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愛情的國度里,到底什么才是硬道理?也許誰也給不出一個明確答案,但我們可以通過一部叫做《愛情公寓3》的電視劇,尋找一個個公寓青年的“翻滾史”,從而為新生代的人生觀莊重地貼上一張標簽。
這是一部跨越數年的季播系列劇,前兩部已引起年輕人,尤其是90后的極力追捧,很多人都在猜測里面各位主人公的命運落點,指摘每個人的性格缺陷,就好像談論身邊的朋友、閨蜜一樣。如今,第三部在眾多追劇人的關注下宣告結束,而第四部據說也已經悄然開始。一部跨年電視劇的進化史也許正是一代粉絲的成長史。
《愛情公寓3》定位準確——面向年輕人。它將時下人們關注的屌絲、高富帥、腹黑、婚姻恐懼癥等等匯聚一爐,在對美劇的借鑒上,已從先前的大段情節模仿變為借用“洋梗”做本土化改編,并試圖找到美劇人物情緒狀態的特點,以營造出一個開放的視覺盛宴。
在話題選擇上,該劇緊跟時代變化,這種緊貼甚至前瞻式的處理方式貼近當下年輕人的選擇困惑與生存困境,無形中,觀眾與該劇也有了零距離的親密。從某種程度上說,劇中人物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與失敗,永遠在路上,帶著樂觀精神迎接第二天就是他們的信條,而這已逐漸被大家所認可。
《愛情公寓3》選擇用都市時尚情景喜劇這一方式詮釋當下年輕人的心路軌跡,在這方面制作方可謂不遺余力。主場景大部分發生在公寓內,或者酒吧間。其情景喜劇的套路則取材于《武林外傳》——劇中人時常跳到畫外表達態度便是由《武林外傳》而來。換言之,這部劇是站在無數先輩的肩上,帶著人們對“愛情公寓系列”的持續關注而生成的。
當然,養眼的俊男靚女必不可少。這些少男少女本身就吸引眼球,只要在他們身上加上一點點調味劑,他們的個性變化一點點,很多觀眾就會趨之若鶩,追逐跟風。青春是誕生偶像的重要前奏,多次實踐反復證明,只要選對了五官和身材就綁住了年輕觀眾的心。在演員選擇上,公寓系列經過層層篩選,終于找到了人見人愛的大眾臉,當然也一定意義上失掉了個性化的張揚。
雖然該劇鎖定了目標觀眾,且大量復制國外成功案例,并用青春臉鮮活詮釋,但不得不說,這場歷經多年的公寓故事還是有下滑趨勢。
比如情節上,前兩部還能保證一集一個故事,節奏還比較緊湊。第三部則變成一集半一個故事,每集結束時,故事戛然而止,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剪輯方式別說是情景喜劇,任何題材類型的電視劇也很鮮見。
再比如時不時傳來的罐頭笑聲,和前兩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一直以為,罐頭笑聲是情景喜劇的最大標志也是最大敗筆。觀眾的情緒在臺詞、背景音樂和罐頭笑聲中被徹底打亂,這種混搭氣氛實在很奇怪。
伴隨著粉絲的追捧,也伴隨著無數人對其低俗的怨念,“愛情公寓”逐漸壯大,男歡女愛,創業奮斗故事和話題幾何式增長。如何將歐美系列劇的模式移植本土,也許不單是播出平臺和方式的調整,更有對故事的編織、話題的跟進和青春臉的演繹,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以中老年觀眾為主導的系列劇將依次問世。那時的電視劇市場又將會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