科學”為名稱設置的學科專業方向。“法庭科學”在我國是一個很新的用語,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以往就不存在法庭科學和法庭科學教育。與法庭科學的內容相同或相近的學科在我國大量存在,比如司法鑒定學、物證技術學、刑事技術科學、法醫學等。
我國教育領導部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就開始注意在有關高等學校中設置法庭科學方面的課程。不僅在醫學院有法醫學和司法精神病學的課程,在綜合性大學法律系和政法學院也講授法醫學、司法精神病學和犯罪對策學(后來改為犯罪偵查學),后者雖然一般不被認為是法庭科學的學科,但我國當時的犯罪對策學課程,很大一部分內容講的實際上就是物證技術學某些基本知識(例如關于痕跡檢驗、文書檢驗、槍彈檢驗等)。①參見徐立根:“和函大學員談談我國的法庭科學教育”,載《法學家》1988年01期。
其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的公安高等院校中大多都開設刑事技術學專業或課程。如中國刑警學院刑事技術專業屬于本科層次教育,下設痕跡檢驗、文件檢驗、刑事影像技術和刑事化驗四個不同方向。②參見趙秀萍:“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術教學現狀與分析”,山東師范大學 2002年碩士學位論文。公安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后大多走上公安崗位,所學的刑事技術知識也大多是為公安偵查工作服務,在案件偵查過程中利用這些知識對案件事實進行調查與分析。
我國已經在若干高校和專業中開展了法庭科學方面的教育。但同時應該注意到,在這些高校和專業中,法庭科學相關的學科定位依然不明確。例如,在醫學院校中法醫學專業授予醫學學位,在法學院校中則多數是授予法學學位;而對于物證技術學,有些院校如西北政法大學授予的是工學學位,而在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則授予的是法學學位。法庭科學,或說司法鑒定學、物證技術學、刑事技術學等學科究竟是什么樣的學科定位?是自然科學?法學?抑或應根據其特殊的多學科交叉屬性,定位一個新的學科?
對于法庭科學而言,美國的司法實踐和教育現狀都表明,自然科學知識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如何針對現場勘查、刑事檢驗、法庭證明等特殊司法需要來利用這些自然科學知識,成為法庭科學教育需要傳授的重要技能。僅僅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對于未來的法庭科學工作者而言,是無從適應司法實踐的實際需求的。因此要發展法庭科學教育,首先需要明確,該學科教育和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什么?該學科應當傳授給學生或學員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學科自身知識體系應當如何與時俱進和不斷發展?這些都是明確法庭科學學科定位需要考慮并作答的相關問題。
雖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國法庭科學教育以多種不同形式不斷發展,但在其教育體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影響目標實現和學科發展的因素。
第一,高等院校全日制法庭科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不明確。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法庭科學專業是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的最為重要的教育模式,也是處于基礎地位的教育模式。高等院校的學位教育可以使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各種法庭科學知識,得到規范的法庭科學技能訓練,因此學生可以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在畢業后成為法庭科學工作者隊伍中的中堅力量。當前我國的法庭科學相關專業除法醫學等個別專業外,大多仍沒有統一和明確的培養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院校招生時,尤其是在研究生招生時,沒有按照不同學科形成統一的考試大綱和專業試卷,甚至沒有對報考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能力做統一、明確的要求。與此同時,在這些專業的學生即將畢業時,由于培養方案不明確,學生所擁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亦參差不齊。這不僅大大不利于學生的就業選擇,也給法庭科學實務單位招錄畢業生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第二,法庭科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制度尚未充分建立。在我國司法鑒定、刑事技術等法庭科學實務部門中,法庭科學從業者的受教育經歷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一部分從業者學歷較低,但早年受到傳統的師徒教育模式的培養和實際工作的訓練,能夠勝任特定領域的專門工作;另一部分從業者接受過學歷教育的培訓,但所受教育多為自然學科的專業教育,而非法庭科學教育,其必備的法律知識、勘驗與分析技能等均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和養成;還有一部分法庭科學從業者接受過規范的法庭科學學歷教育,并且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應用,具備較為扎實的學歷背景和操作技能。不論是上述哪一類從業者,在其工作過程中仍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和定期培訓。我國的司法鑒定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司法鑒定意見是法定的證據種類之一,鑒定人的知識與能力需要頻繁補充并接受定期檢驗,以確保其科學性和準確性。目前我國存在少量的法庭科學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但是依然沒有建立起充分有效的法庭科學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僅由司法行政主管單位或司法鑒定行業協會組織形式化的學習與培訓。這種狀況不斷持續,對于我國法庭科學從業者在知識與能力上的更新將較為不利。
第三,缺乏對法官、檢察官、偵查人員、律師等法律從業者以及司法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在執法與司法層面上,涉及法庭科學的案件不僅需要法庭科學從業者的檢驗與分析工作,參與案件的其他法律從業者在對相關信息加以分析、利用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在行政管理與立法層面上,規范法庭科學行業以及科學證據使用等方面,也需要對法庭科學有基本的了解。這些一方面需要相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進行積累,更重要的是在教育體系中針對這種需求設立相應的教育與培訓項目。最典型的是,應當在政法院校、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等相關課程中,將法庭科學課程列為必修課,使畢業生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至少能夠對課程基本原理和知識有所了解。然而目前,在設置法學專業的各類院校中,絕大多數并不開設法庭科學課程,已開設此類課程的院校亦大多將這些課程設置為選修課。這導致大多數可能在未來從事上述職業的畢業生未能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并缺乏相應知識。
司法實踐對法庭科學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與法庭科學教育資源的相對緊缺,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影響我國法庭科學行業發展的較大障礙。同時也應該看到,司法實踐的需求是法庭科學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并且為法庭科學教育發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優化法庭科學教育資源將有助于促進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
司法實踐中,專門性問題涉及的學科種類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局限在醫學、化學、物理學、電子學等傳統自然科學學科,而是逐漸擴展到建筑學、車輛工程學、心理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其他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同時,解決這些專門性問題所需要的各種學科知識也越來越趨向專業化,甚至許多問題需要借助不同學科的前沿知識,如 DNA 分析、云計算技術等。法庭科學從業者需要接受系統、專門的教育才可以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前沿知識,并將之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
僅僅掌握相應的學科知識仍不足以應對法庭科學工作。法庭科學工作是為司法工作而服務的,并非單純的科研活動,必須滿足對司法活動的各種價值要求。要達到這些方面的要求,需要法庭科學從業者對法律程序要件與實體要件有足夠程度的了解,把握法庭科學工作的最終目的,唯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各自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
同時,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體系中,不斷涌現出大量新興和特殊問題,如適用于現場勘查的便攜儀器的研發、在質證中如何合理解釋專業術語和數據、科學證據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等問題,這些都是法庭科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所要研究的。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相應的科研機構、專門的研究人員進行系統研究,完善相應理論并建立獨立的學科研究體系。
我國目前雖然已經在一些公安院校、醫學院校和政法院校中設置了法庭科學相關專業。但教育力量本身并不充足,不能為法庭科學行業提供足夠的人才儲備。在公安、檢察和司法鑒定機構等實務部門中,為了充實相應崗位,部分單位直接將其他崗位的人員調職到法庭科學的管理崗位甚至是檢驗分析崗位,希望其能邊工作邊適應;還有部分單位直接招聘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畢業生,如醫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法庭科學崗位的人才需求,但由于這兩種方式所吸納的人員都并不完全滿足法庭科學工作的專業要求,因此在工作效果和崗位發展方面都不能達到理想的程度。
由上,我們需要優化現有的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法庭科學教育和培訓體系,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法庭科學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從下列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法庭科學是交叉學科,可以考慮借助其他學科的教育資源來培養法庭科學人才。具體可以考慮在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專業開設法庭科學課程的選修課,與相關學科的學術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法庭科學研究課題,并且在碩士生和博士招生時有針對性地面向相關專業畢業生進行宣傳,招收那些已經取得相關專業學位的生源。這種做法可以快速豐富法庭科學教育的專業底蘊,同時又能避免培養方案的重疊,合理有效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
第二,建立更多的法庭科學專業及研究機構,從事專門針對法庭科學的教學、科研與培訓工作。法庭科學特有的學科內容與學科體系,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具有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員也需要努力彌補其欠缺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在高等院校建立法庭科學專業,或者建立專門的法庭科學研究機構,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從學科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這種措施也是必要的。
第三,加大對法庭科學教育和研究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建立專門的法庭科學專業與研究機構,還是加強對現有法庭科學從業者及相關法律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都需要一定量經費的支持。特別是法庭科學中涉及大量自然科學的教育、研究與培訓工作,可能需要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購置,這些都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為了保障資金投入的合理有效,最佳的方式是由國家主持并作出整體規劃,在教育、科研、行政等預算計劃中加大法庭科學教育科研的投資計劃。同時,鼓勵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共同為法庭科學教育和研究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名錄
1.萬江,男,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401120/重慶市渝北區回興鎮寶圣大道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2.王強軍,男,南開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300071/天津市衛津路94號。
3.邵培樟,男,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法政分院副院長、講師。314408/浙江省海寧市長安鎮仰山路2號。
4.李慧敏,女,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5.趙洪武,男,中國政法大學2009級法理學碩士研究生。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6.劉坤輪,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講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7.蘭花,女,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8.屈振輝,男,湖南女子學院副教授。410004/湖南省長沙市中意一路160號。
9.李愛年,女,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410004/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上游中路。
10.李美云,女,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1.魏敬淼,女,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2.金莉,女,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321000/浙江省金華市青春路211號。
13.郭志媛,女,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4.吳宏耀,男,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5.徐安,男,法學碩士,浙江省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324002/柯城區荷花三路政法大樓。
16.杜春鵬,男,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講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7.李小愷,男,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 2011 級博士研究生。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8.姚國建,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19.寇廣萍,女,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
20.劉大煒,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分黨委書記。100088/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