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接之際,天氣干燥,很多人出現皮膚緊繃、口角干裂、口干咽燥、聲音嘶啞、脫發、大便干結等上火癥狀。上火了,除了飲食藥物調理,還可以通過按摩的方法來“滅火”。
防脫發
端坐,以拇指交替按壓兩側三陰交穴(足內踝上緣3指寬處)5次,然后以手有規律地抓揉局部至整個頭部,再點叩患病局部,來回共5遍。隨后,點按同側風池(頸后兩側與耳垂齊平的凹陷處)、率谷(耳尖直上入發際3指寬處)、玉枕(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上星穴(前發際正中直上2指寬處)等穴位1~3遍。最后拿捏頸部及肩部15遍,搓頸項5遍。
防唇裂
抿緊雙唇,從鼻子下方的人中穴(人體鼻唇溝的中點)處開始,用兩個中指的指尖,以劃圈的方式,輕輕由內向外推拿10次。再從人中穴開始,以食指分別向兩側延伸,一路輕按至嘴角,5次即可。
將食指、中指、無名指3只手指的指尖并攏,在嘴角部位以劃圓的方式,由內向外輕輕按摩10次,然后在嘴角部位輕輕拍打10次。
防鼻干塞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微熱后,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然后按摩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1~2遍。可起到治療鼻炎,預防感冒的作用。然后用拇指點揉通天穴36次,使面部和鼻內有明顯的傳導性濕熱感,可幫助恢復嗅覺。
防咽喉腫痛
將拇指和食指尖相對,分別有節奏地提捏左右耳尖穴(當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處)各36次;再將拇指指甲和食指偏峰相對,掐壓左右少商穴各36次;然后用大拇指指腹推揉另一手魚際穴(大拇指根部)處各36次,再換手進行;最后用拇指揉左右太沖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各36次。
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按摩30次為一遍,連做3組,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防便秘
將雙手食指與中指相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里穴(膝蓋下方4橫指點外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接著將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后頭骨正下方凹處)上,大拇指附于腹外側,中指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然后將右手半握拳,拇指伸指,把拇指指腹放在關元穴(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最后將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作順時針、逆時針環形摩動0.5~1分鐘。
防皮膚瘙癢
用拇指指腹揉左右百蟲窩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6指寬處),每穴順逆各揉36次,使有明顯的酸脹感放射至膝蓋為宜。此法可清熱解毒,涼血解癢,對皮膚瘙癢如百蟲爬出有很好的療效。或用拇指指端推揉左右曲池穴(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和血海穴(膝蓋上方內側隆起處)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