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衛生事業與國民健康的10個具體發展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減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我國是全球慢性病患者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為了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防治慢性病已經刻不容緩。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今年入秋后,雨水特別多,寒冷天氣也到得比較早,慢性疾病高發的危險時期提前到來。
人的身體在低溫狀態下,外圍的血管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心臟負荷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死發作的幾率就增大。另外,天氣寒冷的時候,人們的活動量減少,包括腦、心肌、內臟血液灌流也相對減少。冬季因排汗減少,飲水量減少,而老年人口渴的感覺較差,水分攝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便容易形成血栓,也增加了腦梗死和心肌梗死發作的機會。此外,氣溫降低,空氣干燥,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人的鼻黏膜和呼吸道抵抗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會有所下降。因此,對于高血壓、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來說,低溫天氣是一種“挑戰”。有以上慢性病的患者應注意保暖防寒,預防在寒冷的天氣里導致病情不穩定而出現意外。
慢性病致死致殘率高
慢性病常指病程超過3個月、癥狀相對固定、常常缺乏特效治療的疾病。從廣義上講,慢性病指由于長期緊張疲勞、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害的飲食習慣、環境污染物的暴露、忽視自我保健和和心理應變平衡逐漸積累而發生的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7種:
1.精神和行為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癡呆)、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神經癥(焦慮、強迫、抑郁)等。
2.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慢性胰腺炎、膽石癥等。
5.內分泌、營養代謝疾病:血脂紊亂、痛風、糖尿病、肥胖、營養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等。
7.惡性腫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腸癌等。
慢性病的致死率極高,目前全球超過60%的死亡和殘疾都是由慢性病引起。而在我國,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死亡人數占居民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不良生活方式是誘因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顯示,通過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 的心臟病與糖尿病、70% 的中風以及50%的癌癥是可以避免的,可見慢性病與人類自身的不良生活行為方式密切相關。誘發慢性病的不良生活方式很多,較為常見的有以下6種——
膳食不平衡 慢性病的發生多與膳食平衡失調有關。隨著食物供應的不斷豐富,人們偏離“平衡膳食”的行為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在食物的攝入上,肉類和油脂不斷增加,谷類食物明顯下降。同時,高油脂、高糖、高鹽、精細、少纖維的食品占領了人們的餐桌。
吸煙 經常吸煙者發生肺癌的相對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20~30倍。在吸煙高度流行的國家以及許多婦女整個成人時期都吸煙的國家,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大約有90%的肺癌是由于吸煙引起的。被動吸煙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可使罹患肺癌的危險性上升20%。
酗酒 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精神障礙、胃潰瘍以及脂肪肝、酒精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還可能導致心臟收縮、心率衰竭和心房顫動,威脅生命。
缺少運動 現代社會,生存條件大大改善,出行以車代步,繁重的體力勞動由機械替代,缺乏健身運動成為慢性病的又一個誘因。
心理失衡 中醫認為,情志過于激烈會引起相應臟器的損傷,現代醫學也證實,心情的好壞與健康密切相關。若一個人情緒過分緊張或精神受到嚴重刺激,就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免疫能力抑制,同時引起激素分泌紊亂,致使機體抵制致癌物的能力下降,給癌細胞以可乘之機。
熬夜 睡眠是僅次于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的一項直接影響健康和長壽的因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不足的影響會累加起來,最終嚴重危害健康,如肥胖癥、癌癥等都與“熬夜”直接相關。
“治未病”遠離慢性病
長期以來, 中醫治療慢性病的優勢一直被廣泛認可。
首先,中醫辨證論治,遣方靈活。慢性病一般癥狀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適,中醫看病是綜合患者的癥狀特征,在確定主證的基礎上,辨證施治,根據次要癥狀靈活加減,一方多藥,煎湯同服,省去吃很多藥的麻煩。還可以隨病情變化調整用藥,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種病,但中藥處方卻不相同,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結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處于不同的階段治療方法有很大差異,又有“肝膽濕熱”、“肝郁脾虛 ”等癥型的區別。
其次,中醫在治療上手段多樣,簡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復雜,往往需要綜合多種治療措施。中醫藥治療手段靈活多樣,如內服、外用、針灸、按摩、理療等,可多種方法并用。如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婦科疾病外用中藥洗浴方便實用;對于老年人的骨關節疾病,推拿按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簡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醫院看病的麻煩。
慢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一旦患上,很難治愈。中醫“治未病”,就是指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防治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形體鍛煉、飲食起居、情志調節等。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在形體鍛煉方面有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鍛煉方式,尤其是太極拳已經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健身方式;藥膳、食療更是中醫藥的特色養生之道,不僅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對很多慢性病還起到了輔助治療作用。另外,中醫認為保持平和樂觀心態,減少不良情緒刺激也很重要,可起到防止疾病發生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病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