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北京青年》的拍攝緣起是什么?
趙寶剛:其實我最近幾年拍的東西,都源于一個思考,題材都是從那時開始隱隱浮現。多年前,我去了一次西藏,躺在海拔3000多米的草地上,望著滿天星斗,覺得自己特別冷靜,特別清醒。回來后,我有了個想法:人要給自己無聊的時間,把自己從社會程式中抽離出來,無聊使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思考,也使他們客觀。當你達不成遠大理想時,就不要去一味死磕,這時候要做的是改變自己。
我在青年時代,受了無數打擊,現在有點能力了,希望用我的感悟回饋這個時代,或者說給年輕人提供需要的東西。現在回想起來,我年輕時特別需要這些,但那時自己是領悟不到的。此外,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必受那么多苦難。
《綜藝》:你說人無需經歷苦難也能成長,那為何安排四個男主角出走?
趙寶剛:這其實是個歷程,因為他們年輕、幼稚,所以出走。但并不是說他們出走就是正確的,但是不走,又得不出人生的結論。
現實生活中,也不是說你出走或者選擇一個工作就對了,實際上出走時,面對各種問題才是關鍵。你說大學生當服務員對嗎?也不能說就不對,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所以這都是一點一滴的感悟。(劇中情節,男主角何東放棄公務員工作,找了個能接觸更多人的工作——服務員。)
《綜藝》:你覺得“北京青年”有哪些特質呢?
趙寶剛:這個戲一開始還打算叫《中國青年》來著,后來覺得太大了,就改成了《北京青年》。過去,北京人生活在皇城腳下,但又過不上好生活,于是養成了一種自嘲精神。這種苦中作樂的特征,在《北京青年》中就有體現,我希望傳達給全國青年,我覺得是有益處的。
《綜藝》:《北京青年》將群戲再次貫徹了下去。
趙寶剛:是的,《北京青年》有4個人物,如果把這些都放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物肯定會特別豐富,但也肯定會特別不真實。我甚至認為這4個人都不能概括當今社會,因為社會是分階層的,各階層家庭生活的狀態都不一樣。真實的社會生活更豐富。
《綜藝》:《北京青年》集中了這幾年你的哪些思考?
趙寶剛:這部戲不是為了出走而出走。我是想告訴青年,要打破常規。多看,多觀察,不要陷在事務本身當中。
比如現在的年輕人,都有固定工作,同時工作也成了慣性,來不及思考和總結,工作完了了事。如果每個行業都是這樣,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社會性——為了生存或者一些自己的小目的,關閉了眼界和心胸。這樣的青年人,其實對待事物是不客觀的。
我倒不是說非讓青年人出走,只是想提醒大家往這個方向想一想。哪怕是“閃一下”,其實沒有什么拋不下的,說走就走了,這對人性格的歷練和成熟都很有意義。
《綜藝》:你用4年時間準備《北京青年》,這部戲對你是否有特別意義?
趙寶剛:也沒有,我本來就是一年一部的頻率。《北京青年》的想法是慢慢成熟的一個過程,直到成熟了才開始拍攝,拍也拍了130天。我之前從來不發微博,但拍《北京青年》時,我發了24條微博,其中22條都是照片,因為我覺得一兩句話是片面的。《北京青年》對我來說,是記錄我們在這個旅途中的感受的。
《綜藝》:你跟年輕演員是如何交流的,如何保持不OUT的狀態?
趙寶剛:拍攝過程就是重走青春路的過程,演員們會跟我講他們的戀愛問題、生活問題和朋友的問題。我會跟他們說我的想法,告訴他們有目的性地“走”,不要丟棄現在的理想,不要放棄對生活的追求。當你考慮整個事情的時候,你就成長了,等你走完這一段旅程,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一切太渺小了。相信他們現在會特別輕松地面對困難,不會沉浸在苦難之中。
《綜藝》:如何看待現在演員的片酬問題?
趙寶剛:這次出演《北京青年》的5位一線演員,片酬是按照市場最高價打了對折的。因為我跟他們說,市場認可的價值并不等于我認可的價值。我根據劇的預算和市場狀況,提出一個價格。同時,我也會給演員一個特別寬松的拍攝環境,一天就10個小時的工作量。130天的拍攝,其實就是帶著他們重新體驗了一次生活,讓他們思考一下,如果是他們,走這樣一條艱難的“出走式成長”之路,能不能應對。
《綜藝》:鑫寶源現在規模是怎樣的?
趙寶剛:全公司有40多人。我只負責制作,我自己是每年拍一部的速度,公司每年會有一兩個其他項目,是其他人在運作。至于藝人業務這塊,我不操心,就是簽演員之前問我一下,我說簽就簽了。我還是以創作為主,其他的都有人具體管。
《綜藝》:對鑫寶源,你是如何定位的?
趙寶剛:還是以現代戲為主,90%以上都是現代題材。總體有兩個方向,一類是我這樣的比較放心的戲;還有一類是比較接地氣、在傳統媒體比較受歡迎的戲。
《綜藝》:與鑫寶源同期發展起來的幾家公司,都在張羅著上市,鑫寶源卻選擇了同完美時空合作。這是為什么?
趙寶剛:我是做導演的,如果做公司,就會陷在日常事務里,我不愿意。我們現在合并了,他們上市(去運作資本),里面有我的股權,鑫寶源就沒單獨上市的打算了。我這么大歲數了,管理上市公司太累了。(笑)
《綜藝》:你曾經說過,導演像包工頭,拉一隊人包個工程?
趙寶剛:我就是不愿意做“包工頭”那樣的導演,才會選擇自己投資、自己組稿,說白了就是自己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設計、自己蓋、自己賣。我現在基本上不給外面做戲,因為涉及合作投資等問題。
《綜藝》:三年前你就說網絡版權價格會超過電視臺,今年稍有回落,你怎么看?
趙寶剛:我這部戲也賣了100多萬一集,就前倆月發行的。
《綜藝》:你的下一部作品?
趙寶剛:還沒定呢。大概9月份能定,我也很希望突然有個劇本就定了。
《綜藝》:還是都市言情劇?
趙寶剛:也不一定,或許是年代戲也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