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下一階段影市,盡管兩艘“大船”余威仍在,但新片入市的頻率明顯加快。新上映影片約20部:由“青年導演”領銜的國產片集體亮相“五·一檔”前后,進口片中除《復仇者聯盟》外,此階段暫無其他“視覺系”大片接力。如此,未來局勢十分清晰——由管虎、張揚、王小帥等青年導演執導的國產影片共同對抗接棒《泰坦尼克號》(3D)的《超級戰艦》和《復仇者聯盟》等好萊塢大片。
國產片密集入市
一方面為避開兩艘“大船”,同時又要提防競爭激烈的暑期檔,眾多國產影片選擇這一時期密集上映,其中5月4日一天就有4部影片開畫,而11日則有5部新片入市。盡管這些影片風格各異,題材多樣,囊括了動作、愛情、喜劇、動畫、驚悚懸疑等多個類型,幾乎滿足各種觀眾口味的需求,但如此密集上映,競爭之激烈可以想見,加之《復仇者聯盟》壓境,這些國產影片能否百花都齊發,著實讓人為其捏一把汗。
其中管虎執導的《殺生》4月28日入市,張楊執導的《飛越老人院》和王小帥執導的《我11》則在“五·一”后的8日和11日上映。尤其是被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指定為開幕影片的《飛越老人院》,業界相對更為看好。近期青年導演集結國內大銀幕早引起業內和觀眾的密切關注,作為國內梯隊力量的代表,他們亟需市場證明。
5月4日上映的多部影片中,伍仕賢執導的《形影不離》,因由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以及吳彥祖、閆妮等主演,比較受關注。5月10日-11日入市的7部影片中,魏德圣執導的《賽德克·巴萊》較具黑馬潛質。該片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去年以上下集形式在臺灣地區上映,創下超過8億新臺幣的票房紀錄。不過讓內地觀眾等了大半年,不知觀眾是否依然好奇。
《復仇者聯盟》接棒“大船”
進口影片中,由迪士尼出品《復仇者聯盟》成這一時期上映新片的焦點。該片最大看點是把“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綠巨人”“黑寡婦”等各種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集結在一起,組成強大“復仇者”團隊,共同懲惡揚善,為和平而戰。影片還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當日舉辦亞洲首映,而且提前北美和全球其他國家上映,足顯片商對中國電影市場前景的看好。
前有《泰坦尼克號》(3D)和《超級戰艦》《靈魂戰車:復仇時刻》的神勇表現,《復仇者聯盟》在國內市場的前景也無須擔心。此外,紅爆泰國的小清新愛情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也作為批片引入國內。不過該片早已在網上流傳,市場前景堪憂,比如年前上映的印度影片《三傻大鬧好萊塢》。世事難料,也許嘗夠了好萊塢的重口味后,觀眾希望換換口味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