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規律與萬有引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十字路口

2012-12-29 00:00:00蔡昉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2年14期


  中國的國家級難題
  中國經濟社會經歷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在取得驚人成就的同時,各方面壓力不斷增大,體制機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也開始集中凸顯。這些在發展中繞不開、躲不過的難題無不叩問著治理者執政興國的勇氣與智慧。
  任何一個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都會遭遇歷史傳統、發展基礎、國情體制、執政經驗、地緣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事實上,對于一個大國來說,難題困境往往與成就榮耀隨行,就如前進征途中的障礙與陷阱一樣,只要有超前的警覺與認識,就能機智地避開與跨越。反之,如果一味自滿,缺乏警惕與憂患意識,禍患在前,渾然不覺,則往往有傾覆之憂。
  研究當今中國,不僅要看到與民眾密切相關的經濟難題,更要以全局性的眼光探究經濟問題背后的權力分配與利用方面的難題和矛盾。諸如權力缺乏約束與監督而導致的公權力濫用,腐敗風氣屢禁不止甚至有所抬頭蔓延、治理方式還停留在“一言堂,拍腦袋”式的人治狀態,“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官本位思想回潮等等難題,需要黨、政府和全社會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加以審視和研究,需要我們緊緊扭住難題的核心癥結,運用各方智慧和力量加以應對。只有這樣才能使執政基礎得以鞏固,執政資源、執政經驗與執政手段也會更為多樣化。更重要的是,破解難題的切實行動能夠彰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決心與承諾,強化信任,凝聚人心,贏得民意。
  如何摧毀權力灰色地帶,杜絕權力尋租,規范市場秩序,使權力行使與運行更加公開和透明?如何為制度裝上“防毒殺毒軟件”,扼制腐敗,提高科學反腐、制度反腐的能力?如何確保思想創新,與時俱進,進而反哺實踐?在新形勢下,如何不斷鞏固黨群關系,夯實執政基礎?在后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會進入經濟發展的拐點嗎?如何在穩定與增長之間尋找平衡與突破?針對具體難題的分歧與爭論,該如何在行動中統一共識,用事實去廓清迷誤?
  作為“年度二十四個重大選題”之一,本期“中國的國家級難題”策劃,我們約請了蔡昉、毛昭暉、姚桓、汪玉凱等專家學者,擇要列舉了經濟發展、黨群關系、防腐拒變、社會維穩、規范權力與市場秩序等多條戰線的核心問題,圍繞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疑難雜癥”,從理論高度分析重大難題的成因、現狀與應對之策。我們不敢自詡已經找到根治上述難題的“良藥”,文章的結論與觀點也還可以商榷和完善,但作者的思考基點與論述過程卻不無啟迪。同時,在這批文章的基礎上,人民論壇調查中心將在更大范圍內調查民意,匯集民智,以期在學術與實踐上推動社會更深入、更洞徹地思考。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編輯部
  摘要 經過30余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與世界性的大趨同潮流相匯合,面臨著偉大的歷史復興。與此同時,由于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也開始進入減速時期。在這個十字路口上,如何進行政策選擇決定了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通過歸納關于高速增長后減速的國際經驗,以及減速乃至陷入停滯的原因,就如何防止不正常減速從而避免不好的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長期經濟增長轉到生產率驅動的軌道上來。
  關鍵詞 中國經濟增長 大趨同 經濟減速 中等收入陷阱
  多年以來,經濟學家和其他學科的學者,以及不屬于嚴肅研究者的觀察家,對中國經濟做出了各種各樣的預測和判斷。無論其科學性如何,幾乎無一例外地引起輿論界和民間的熱議,也常常得到官方的回應。如果說,許多這類的預測僅僅是缺乏科學依據的預言的話,簡單地把所有的預測都解讀為“棒殺中國經濟”或者“捧殺中國經濟”,也是欠缺理性的思維邏輯,并無助于我們對中國經濟面臨問題、挑戰和出路的認識。
  不過,本文討論所引用的關于中國經濟的預測,主要局限于那些嚴肅并且至少在方法論意義上具有討論基礎的研究,而忽略那些沒有提供充分論據,從而缺乏討論基礎的觀點,或者明顯帶有成見的,或者旨在炒作的觀點。此外,關于中國宏觀經濟周期的預測,因其涉及短期問題,有些觀點情況會隨著短期外部沖擊的消失、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性調整,從而當事人預期的變化而時過境遷,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列。本文目的并不在于回應各種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評價,而是嘗試找出導致經濟增長減速的潛在原因,爭取較好的結果。
  中國能否實現由盛轉衰后再度由衰至盛的奇跡?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之后,緊接著的問題自然是:中國何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出所料,隨之出現一系列關于中國進一步趕超的預測。最引人注目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①,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GDP總量,將從2011年的11.3萬億美元增長為2016年的19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8%。而此期間,美國則從15.2萬億美元的經濟總規模增加到18.8萬億美元,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下降到17.7%。
  許多國際組織和投資銀行都做過類似的預測,像這樣的樂觀預測也不勝枚舉,只不過,各種預測有的依據按照匯率計算的GDP,有的依據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從而在預測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上有早有晚。
  這樣的預測結果也絕非天方夜譚,不過是根據過去對未來進行的外推。1990年,中國GDP總量在世界上排第10位,到1995年,中國超過了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排第7位,到2000年,中國超過意大利,晉升到第6位。隨后,在本世紀前10年中,中國又依次超過了法國、英國和德國,到2010年終于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僅位于美國之后。
  最直接的反應是,由于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世界人口的比重接近1/5,對我們來說,在人均收入仍然較低的條件下經濟總量即使排在第一位,也并非值得驕傲的事情。不過,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人均GDP的預測同樣是相當樂觀的。
  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預測,2040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總量高達123.7萬億美元,真正占到了世界經濟總量的40%。在人口達到14.6億的情況下,中國人均GDP將高達8.5萬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是美國人均GDP的80%②。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的預測,中國人口總量在2035年達到14.4億以后不增反降,并且預計在2040年只有14.3億。如果按照這個人口基數計算,屆時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相當接近于美國那時的水平了。
  其實,所有這些關于中國經濟未來的樂觀預測,從中國過去30余年的經濟發展表現看來,都無令人驚訝之處。自17世紀之后,在西方世界進步加快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增長遠遠落于人后。1700年~1820年期間,中國GDP的年均增長率只有0.85%,而人均GDP則沒有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更是經歷了無盡的內憂外患,經濟停滯,民不聊生。在1820年~1952年期間,GDP總量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22%和-0.08%,而同期歐洲的這兩個增長率分別為1.71%和1.03%。
  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經濟增長,在受到一系列政治運動和重大政策失誤影響下,雖然也實現了6%的年均增長率,但是,由于排斥市場機制、過高的積累率、產業結構失調,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十分緩慢,不僅沒有實現對發達國家及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的趕超,反而拉大了發展差距,1978年農村尚有2.5億人口未得溫飽。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國經濟才顯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華民族開始了偉大的復興。其間實現了不勝枚舉的巨大制度變遷。例如,從人民公社大鍋飯到家庭承包制的體制變革;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到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轉變;從計劃經濟到市場成為資源配置主要機制的改革;從封閉型經濟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和獲益者的變化。在這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了有效的微觀激勵機制、現代企業制度、財政金融體制和社會保障體系。所有這些,最終都體現在國家總體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在1978年~2010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得以保持每年近10%的速度。不僅是經濟總量,人均收入增長也創造了奇跡。比較不同國家在類似發展階段上,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要的時間,英國在1780年~1838年花了58年,美國在1839年~1886年花了47年,日本在1885年~1919年花了34年,韓國在1966年~1977年花了11年。而中國在1978年~1987年期間只用了9年的時間,隨后又在1987年~1995年和1995年~2004年期間分別用8年和9年時間兩度翻番,并于2011年再翻一番,而這一次只用了7年的時間。
  早在1994年,當林毅夫、蔡昉、李周所著《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首次出版時③,他們在書中就按照當時顯現出的中國、日本、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假定三個國家保持各自在20世紀80年代的GDP增長率的話,中國經濟的總規模將在2035年前后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如果按照當時經濟學家認定的購買力平價口徑計算的話,中國經濟預計在2015年前后超過日本和美國。
  即使在當時,與此類似的樂觀預測也并非絕無僅有。時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勞倫斯·薩默斯,也做出了2015年前后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預測。稍后,澳大利亞外交與外貿部、著名經濟學史學家麥迪森,以及世界銀行等都做出了相似的預測。而如今,類似的預測越來越成為國際組織和經濟學家的共識。而且,中國能否按照這些研究預期的方向和時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超出了通常按照經濟規模進行排位的意義,即關系到中國最終能否完成一個人類歷史上由盛變衰,再由衰至盛的奇跡。
  從大分流到大趨同
  在前面提到的《東亞奇跡》這部報告中,世界銀行對東亞地區有著頗高的期待(稱之為“東亞任務”),即期冀該地區保持其既有的、顯著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于2025年在經濟總量上占到世界的40%。這樣,東亞就能重現其歷史上的輝煌——1820年東亞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就是40%④。鑒于中國經濟總規模和增量的貢獻率,對東亞的這個期待,不僅也是,而且尤其是對中國的期待。
  世界經濟史學的最新進展,表現為逐步形成了一個共識:現有的世界經濟格局,即歐洲及其衍生地區在科技和經濟繼而人均收入上所處的絕對領先地位,并非從來如此。
  最初是人們圍繞所謂“李約瑟之謎”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嘗試回答為什么在前現代社會,中國科技遙遙領先于其他文明,而近現代中國不再具有這樣的領先地位。相關的研究發現,在18世紀起源于西方的工業革命之前的1000多年時間里,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經濟最繁榮的國家⑤。例如,公元9世紀到13世紀,中國農業生產力處于世界最高水平。自漢代到14世紀,中國的工業都處于較高水平。而城市化水平不僅是工農業生產率的結果,更代表了商業的發展。根據經濟史學家的研究,在宋代中期,中國的城市化率遠遠高于歐洲的水平。相應地,與市場發展相關的一系列經濟制度也高度發育。只是在14世紀之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才漸漸拉開了與西方國家的距離。
  以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等為代表的歷史學“加州學派”則認為⑥,在1500年前后的世界,財富主要集中在東方,而中國在這個“東方”概念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只是在那之后,歐洲才開始崛起,并且在18世紀較晚的時候,東西方的“大分流”才出現。也大約在相同的時間范疇里,中國與西方在經濟、科技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明顯拉大,中國愈益變成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
  不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內憂外患阻礙了經濟發展,共和國成立以后也因一系列政治運動,以及經濟體制上的弊端耽擱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不僅全面地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與亞洲鄰國以及香港、澳門和臺灣的發展差距也顯著拉大了。例如,根據一項研究,僅僅因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就使1993年的勞均產出降低了63%⑦。
  這些失誤,使得中國沒有搭上邁克爾·斯賓塞所說的1950年以后世界經濟大趨同的順風車⑧,失去了經濟發展寶貴的30年。而改革開放時期的高速經濟增長,終于把數百年的“大分流”逆轉為“大趨同”,中國開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偉征程,并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象征,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迄今為止,能夠得到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普遍認可,并廣泛引用的長期國別歷史數據,特別是現代統計體系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人均水平的數據,是由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系統地整理并公之于眾的。使用這套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由盛至衰,再由衰至盛的曲折反復,高度濃縮了前面文字討論中的信息(圖1)。
  如圖1所示,就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而言,中國人均收入所達到的最高點是1500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而中國經濟總規模的最高點則是1820年,創造了世界全部GDP的近1/3。同時,這張圖也以其宏大的跨度,顯示了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不再是一個倒U型曲線的變化,而將上個世紀下半葉和本世紀前期呈現出的趨勢接續起來觀察,已經呈現出一個N字型的變化軌跡,即自19世紀以后的衰落,再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時期的宏偉復興。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邏輯出發點是資本報酬遞減,即隨著資本投入量的增加,其報酬的增長率會降低。因此,從較低的發展水平上起步的國家相對于在較高起點上發展的國家,能夠實現更高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差異維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結果,就是經濟發展水平的趨同。這種理論預測的含義就是,處于較低發展水平上的國家具有趕上并超過較發達國家的機會。
  然而,大量觀察和研究發現,這種趨同論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事實。而事實是,在很長的時間里,除少數實現了趕超的國家和地區之外,總體上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增長得更快,在這兩組國家之間,趨同并沒有發生,差距反而拉大了⑨。傳統新古典增長理論在經驗上的這種失敗,來自于其理論上的缺陷,即經濟增長的源泉──技術進步被當作外生的因素,不能為模型本身解釋。因此,一方面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經濟增長理論陷入凋敝的景況;另一方面經濟學家嘗試著在兩個方向上彌補傳統理論的不足:在理論上試圖將技術進步等增長因素內生化,在經驗上則繼續收集數據以檢驗趨同假說。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增長理論迎來了它的又一個鼎盛時期。在理論上,以羅默、盧卡斯等人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通過對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特點及其在增長中的作用,以及技術擴散的過程等研究,成功地把經濟增長的源泉內生化,所以這種新增長理論又被稱作內生的增長理論。而一旦人力資本這種具有報酬遞增特點,以及技術創新、擴散這種可能和需要產生壟斷的因素在增長模型中被內生化,新古典理論的完全競爭假設就被突破了。
  從經驗上,有些學者在檢驗傳統的趨同假說時發現了所謂的“俱樂部趨同”現象,即在那些具有同質性的國家和地區之間,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之間、美國各州之間和日本各縣之間,的確存在著趨同的趨勢,而在具有異質性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差距則進一步拉大。這種與傳統的新古典增長理論趨同假說部分吻合、部分抵牾的經驗結果,誘導新古典增長理論的捍衛者從索羅等的理論中,發掘出一個新的概念──條件趨同。
  其實,新古典增長理論很早就指出了趨同是有條件的,即人口增長率和儲蓄傾向的差異會導致每個國家具有不同的長期增長率。只有在這些增長條件被假定不變的情況下,從較低起點上開始的經濟增長才傾向于具有更快的增長速度,從而產生趨同趨勢。堅持新古典主義注重理論與經驗相吻合的傳統,巴羅和薩拉伊馬丁孜孜不倦地嘗試把各種可能的解釋變量放到經濟增長模型中,以檢驗條件趨同假說⑩。
  換句話說,最為成功的理論框架,是把新的內生增長理論與老的新古典增長理論結合起來。新的增長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何以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而沒有出現報酬遞減現象,而新古典增長理論則能夠更直接地回答,為什么以及什么時候落后國家能夠趕上發達國家。從經驗上檢驗條件趨同假說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找出那些影響經濟增長的相關因素,包括儲蓄和投資水平、基礎設施條件、體制因素、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乃至人力資本和人口負擔等因素。
  中國在30余年的時間里,顯著地縮小了與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差距,證明了只要選對了道路,即堅持改革開放促經濟發展的方向,相對落后的國家完全可以實現趕超。歸根結底,經濟理論只有具備對現實的一致性解釋力,才被證明是正確的理論。因此,從迄今為止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成功中總結的經驗,對于趨同假說的印證,比增長理論學家的200萬次回歸更有說服力。
  何時以及為什么減速?
  按照既往的表現所做出的振奮人心的預測,以及因之而生的更高的期望,并沒有為中國經濟的未來打下包票。曾幾何時,自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就一直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寶座的日本,也被國際上十分地看好,被寄予了厚望。然而,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相繼陷入“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最終失去了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與日本不同之處在于,直至2010年,當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僅為4382美元,剛剛進入世界銀行定義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如果中國遭遇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或者更久,與日本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收入水平上的徘徊不同,中國則會成為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典型案例。
  在一片對于中國經濟成就的叫好聲中,開始出現一系列以預測中國減速為目的,關于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何時、在什么條件下,以及以何種方式減速的比較研究。
  一項研究來自于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的經濟學家。他們根據世界經濟史發現,在歷史規律和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一個經濟體經歷過高速增長后終將要減速。而這個減速的拐點,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時。這些作者從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的研究中發現,過去100年間有40個經濟體達到7000美元這個人均GDP拐點,其中31個經濟體在拐點之后平均減速2.8個百分點。按照相同的口徑,2008年中國達到7000美元這個“魔幻數字”,類似于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日本和80年代末的韓國。而這兩個經濟體在類似拐點之后,經濟增長率都有所減緩。
  鑒于影響中國潛在增長率的一些因素發生了變化,如勞動力供給的增長放緩、儲蓄率和資本形成開始走低、改善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縮小等等,因此,在這個研究團隊看來,既然中國的經濟成就是既往“亞洲經濟奇跡”的一部分,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則決定了她的經濟增長減速在所難免。
  不過,這項研究的結論并不那么悲觀,而是認為有很大的可能性和機會,例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使得中國的減速不會像日本、韓國那樣突然和急劇,而是可以在一個較長的持續期內逐漸完成。與此同時,在這個過渡期內,產業結構在區域間的重新布局,以及經濟增長需求拉動因素的構成等方面的調整將加劇,給中國以足夠的時間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源泉。
  另外一項研究在數據分析上進行得更加深入一些,由艾辰格林(Barry Eichengreen)等幾位學者所完成。這項研究所要回答的問題,同樣是高速增長的經濟在何時——即怎樣的人均收入水平上減速,以及對中國的比照意義。他們從國際比較中發現,按照購買力平價和2005年美元計算,人均GDP達到17000美元時,高速增長的經濟通常遭遇明顯的減速,一般來說經濟增長速度降低的幅度為2個百分點的年均GDP增長率。
  筆者估計,如果保持9%的GDP年均增長率,2015年的中國就符合了這個口徑的17000美元的條件。再加上作者所羅列的諸多經濟增長中的隱患和不可持續因素,他們警告屆時中國將有70%的可能性遵循這個減速規律。不過,正如有些投資經濟學家所做的評論指出,這個70%的減速2個百分點的概率——即1.4個百分點,對于一個長期保持9%~10%的增長率的經濟來說,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擔憂。實際上,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確定的2011年~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是7%,在國家財力充足和就業壓力減緩的新形勢下,這個增長速度反而是更加可持續的。
  人口老齡化也被看作是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增長速度減慢及至絕對數量的減少,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也不再提高,而是趨于下降。相應地,經濟增長開始喪失表現為勞動力供給充足和高儲蓄率的人口紅利的支撐。1990年,日本的老齡化水平即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1.9%,不久之后人口撫養比,即依賴型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就迅速提高了。大約就在人口結構發生這樣變化的同時,日本經濟增長速度也出現急劇的逆轉,從減速開始直到停滯。
  按照匯率計算,2010年中國的人均GDP為4382美元。而將其折算成前述兩項研究中的減速基準點(分別為7000美元和17000美元)的話,即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的話,則大約為8700美元或更高。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正處在經濟增長減速的期間。此外,201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8.9%,也已經十分接近于日本于1990年經濟增長減速開始時的老齡化水平了。在大約與“十二五”時期重合的幾年內(2011~2015),中國就將像日本一樣,經歷迅速的人口撫養比提高。
  經濟史顯示的經驗終究是一種概率現象,對未來的預測畢竟也不等于現實。前述關于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測,既沒有斷言中國經濟必然發生最悲觀的情景,也不意味著在其存在樂觀情景的條件下,我們盡可以放寬心了。實際上,以“平均數”為外衣的國際經驗,往往掩蓋了許多特殊情景和因素。
  例如,正如摩根斯坦利經濟學家所說,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和面臨的命運,與40年前的日本十分相像。實際上,從前述人口結構變化階段看,把當今中國與20年前的日本進行類比,更具有相似性,那以后的日本經濟增長經驗對于中國更具有借鑒意義。而日本在最初經濟增長減速之后,并沒有停下來,而是一路下跌,至今陷在經濟停滯的狀態。
  為了及時進入未雨綢繆的狀態,以便避免最壞的結果,需要以史為鑒,探尋如何避免不正常減速的途徑。還以日本為例的話,我們不是要看她是否后來的速度不如從前了,而是要探尋為什么在不可避免的減速之后,未能實現像歐洲和美國那樣的增長速度。前引艾辰格林等的文章,就提供了這方面的重要信息。他們的研究發現,典型而言,全要素生產率的停滯,可以解釋85%的減速原因。
  結語:可能的三種命運
  國際經驗顯示,以本文所述的必然發生減速的發展階段為分水嶺,一個國家面臨著三種命運。第一種命運是歐洲、北美的前景,即盡管經濟增長速度不像新興經濟體那樣快,但是,經濟增長在技術創新的前沿上繼續推進,具有很高的增長質量。例如,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從穩定的政治經濟秩序、良好的教育系統、研究與開發高投入、有效的基礎設施、市場內需程度以及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創新力的能力等方面,對全球125個國家進行“2011年度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結果表明,排在前10名的,除了新加坡和香港特區之外,全部為歐洲和北美國家。
  對中國來說,如果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從投入依賴型到生產率提高驅動型的轉變,雖然經濟增長速度減慢了,但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可以得到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更加注重收入分配狀況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和諧,完全可以在預定的時間表內,分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
  第二種命運可以日本作為參照。日本在1990年以后,在高收入水平上經濟增長停滯,雖然人均收入仍處于較高水平,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卻江河日下,創新能力與其人均收入水平的排名不再對稱。例如,在“2011年度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日本為第20名,遠遠落后于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這表明,一個國家固然可以利用后發優勢,通過技術借鑒和模仿加快其在經濟上趕超先進國家的速度,但是,歸根結底,經濟增長的長期可持續性,取決于該國的綜合創新能力。
  與日本不同,中國剛剛進入中等偏上收入階段,創新能力雖然迅速提升,但是,在總體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人力資本存量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巨大,要躋身高水平國家的行列,中國尚有很長的路途要走。在這樣的經濟發展階段上,一旦陷入經濟停滯的狀況,充其量只是一個中等收入的日本。
  第三種命運以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為代表。雖然這些經濟體較早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卻始終不能跨進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在蛋糕不能繼續做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的分享效應日益弱化,在缺乏良好、有效制度的條件下,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即富人具有更強的談判能力獲得較大的蛋糕份額,就會導致收入和財富積累的馬太效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政治家無論是出于良好的動機,還是為了選票的需要,一次次做出改善收入狀況的承諾,卻因經濟增長處于停滯而難以兌現,從而在政治上陷入民粹主義政策困境。貧富對立導致經常出現社會動蕩和政治不穩定,國家困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雖然經濟學家已有的共識是,經濟增長本身并不自然而然帶來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但是,收入分配改善歸根結底要以經濟增長為前提。無論是拉丁美洲的經驗還是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證明了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總體提高,有利于收入不平等的縮小。例如,在21世紀前10年,巴西等一些拉丁美洲國家經濟增長取得較好績效,相應地,這些國家的基尼系數也有明顯的降低。而美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有利于經濟增長的“低垂的果子”被摘盡之后,經濟增長比以前顯著減緩,居民收入差距也擴大了,有著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更大的基尼系數。
  迄今為止,中國的經濟增長總體上是分享型的,雖然收入差距擴大導致不滿,但在蛋糕不斷做大的情況下,收入差距尚可容忍。如圖2所示,中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費,在各收入組之間的發布變化,雖然顯示出差距的擴大,但是分布類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換句話說,在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每個收入組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都有所增長。這種情況在蛋糕不再增大的情況下則會改變,即一旦經濟增長減速使得沒有足夠的增量可供分配,強勢群體占有的收入份額進一步擴大,低收入群體的不滿就會強烈表達出來,則難免陷入拉美困境之中。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作好了以一個較低的GDP增長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速度的準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中央政府建議在“十二五”時期GDP年平均增長率為7%,比“十一五”時期的這項指標進一步降低0.5個百分點。對此,許多人表示不盡理解。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的五年計劃(規劃)中,無論是作為指令性指標還是作為建議性或預期性指標,通常都不高于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的規定。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執行結果,最終都是實際增長速度快于規劃目標。那樣的話,規劃指標不是與現實越來越脫離嗎?
  每當遭遇經濟周期的沖擊,如20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2009年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央政府都提出要確保8%的增長率。在許多人的眼中,“保八”似乎成為一個aBHu8fN2DYFCMz6K/ZO76qcjmSyXBdNR+x76yLUVpyM=永恒不變的最低速度要求,似乎只有保證8%及以上的經濟增長率,才能確保足夠的財政收入,滿足最低限度的就業機會。甚至,單純批評GDP掛帥的政府觀念,也不足以遏制追求高增長速度的沖動,因為無論是對于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來說,更充足的政府財力,也是促進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更加協調的必要條件。
  因此,僅僅用約束經濟增長速度的辦法,并不能改變政府的速度偏好和追求高速度行為?!笆濉币巹澃鸭涌燹D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這一時期發展的主線,即把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從要素投入轉向生產率提高,把經濟增長的需求拉動力從出口和投資轉向國內消費需求,把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如果真正能夠實現這個轉變,或者在這個調整方向上有實質性進展,在政府財力充足和就業壓力減小的條件下,相對低一些的增長速度,反而是更加符合發展階段要求和更加可持續的。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特征,即使以往作為保持特定高速度的約束條件,也逐漸得以放松,適度的較低速度是可行且必要的。
  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前熱議的話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則是討論如何避免超出合理范圍的經濟增長減速,乃至經濟增長停滯。其含義則是防止過快的、過于劇烈的、不能滿足就業和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的,以及導致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減速。
  注釋
  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Robert W. F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色综合|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嫩草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一二三|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99伊人精品| 亚洲人人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a级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秋霞国产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jizz|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88av在线| 国产精品13页|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毛片不卡| 91www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青草视频久久|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免费亚洲成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99精品影院| 成人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