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因來不及做早點,去外邊“覓食”。我再次光顧了那家很不錯的包子店,還算趕趟,若遲到一步,包子就輪不到我吃了。
根據自己的食量,我買了5個包子。在服務員裝進袋子的時候,我看到有位穿著時髦的男士也來吃包子,他只買了1個包子、1個蛋,而我買了5個包子,并打算一氣吃完,我不禁覺得自己有點滑稽,雖然是自己掏腰包,但怎么比都覺得自己太能吃了。
這件事,使我有了這樣一個思考:那位早餐只吃1個包子加1個茶葉蛋的男士,一點看不出他營養不良,反而覺得他非常健康,精力充沛。照相比倒覺得自己有點臃腫,正朝著橫向發展,若不節食,恐怕不久的將來,我也會發胖起來。
吃飯問題基本解決后,會遇到比吃飯更有學問、更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控制營養和熱量的過分攝入。
每日三餐,許多時候人們是缺少胃口的,沒有饑餓感就被強迫上桌。于是,嘴在菜肴的誘惑下,也會被動地張開,越吃越多,甚至吃得肚子發脹。日久天長,一些人肯定要產生營養過剩和脂肪堆積,體形變得笨重,體內的垃圾增多,一些疾病悄然滋生。
細想,我們之所以每日三餐要進食,那是為了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熱量和營養。進食適當,吸收就會很干凈,就像一輛汽油完全燃燒的小車,不冒黑煙,不生積炭。吃七分飽是一種“收支平衡”,也即進食和消耗的平衡,有益于健康,不易得病。
吃七分飽,曾經是先賢得出的長壽秘訣,也是醫生給患者的忠告,而今,的確應該在更為廣泛的人群里加以推廣。除了那些高體能消耗的民工、運動員、軍人之外,腦力領導者、輕便工種勞動者應該都可以只“吃七分飽”。吃得少點,吃得好點,這樣不僅易于消化吸收,在每日三餐的時候,就會有饑餓感,吃得更香;而且,只要把飲食的質量提高,一點都不會影響營養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