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甚至“炒,還是不炒”、“真的,假的”這類疑問都已在這種理解方式下顯得不再重要了。人們會習慣于以一種無是非、重收益的眼光思考娛樂,乃至整個文藝。
打開門戶網站娛樂網頁,《朱莉與皮特歷經7年愛情長跑正式宣布訂婚》赫然映入眼簾。第一下沒反應過來,以為是離婚消息,再看才發現是訂婚。天!還以為他們早結了呢。
明星婚戀消息從來是媒體大事。事關粉絲數、飯局價……一系列掘金潛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大家一般都本著肉爛嘴不爛的精神死扛。美國明星的婚戀,可能還涉及一系列的財產分割,所以更是謹小慎微。不過這一點,我懷疑伴隨著內地演員幾十萬一集電視劇的叫賣價,中國人迎頭趕上老外為時不遠。
有關演藝的新聞報道,內地近十六七年以來,已經漸漸把“宣傳”改成了“炒作”。詞匯的改變,蘊藏了內涵容量的變遷,以及精神指向的底限高低——
網友曝趙本山移民新加坡 大叔:國人不會放我走
國外驚現“山寨版”茱莉 曾軼可自曝喜歡陳冠希
范冰冰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500余人競爭一個位置
鄭曉龍:當下宮廷劇只認賺錢 老板哄抬明星片酬
盤點明星短命婚姻 王學兵淡泊名利孫寧很好強
這是某一天俺在同一頁娛樂網上看到的新聞要目里的頭幾條,大家可以數數,不跟私生活關聯的一共有幾條?至于前兩天還在狂賺眼球的、甄子丹趙文卓與某片導演之間的“三國吵架演義”誰是誰非,顯然已經不再是重點關注對象了。關鍵在于“眼球”,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文藝推手與新聞操守結合后的一種可怕“共識”。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當有人說前一段編劇六六微博斗“小三”是某公司在為新戲炒作,大家不敢說完全不信。而當我們見到記者筆下,一會兒是渲染王志飛情傷感受,一會兒又是對其新劇的專注宣傳時,你必須明白,這類主題明顯不太統一、不符合初一學生作文要求的新聞報道,在今天正變得越來越多。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它們不一定是出自刻意的宣傳策略,更多倒可能出自記者、編輯在一個炒作年代的職業潛意識!
有什么樣的宣傳,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讀者,進而就會漸漸產生出一種大眾思考問題的心理模式,這種模式反過來又會影響評論者、市場研究者、投資人,然后又是記者、編輯……所有人在不自覺中陷入到一種“西緒福斯式的宿命循環”。只不過這次,不再涉及思想家加繆半個多世紀前注視的、那種宏觀的現代人境遇,它更多指向的是我們在現代生活重壓下變形的思維——連看待娛樂我們都是功利的,都自覺不自覺地蹈入一種叫做“炒作”的暗箱思維。到最后,甚至“炒,還是不炒”、“真的,假的”這類疑問都已在這種理解方式下顯得不再重要了。人們會習慣于以一種無是非、重收益的眼光思考娛樂,乃至整個文藝。
這,又該怨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