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于是,一種新的教師教育機制——“研訓一體”應運而生。“研訓一體”,即原來的教師教育機構的教師培訓和教育教學研究在思路上、機構上、工作上的整合,融為一體,形成新的機制。[1]通過“研訓一體”繼續教育培訓模式,使以教師為主體的“研”和“訓”進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體,即“研”中有“訓”,“訓”中有“研”。在“研訓一體”意義上的教師培訓的培訓者為“研訓教師”。作為大連教育學院研訓教師之一,筆者在參加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和教師培訓學院研訓班學習過程中,收獲頗多。除了人文性課程的設置、新穎的培訓內容,最讓筆者受益匪淺的是專家們先進的培訓理念,致力于使受訓者內化其培訓內容。因為培訓理念決定培訓行為與培訓質量,因此,我們應認真學習并積極實踐研訓理念,高效開展研訓活動,引領和促進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以先進的理論武裝研訓活動及研訓教師
教師繼續教育要重視對教師理論的引領與實踐,加強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等理論知識的培訓,幫助廣大教師樹立理論指導實踐的理念。因而,任何研訓活動都要滲透理論知識的培訓,以先進的培訓理念武裝研訓活動,提升研訓活動的深度,進而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為教師將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服務。有學者認為教師唯一的財富是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缺乏并抵制理論知識。筆者認為教師抗拒的只是枯燥的、不結合實際教學的理論講解,實際上他們需要和渴望理論的指導。我們研訓教師在組織研訓活動過程中,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指導教師教學行為,并且為教師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理論聯系實踐的基礎上深入淺出,達到理論實踐化、簡單化、案例化,并引領教師進行更為深度的探索,在實踐中得以理解與應用,體現引入先進的理論和理念的根本宗旨。同時,“研訓一體”培訓機制需要一支綜合素質高的研訓隊伍來支撐,保證教師教育的高質量,因此研訓教師理論學習是素質提高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備深厚的理論素質,才能帶領教師走進理論知識層面,實現理論的指導作用。
在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和教師培訓學院聆聽劉儒德教授的《學習科學與藝術》講座過程中,他提到了很多對教學有幫助的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并且借助案例使聽眾不僅能理解內化理論知識,還能及時運用這些理念解釋現象和指導實踐,如我們學習到沉錨效應、認知負荷等理論知識,在后來的培訓活動中就得到了運用和消化,并且遷移到我們的實際工作案例中。劉教授還談到學習理念轉變過程中要注意外顯理念和內隱理念的結合,即我們在組織培訓活動中注重研訓形式與教師的個人化理論相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在學習王建宗教授的《以專業理性促進教研和教師發展》講座過程中,王教授談到理性修養的提升的問題時,提到了本學科的理論、跨學科的理論、課程理論、課程科學支持理論——心理學、課程管理組織理論——教育學、教育支持理論——哲學等,使我們對學科理論及學科之間的關系有了深入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從劉教授和王教授的講座中可以領略到兩位學者深厚的理論功底。筆者認為,讓學習者折服的學者的講座才會有影響力和號召力,才會有更好的培訓效果。
因而我們研訓教師在組織研訓活動過程中,要注重教育理論和學科理論的滲透和引領,要善于引用教師可以明了的教學案例,滲透生活細節,并把其引入教學常規中,讓教師能夠通過自己的工作經歷內化理論知識,使教師的實踐行為更有理論內涵和實施底氣。我們研訓教師要能夠從簡單概念提升到理論層面,帶動教師們對理論學習的熱情,使實際教學更符合理論要求,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領我們教師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以開放的理念提升研訓活動的質量
我們研訓教師不僅要將理論與理念滲透于研訓活動和自身素質的提高中,更要注重研訓過程中的策略理念的轉變與實施。因為教師培訓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培訓的內容,也取決于培訓的形式。[2]因而,轉變研訓形式,樹立開放多元、互動、參與式的培訓理念,才更能提高研訓活動的效果。教師培訓實質是成人的在職學習,只有實施符合教師成人教育特點的研訓活動,才能彰顯教師特性,提升教師素質。作為成人的教師,具有較多的工作經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善于學習與本職工作相關的知識,也善于把學到的知識迅速轉化為工作能力。因而我們要明確“成人所具有的經驗是成人參與學習活動的依托,是作為成人的教師參加培訓的基礎”。[3]鑒于成人學習的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實踐為導向,以經驗為基礎,以合作交流為主要方式,我們提倡開放多元化的參與式培訓方式理念,如案例研討、角色扮演、問題咨詢、游戲感悟、現場訪問、課堂觀摩、集體設計、小組競賽、話題征集、有獎問答、經驗交流、拉手結對、導師協助等。以多元化的開放培訓理念指導研訓活動,不僅使教師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培訓學習中,而且通過相互的合作解決各自具體的問題,[4]以期達成研訓活動的預期目標。
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為我們聘請的專家們采取的即是開放多元的參與式培訓,這種開放多元的培訓理念,不僅是對我們學習者的尊重和關注,而且是基于我們學習者實際工作展開的研討式培訓,使我們在培訓中感到時光飛逝而又受益匪淺。趙德成教授的《如何聽評課》講座沒有枯燥地講解聽評課的原則與方法,而是從我們研訓教師熟悉的一節公開課案例入手,使我們回到了工作情景,激發我們主動參與了問題的討論,并且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種開放式培訓理念使學習者的思維迅速自動打開,并且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爭辯,當大家還在爭論孰是孰非的時候,趙教授話鋒一轉,對我們的思維走向進行了總結性概括,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趙教授講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開放的培訓理念,尊重成人學習特點,了解學習者工作性質,并且使學習者與以往經驗建構聯系,激發了學習者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思維碰撞,最后再通過理念引領而使學習者的認識得到升華。
我們研訓教師在設計研訓活動時,首先要有開放的胸襟與能力,不但要思考應該設計什么樣的形式才能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還要思考通過怎樣的形式才能將教師的已有經驗與研訓內容相結合,使教師將研訓內容理解和內化為工作能力。當然作為研訓教師要儲備足夠的知識量與閱歷,才能在教師參與辯論中引導教師思維的走向,使教師在開放思維爭辯中回歸到科學認識上,并且能夠有效指導實踐行為。同時我們的研訓活動要注重參與式培訓倡導的平等參與、共同合作的原則,[5]使教師在開放思維的碰撞中得到尊重,即使教師在交流和爭辯中出現錯誤,我們研訓教師也要給予鼓勵和引導,而不能傷害教師成人應有的自尊。教師自主參與交流與合作,研訓教師引導教師思維航向,才能促使研訓活動的高效生成,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質量。
三、用激情點燃教師參與研訓的熱情
夸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著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展。”這一理念遷移到我們研訓工作也同樣適用。教師參加培訓就是期望在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到有用的東西。[6]因而我們研訓教師也要改變嚴肅、不茍言笑的培訓觀念,應該在培訓中釋放自己的工作熱情,進而激發和感染教師參與活動的激情,形成一種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研訓氣氛,使教師的經驗與智力不再受氛圍的阻礙,在激情釋放過程中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促使教師們在研訓中主動接受新知識、新理念,使研訓教師在激情理念的引導下,突顯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激發教師專業有特色的發展。
通過聆聽北京師范大學研訓班專家們的講座,為創造有激情氛圍的研訓活動,我們可以做以下幾點努力:首先受趙德成教授吸引聽眾的激情表現方式啟發,我們不要做坐著讀課件式的講座,而是要走到教師中間,從大家經常關注的話題入手,與大家進行談話交流,同時啟發教師積極思考,為大家的學習創設思想活躍的學習環境,使教師在思想碰撞中得以升華,最后再為教師提升到一定理論境界;其次借鑒趙希斌教授運用浪漫式講座的方式,比如詩歌朗誦,感染教師融入研訓狀態,讓教師能夠快樂參與進來,并帶著愉快的心情愿意參與研訓內容。還要吸收馬健老師幽默的方式將知識以輕松自如的方式傳遞給聽眾,我們研訓教師也要學習用幽默方式吸引教師本就不敏感的聽覺,使教師全身心地進入知識的接受和傳輸的狀態。在激情四射、思想互動的研訓理念指導下,研訓教師在研訓活動中要展示我們的個人激情魅力,有力地吸引教師參與理論的吸收過程。運用激情魅力開展研訓活動的方式有很多,研訓教師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激情展示方式。研訓教師不但自己要有研訓的激情,而且要激發教師參與的激情,因為激情能夠感染人,更容易與培訓者產生共鳴。當然我們研訓教師在研訓活動中,在保持激情的基礎上,還必須給激情注入理性的內核,以理性駕馭自己的激情,形成既積極熱情、又冷靜踏實的工作作風,[7]這樣的研訓活動才會既有成效,又有內涵。
我們要借鑒北師大專家先進的培訓理念,提高研訓教師的理論素養,在激情高昂、開放多元的培訓氛圍中,引導教師與理論相融合,激發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與動力,使“研訓一體”培訓模式更有成效,進而推動教師繼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本文系大連教育學院2011年度院級重點及青年(基金)課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踐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靳雁濤,孫宏安著.研訓教師的專業發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王冬凌.構建高效教師培訓模式:內涵與策略[J].教育研究,2011(5).
[3]劉強.破解中小學教師培訓低效性難題之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8).
[4]李瑾瑜.有效教師培訓須多方關注務實操作[N].中國教育報,2010-04-09.
[5]徐巧英.幫助與建構:教師培訓的真正意義[J].中國教師,2010(8).
[6]孫曉雷,牛金成.現代成人培訓理念與培訓質量[J].中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