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吹口哨”,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通過改變嘴的形狀,然后向外使勁兒吹氣而發(fā)出一陣陣聲音,猶如哨子發(fā)出的響聲,所以人們將其形象地稱為“吹口哨”。
我喜歡上“吹口哨”,是兩年前從報紙上的一則消息《日本流行“吹口哨”》開始的。消息說,在當時的日本,“吹口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原因是它可以輕松地娛人身心,還能夠借此持續(xù)地進行腹式呼吸,并鍛煉面部肌肉。一些采訪對象在被問及 “吹口哨”的感覺時,他們的回答充滿了吸引力,比如“吹一首有情調的曲子,能夠轉換心境,讓生活充滿旋律”、“血氣更加暢通”、“變年輕了”。
正是被這些贊美之詞所吸引,我開始留心觀察別人吹口哨的口型和方法,在閑暇時間偷偷地練習“吹唇哨”。“吹唇哨”就是將嘴撅成“O”型,舌頭尖抵著口皮,由雙唇中間的空隙向外勁地吹氣。后來,我還學會了吹“舌哨”,就是將舌尖頂著上門牙或擠壓硬腭,從而形成一個細長的縫隙;然后雙唇收攏,兩腮用力,氣發(fā)丹田。這個吹法比“唇哨”吹出來的聲音響。但如果還想聲音大一點的話,還可以在雙唇間加兩個手指頭,使里形成“O”型,頂住微微后翹的舌尖(如圖),向外使勁吹氣,讓其成為短促有力的哨音。
就這樣,我的吹口哨技術在不斷的摸索與學習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變化,不再像從前那樣無精打采了。尤其令我高興的是,我原來的便便大腹,也所有減小。因此我越來越喜愛吹口哨了,每天都要抽空吹上一段時間,否則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對于這種效果,我在一次采訪廣西玉林市中醫(yī)院副院長、主任醫(yī)師鄭文華時,就特地向他做了咨詢。鄭醫(yī)生告訴我,平時堅持“吹口哨”,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之道,就像中醫(yī)里提倡的腹式呼吸方法一樣,其道理是相通的:一般來說,腹式呼吸比平常只吸到胸部的呼吸法來得更深、更慢,吸氣的時候,肚皮會脹起,呼氣的時候,肚皮則縮緊,從而進一步改善體內循環(huán)。當然,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很多人可能不太習慣,但時間長了就能運用自如了。
鄭醫(yī)生說,一些坐班族在平常走路和站立時,也可以用力縮小腹部,配合腹式呼吸,讓小腹肌肉變得緊實,一樣能達到瘦身的功效。像這樣練習,也許前一兩天會覺得很辛苦,但幾周下來后,小腹就能逐漸趨于平坦。像現在我所堅持的“吹口哨”,還有平時我們常見的吹口琴、吹氣球等方法,都能比普通的呼吸方式吸入更多的空氣,讓身體獲得更多的氧氣。這些方法不但能鍛煉面部肌肉,進行面部按摩,還具有抗衰防老的美容效果,而且通過“吹口哨”和吹口琴還能穩(wěn)定心情、緩解壓力、愉悅身心,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聽了鄭醫(yī)生的這番話后,我更堅定了“吹口哨”健身的信心了,只要有恒心堅持下去,能不達到抗衰防老、健身美容、延年益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