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具懷舊與時尚,妙趣橫生。中老年人把它看成是人生的老懷表,年輕人把它當作青春紀念冊,對于孩子來說它就是一本百科全書。”
我愛我的祖國》是一檔原創于荷蘭的明星互動類娛樂節目,已在世界20多個國家熱播。湖北衛視于2011年末引進該節目中文版權,于2012年1月6日推出中國版《我愛我的祖國》。“雖說是老壇,但已裝上本土化的新酒。”
節目通過嘉賓類似脫口秀的闖關游戲,以綜藝手段展示各地方言、民間絕活,重溫熒屏經典,“喚回人們對于家鄉、時代和祖國的珍貴記憶”。湖北衛視欄目項目部主任、《我愛我的祖國》總制片人毛慶說:“呈現在中國觀眾眼前的《我愛我的祖國》只保留了原節目中起承轉合的模式,大量的內容與細節來自全國各地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歷史人文和自然風景。”
湖北衛視的制作團隊在接受國際節目模式制作團隊的培訓后,打造出中國版《我愛我的祖國》,節目本土化改造后的主題定位于“愛國”,節目內容都是與祖國相關的“熟悉的陌生點”,涵蓋趣味方言、民俗揭秘、絕活展示、金曲再現、歷史“重演”等方面。
《我愛我的祖國》名稱上不像個綜藝節目,取名是否太過嚴肅?
“原模式節目名稱是I love my country,直譯就是‘我愛我的祖國’”毛慶說,“節目組曾提出‘我愛我家’等30個備選中文名,多次討論后,還是認為直譯更貼切。”
在表現形式上,《我愛我的祖國》以益智問答為主線,明星與觀眾一道闖關為主要形式。“節目主題很宏大,但具體實施要舉重若輕。”毛慶說,“‘我愛我的祖國’如何具體化?節目就是用更娛樂、觀眾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詮釋愛國主題。”把“我愛我的祖國”的價值訴求通過娛樂的方式,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傳遞出來。由是,節目中有農民唱《詩經》、黃梅戲、狗不理包子、冰糖葫蘆、折扇、剪紙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元素。
當前“代際”綜藝節目都很火,像《黃金年代》《年代秀》《歌聲傳奇》等。《我愛我的祖國》也有“代際”元素,節目內容在時間上有“縱”的延展——能涵蓋年代的概念;此外還有“橫向”的引申——地域方面的擴展。節目策劃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來結構節目。每期節目中還會有個“國家級名片”的概念,比如“茶道”“龍袍”等。“這能體現我們的國家自豪感。”毛慶說。
《我愛我的祖國》籌劃初期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更好的本土化,而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怎樣更好地在內容上突破。
“節目本土化改造會繼續進行,但地理、文化、祖國這三方面內容將會貫穿節目始終。”毛慶說,“早期,節目的原模式痕跡重,游戲環節很多,我們要做出改變。”通過市場調研,《我愛我的祖國》3月改版,重新定位節目框架,之前節目的受眾定位是“吸引各年齡段的觀眾”,現明確為“年輕人”;為避免同類節目的“撞車”,將播出時段于原來的每周五21:15調整到每周日21:15。
自3月“變臉”以來,節目每期都從中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域各挑出一個省(直轄市),篩選其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涉及該地區地理、文化、影視、體育等各個方面),并把這些地方文化元素設計到節目環節中。“現在,《我愛我的祖國》兼具懷舊與時尚,妙趣橫生。中老年人把它看成是人生的老懷表,年輕人把它當作青春紀念冊,對于孩子來說它就是一本百科全書。”
《我愛我的祖國》的主持人是演員出身的王一楠,她曾主演過情景喜劇《家有外星人》、電視劇《瞧這一家子》、話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撒嬌女王》等。王一楠也有過主持經歷,但在一個省級衛視的大型電視活動里獨挑大梁還是首次。“前期我們對她有過系統考察,包括她主持節目的一些錄像、在其他綜藝節目里做嘉賓時的表現,最后定下了她。她在節目中的表現說明我們沒有看錯。”毛慶說。《我愛我的祖國》從開播至今,姜昆、潘長江、蔡明、曾志偉、程前都分別在節目中擔任過明星嘉賓隊長,帶領隊員在節目里“沖鋒陷陣”。“節目嘉賓選擇上,一是考慮明星的影響力,其次形象要正面。”
“下一步計劃是在全國各省份分別建立欄目的專家團隊,作為節目組的‘外腦’。”毛慶說,“這個團隊負責為節目組揀選所在省份真正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為節目創造新的內容,屆時節目將會出現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