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廣告作為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越來越受到廣大企業的青睞,廣告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經濟利益。廣告學是一門理論學習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廣告設計教師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改革廣告設計教學理念,讓廣告創意、廣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社會適應型廣告設計人才。
關鍵詞:廣告設計;教學改革;社會發展;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J52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藥物、日常用品、衣服、公益等各種各樣的廣告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而且形式越來越新穎,花樣越來越多。廣告業的不斷發展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國廣告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極為迅速,為了迎合市場的要求,很多高職院校也開設了廣告設計課程,但大部分院校進行廣告學教學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方面,缺少一定的社會實踐,缺少與社會的交流與溝通,給學生參與實際企業策劃和社會活動的,廣告教學無法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很多廣告專業的學生理論知識扎實,卻無法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中,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廣告行業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方面的教學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廣告設計創意適應社會發展
當下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廣告設計,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對廣告設計的基本操作步驟爛熟于心,對廣告設計的軟件操作也非常熟練,但設計出來的廣告作品卻缺乏一定的創意。設計不僅要在美學上讓大眾所接受,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創意,讓觀眾看了之后就會有深刻的印象。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廣告也越來越多,人們對廣告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如果一個設計者設計出的廣告缺乏一定的創意,那么就很容易被人遺忘在角落里,不被人接受。作為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意放在首位,通過各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向學生展示國內外一系列有創意的作品,同時鼓勵學生只有發揮,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同一件廣告作品,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培養他們個性化發展,有利于他們廣告創意水平的培養。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野外寫生,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廣告設計是以人為本,圍繞人的需要而展開的,廣告設計教師要向學生灌輸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計的廣告要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防止視覺污染,創作一件又一件的充滿創意又可以讓大多數人印象深刻的廣告作品。
二、廣告設計內容適應社會發展
廣告設計是以圖形、文字、版面、圖像、聲音等基本元素作為內容,結合廣告媒體,通過相關計算機軟件進行設計加工,創作出能夠吸引人眼球的作品。當代社會,有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他們對廣告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對圖形印象比較深刻,有些人對文字印象比較深刻。作為廣告設計教學工作者,要針對社會上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向學生傳授不同的廣告設計內容。圖形、文字、版面、圖像等是廣告表達的基本元素,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人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有些廣告可以多一點圖片和圖像,有些可以多一些文字等,通過有針對性的廣告內容,向周圍的人傳輸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更能吸引他們的眼球,讓他們更加容易接受廣告所宣傳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有些人善于圖形技巧,有些人善于文字表達,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讓他們揚長避短,全面進步,設計出更加優秀的廣告作品。
三、廣告設計教學模式適應社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教學都是停留在課堂教學指導,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廣告設計方面的理論知識,但缺乏一定的合作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交際及表達能力。不能及時根據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能設計出符合企業要求和能夠吸引廣大消費者眼球的廣告作品。因此,教師在給學生上好課堂上面的理論課的同時,要組織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學生到了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參與企業的設計開發工作,通過不斷接觸社會、企業、客戶,提高自己廣告設計水平也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設計潮流和社會需求,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學校可以與企業建立一對一人才供應渠道,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廣告設計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養廣告設計方面的優秀人才,為企業服務。這種教學、研究、生產實踐一體化的廣告設計教學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體現的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發揮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有助于培養他們成為社會適應型人才,是一種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的雙贏模式。
當代社會,廣告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主流文化,企業廣告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業績,廣告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可或缺的媒體形式。作為廣告設計教師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改革廣告設計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培養學生,讓他們接受各種新的思想,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不斷改革,不斷學習,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不被淘汰,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封永輝 適應社會的發展—談平面設計教學 教育改革 2011年第10期
[2]李霞 高職廣告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廣西教育 2009年12月
[3]范義榮 褚幼莉 王小德 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初探 寧波大學學報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