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像所有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樣,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也打上了人文主義的烙印。音樂因為具備完整的、無所不有的本源,而有了完整的萬能的職能。它利用聲音而傳達著豐富的遐想聯系和語言聯系,間接地觸及到人類頭腦和感覺的多個方面。
關鍵詞:文藝復興;音樂;文化
文藝復興是十四至十六世紀在歐洲眾多國家先后爆發的文化和思想上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這個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重新受到注重,因而獲得“文藝復興”稱謂。但“文藝復興”不是古代文化簡略單純的復興,而是象征著資產階級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最早是在意大利的各個城市發起,然后擴大到西歐國家,是十六世紀在歐洲流行的一場思想文化活動,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的革命時期,從而開創了近代歐洲的歷史,被公認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水嶺。馬克思主義史學觀則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水嶺。文藝復興是中世紀轉入近代的關鍵。西方世界從此脫離了中世紀封建制度和教會神權統治,漸漸得到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精神上的解放。
在文藝復興運動里所產生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被稱作“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勢。在中世紀里,人們把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都合并到神學里邊,往往針對封建制度所展開的一系列攻擊,最后進攻的矛頭都指向教會。資產階級準備把妨礙其興盛的宗教條文和封建觀點重新評估。為了反對教會所宣揚的人生是苦難和罪惡的言論,反對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資產階級肯定現實生活,主張人人有追求財富和個人幸福的權力,歌頌愛情,提倡個性解放,全面開發個體才智,倡導冒險進取。為了反對愚昧主義、詭秘主義,資產階級大力倡導崇尚理智,認為人是有理智的動物,應該探究知識,探索自然,探究科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為了反對等級制度,資產階級極力贊頌友誼和個體品行道德,要求平等。總之,人文主義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追求,它在那個時期的思想是先進的思想,表現出資產階級強盛的革命朝氣、滿懷信心的樂觀主義和強大的創造能力。
人文主義者擔當了資產階級在文化思想區域內反封建斗爭的使命。他們的行動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部分,在自然科學界里,有意大利的但丁、伽利略,波蘭的哥白尼等,哲學界里有英國的培根,法國的蒙田,藝術界里有意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菲爾。像所有的社會生活的各個區域一樣,音樂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也烙上了人文主義的印記。音樂由于其擁有完美的、包羅萬象的巨大本領,從而榮獲了完美無缺的萬能職位。它僅僅通過聲音就能夠傳遞豐富的想象、聯絡和語言聯絡,間接地觸及到人類思維和感受的各個方面。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音樂文化在創作手法和發展上提升到一個重要階段,榮獲了嶄新的成績。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直接影響下,造就了新的音樂品格。
一、造就了歌劇
歐洲文藝復興的偉大成就——歌劇光榮誕生。歌劇是一種概括了音樂、詩歌、舞蹈、編劇、舞臺美術、化妝、燈光、演出藝術等因素,把音樂作為重要表達手法的綜合型藝術。當做一門單獨音樂文體的歌劇,它從雛形至成型,然后到誕生,經過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探索和完善歷程。其中,古希臘的悲劇、中世紀的宗教劇、假面劇和以后的意大利的牧歌劇、田園劇等,這些不斷發展的戲劇里,包含了歌劇中的主要元素,從簡單的單音旋律到豐富多彩的多聲部音樂,從單一的化裝假面發展到具有造型藝術的表演,從露天劇場發展到“透視感景觀”的舞臺,從宗教劇發展到世俗劇目等等,它們為歌劇藝術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文藝復興運動,它對歌劇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為歌劇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無論是在音樂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滲入了文藝復興的審美觀念。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對歌劇產生了重要影響,歐洲文藝復興時的世俗音樂獲得了迅速發展,它代表著文藝復興起初階段的進步方向。十五世紀的作曲家開始把創作宗教方面的音樂和世俗方面的音樂當成他們藝術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造成世俗音樂開始向宗教音樂滲入。到十六世紀歐洲各國具備本國特點的世俗音樂文體急速流行,音樂方面宗教式的束縛開始被沖破,這些都變成歌劇新文體產生的土壤。十六世紀的音樂新文體,當屬法國著名的歌謠曲和意大利的牧歌為代表作,為以后的獨唱抒懷歌曲打下了基礎;戲劇的繁榮也為歌劇的戲劇沖突做好了準備。尤其是和聲系統的產生,復調音樂在世俗音樂和宗教音樂中的廣泛使用,以及器樂的高度興盛和音樂理論系統的不斷完善,使得歌劇這門音樂藝術文體變成表達音樂的一種必然的手法。
二、造就了器樂體裁
十四世紀新藝術之后,音樂家打破了教會的一統天下,開始充分運用音樂來展示個人的情感,從此在器樂中產生了更能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和精湛技巧,有力地推動了器樂的發展。而在社會音樂生活中,跟隨人文思想的普遍傳播,科學與藝術不斷發展,廣大市民對音樂的需求與愛好劇增,人們對情感展示的追求漸漸表達出來,不再滿足于傾聽教會音樂,而是希望聽到激動人心的音樂。這種對音樂情感表達的渴望,促使教會音樂變得世俗化,這在器樂中得到極其突出的展現,所以,從一定程度來說,音樂與音樂家都逐漸得到解放,結果使器樂在文藝復興后期漸漸從聲樂的伴奏中分離出來,獲得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
三、發展了音樂理論
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對音樂理論產生的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權的斗爭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標志著封建文化的沒落。在音樂理論上它不可能斷然拋棄自己的傳統,同時也會悄然地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它作為一個歷史的鏈條,處于縱向的音樂歷史脈絡之中,承上啟下,體現出一脈相承的銜接性。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在精神氣質上處于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似乎是對漫漫千年、頑固閉塞的中世紀經院文化的自覺反叛與否定。
站在文藝復興時期上看,它預示著近現代音樂理論的發展進程,是整個西方音樂理論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歷史環節。這時,功能和聲理論初步形成。文藝復興時期功能和聲的集大成之作是它的晚期由扎爾林諾所著的《和聲規范》。這部著作標志著和聲第一次作為一種音樂技法來進行研究和理論化,是西方第一部關于和聲的理論專著。無論是巴洛克時期拉莫的《和聲學》著作,還是此后作曲家所進行的各種和聲實踐,《和聲規范》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啟蒙和開創意義。但是,從文藝復興音樂實踐中來看,《和聲規范》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中世紀音樂理論的延續,杜費、奧克岡、若斯坎、拉索和帕里斯特利那從實踐者的角度推動著和聲的理論化進程。功能和聲的先驅是中世紀的音程理論。在中世紀,五度、八度音程被認為是最諧和的,宇宙諧和、靈魂完美通過五、八度音程來體現。而三、六度音程被認為是不諧和的,遭到排斥。到文藝復興時期,三、六度音程的使用受到廣大作曲家的認可和喜愛,作為一種新的和聲語言廣泛應用到作品之中。這一歷史性的跨越,應歸功于泛音列的發現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作曲家們。
四、意大利牧歌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作曲家們最喜愛的體裁是牧歌。牧歌是當時音樂文化天空中的一顆明珠,也是人文主義思想的最好體現。
十四世紀的牧歌是一種篇幅較大的兩三個聲部的作品,它的內容極其多樣,從愛情到寓言,從詼諧到諷刺。牧歌的織體寫法是復調音樂,但是非常清澈,高聲部具有獨立的曲調意義,低聲部起著次要的和伴奏聲部的作用。曲調的特點是簡單曲式,由兩個分節和一個副歌組成,旋律自由,富于表現力,曲調新奇。而十六世紀的牧歌,按它的風格來說是新的體裁,這種牧歌的曲式也不是循環性形式,曲式上獲得極大的發展,沒有重復,而是一種不斷發展的貫穿形式,按照詩詞的發展來變換各種不同的插部。它的織體寫法的特點是復調音樂陳述與和聲陳述結合在一起。由于音樂的心理刻畫的內容加深,和聲和曲調都逐漸復雜起來,以前那種自然音列的旋律結構和音樂表現手法已不能適應該時期人們在音樂旋律上的心理要求,自然音列的旋律已不能充分表達出人們復雜的感情和心理特征。半音是和當時音樂的宗教性質分不開的。當時,教會通過其作家想統治人們的精神世界,大力扶植封建的音樂文化。他們宣揚詭秘主義、禁欲主義,擁護教會統治,目標在于禁止宗教改良和文藝的復興。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意大利牧歌的表達方法更加豐富多彩。它在抒情性方面,為以后的獨唱抒情歌曲打下基礎;在戲劇性方面,為以后的戲劇、音樂奠定了基礎。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時的兩位作曲家:瑪林秋、杰蘇阿爾多。從瑪林秋的牧歌中,可以看到他所運用的藝術手法是既豐富又靈活的,不同的節奏在變化著,復調手法與和弦式的手法在互相交替著,自然音列和半音進行在相互配合著;而這一切,都服從于詩的內容的細致入微的表達。杰蘇阿爾多的牧歌表現力更強,更加細致。他提出“用音樂刻畫心理”,他以非常大膽的和新穎的態度來處理音樂語言。而另一方面,在他的牧歌中,表現了苦悶絕望的頹廢情緒。這樣,他的音樂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些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觀點。
從以上對牧歌作品以及歌劇、器樂體裁、音樂理論及作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已不再像中世紀的宗教音樂那樣呆板、單一,不再是一切為著神的宗教音樂,不再是以格里哥利圣詠編成的唱經本曲下的音樂體裁。格里哥利圣詠是一種單聲部,它是吸取了古代東方、古代希臘的音調和當時民間旋律的特點而形成的。它的唱詞都是拉丁文,內容選自圣經。當時的教會為了擴大自己的宗教勢力,專門編成了一個格里哥利詠唱經本,而當時的作曲家都是從這上面選取曲調。封建社會初期,音樂理論缺少與實踐的密切聯系,而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空前的昌盛和興旺是不屈不撓斗爭的成果。從十四世紀的“新藝術”到十六世紀后期歌劇的誕生,在這漫長的發展之路上,眾多進步的音樂家不停地向教會權勢,向藝術創作手法上的經院哲學式的煩瑣目標以及手工業式的技藝目標,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文化,以人文主義為主體。它以深切的思想內涵,高度的藝術涵蓋,自由的布局,包羅萬象的音樂形象,生動有力的音樂語言、旋律,表達了這一時期的歷史真實面貌,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抱負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渴望,促進了歐洲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為近代歐洲音樂文化奠定了基礎,對人類音樂文化作出了貢獻。
?。ㄙF陽學院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