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尋烏一中已經第七個年頭了,教學的勁頭自我感覺是一直沒有減弱,但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水平,教學理念已經開始落伍于教學實際的發展。當然,這也許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但我卻是感到汗顏和困惑。汗顏的是自己滿足現狀,有點停滯不前了;困惑的是課堂教學如此生動,學生如此歡迎,為何歷史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呢?我們不能把一切責任歸結于應試教育。我想,我們真的要反思一下自身存在的不足。
本學期來,學校繼續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以順應新課程實施的需要。學校也已經形成了一種濃濃的改革氛圍。我通過觀摩校內的各科公開課,深深地感覺到課堂教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教學改革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本學期以來,我有意識地加強對新課程理念和理論的學習,并有意識地將掌握的理論應用于課堂實踐來檢驗其可行性。于是,有了很多的心得體會。
我認為,歷史學科是一門現實性很強、理論性很強的人文學科,僅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現在的歷史學科的。那么,高中歷史究竟該怎么上?歷史教育專家說過,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我感覺我們只是在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也就是說“歷史性”,其他三方面缺失很嚴重。這就導致歷史教學失去趣味性,學生學習歷史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解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極度缺乏。成績上不去也就必然了。那么,應該怎樣才能更好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呢。我有以下幾個不成熟的看法。
一、科學指導,多管齊下,優化課本資源,依據課程標準,切實加強課堂基本史實教學
人類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變化,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也符合人類認知的規律,也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課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這樣寫道:“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中外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典章制度、歷史現象等一些具體史實如何讓學生正確清晰的感知,應該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基本的史實不清,能力的培養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當然,這其中一個重要概念是史實教學不僅包括歷史的基本要素,也包括學生在感知歷史要素后所形成的歷史情感,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部分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史實,沒有情感,那是僵化歷史、死的歷史,毫無價值,違背了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
怎樣將史實教學落到實處?當然,我們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中的重要性。其次,就是熟悉課程標準的要求,再優化課本資源。讓它形成一個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充分掌握的科學體系。同時,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形象的教具教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歷史形象。再次,要適當地補充豐富、具體的課外相關史實,補充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相關歷史細節。這些細節越清楚,學生學習的印象就越深刻,甚至會終身難忘。這就要求我們的歷史教師具備高深的基本功和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在浩如煙海的史學著作中去摘菁擷華。
這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在目前的喧囂校園中和浮躁的教學界做到這一點是相當難能可貴了,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能力,而且也是一種責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犧牲。
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這是學生走向終身學習的重要一環,也是新課改理念的終極目標之一
無須隱瞞,十多年來,直到今天,我和絕大多數教師一樣,還是年復一年地教著我的歷史教材,這么多年的歷史積累,使我對歷史書本上的知識點如何在課堂上“灌輸”顯得游刃有余,課堂上學生佩服崇拜的目光和眼神我已經非常習慣了,但是,總有一種感覺,我的學生都聽懂了我教給他們的歷史,但是一旦出現新的歷史知識或類似的歷史問題,他們總是很茫然,而不知所措。
在今天看來,這個問題我算是基本弄明白了,我是在教歷史教材,而并沒有利用教材去教學生,教會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教會他們要敢于去懷疑過去的一些存在。
現在我正在努力地改變教學方法,一下子改變過去十多年傳統的教學觀念其難度可想而知。
三、及時充電,充分利用史學界的新成果,用新的歷史觀來組織課堂教學
從這幾年高考題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過去經常考查的階級斗爭、意識形態類的問題現在很難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跟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史實或者是關系到全球人類生存和命運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們的教學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要從人文關懷、生態環保、經濟建設等領域去探究歷史的啟示和規律,從而更好地為現實服務,為人類服務,這也是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
四、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我們教學不止是教書,而是要育人,換句話說教書是為了育人,我是這樣理解的。
我們的學生不知道毛澤東、鄧小平,不知道雷鋒的故事,聽到雷鋒的故事說他是大傻帽。現實生活中的多數學生冷漠、自私,這些都反映了課堂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歷史和其他人文學科一樣,除了相應的學科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利用本學科的資源和特有的學科特點來培養學生對人類自身的思考和關懷,即所謂的人文精神。對于這一點,我一直是有所意識的,但我承認我做得遠遠不夠。我們為應付應試教育而疲于奔命,從而不得不放棄學科能力和學科目標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之外,雖然也有很多的素材來利用,但都因種種原因而無法實現,為此我很無奈。
無論道路多么曲折,我會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和原則,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能力學習,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將教書育人的理念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江西省尋烏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