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式條款的出現,從節約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角度考慮,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極易損害經濟弱者一方的權益,也對合同自由原則形成了挑戰。我國相關立法雖然對格式條款的使用加以限制,但存在諸多缺陷。本文通過分析格式條款存在的問題,試提出適合我國現狀的法律規制方案。
關鍵詞:格式條款 格式合同 濫用 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一、格式條款存在的問題
在合同法理論中,契約自由為合同法的價值所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格式條款應運而生。雖然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初衷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率,但是它的出現也帶來了法律上的難題。格式條款的出現對契約自由原則形成了劇烈的沖擊,建立在意思自治基礎之上的合意觀念蕩然無存。為了對這新的締約方式予以法律規制,各國紛紛尋找新的法學理論,建立新的法律規則。
二、格式條款問題分析
雖然格式條款的使用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成本,給現代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使整個社會都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格式條款的缺陷也顯而易見。格式條款的制定者一方多數是壟斷行業或者是經濟實力較強的一方,合同內容已經事先擬定,極易使弱者方的權益受到侵害。格式條款制定方對契約自由的濫用,使得格式條款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強者壓迫經濟弱者的工具,所以引起法學家對其嚴厲的指責。格式條款的概念雖已出現百年之久,但在理論上,對其效力的依據的爭論卻從來沒有休止。日本學者內田貴指出:格式條款的最大理論難題是如何為其拘束力尋找根據,即當事人為何要受在嚴格意義上說并不存在意思一致的契約條件的影響。
(一) 契約自由原則受到較大沖擊
契約自由原則是合同法最主要的原則,也是合同賴以產生的法理基礎。契約自由原則所要求的當事人選擇合同相對人的自由和就合同內容和形式進行協商的自由,都在格式合同中受到了相應的限制。格式條款大多都是由壟斷企業單方預先擬定的,相對方不參與條款的擬定過程,更無法決定合同的內容和形式。盡管從形式上而言,當事人概括地接受了格式條款制定方所提供的合同條款,但是,在這種自愿受束的背后,卻存在著當事人被迫屈服于制定者強大經濟實力的現實。契約自由原則受到嚴重的背離。
(二) 格式條款與契約正義的沖突
在合同法理論中,民事主體地位的平等性,使國家采取放任的態度,讓其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通過平等協商,從而決定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訂立的契約在當事人間被視為具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契約不僅作為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的基準,而且作為法律裁判的依據,即所謂的契約自由和私法自治。格式合同是在契約自由和私法自治的背景下產生的,但經濟實力強大的企業和組織卻利用優勢濫用了這一權利。正是這種對契約自由的濫用,導致了嚴重的不公正,從而為國家對契約的規制提供了理由。
(三) 雙方地位的相對不平等
一方面,雙方當事人經濟地位的懸殊造成了當事人“自愿”的虛假性。由于格式條款往往是由交涉能力強的企業提供,弱者一方為了獲得商品和服務,往往沒有機會尋求對他更有利一些的合同條款,因為合同的制定者處于壟斷地位,弱者一方只能或多或少的自愿屈從于由強者一方提出的合同條款。雙方當事人的地位實際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格式條款剝奪了當事人一方進行協商的權利。古典契約理論中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任何人不得被未經其同意的義務所約束”。格式條款制定一方借助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拒絕任何人對其事先擬定好的格式條款進行任何改變時,實際上剝奪了相對人與之進行協商的權利。
(四) 雙方風險分配的不合理
根據合同法的相關原理,合同風險的承擔要根據當事人的責任及其大小來確定,一方不能只享有權利或者只承擔義務。但是,格式條款的制定者卻利用自己的優勢,把合同履行中的風險盡可能地推卸給對方當事人,如規定因不可抗力或第三人的行為而產生的風險,一律由相對人負擔,使雙方風險分配極不合理。
三、我國對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
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是:既發揮格式條款省時簡便、節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等優勢,發揮它對現代市場經濟的促進作用,又要使其在民法基本原則的軌道上運行,從而保障交易公平,保證平等自愿、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得以貫徹。
(一)立法規制體系
我國通過立法對格式條款的規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民法通則》對基本原則的規定來規制格式條款。公平自愿、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地位平等為《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原則,如果提供的格式條款違背上述原則,則其歸于無效;第二,通過《民法通則》對法律行為的控制體系來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民法通則》規定了“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作為法律行為生效的要件,將“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作為民事行為絕對無效的條件,將“顯失公平”作為民事行為相對無效的條件,如果提供的格式條款違反上述規定的,確認其無效;第三,通過《合同法》對格式條款作出專門的規定。首先,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在擬定格式條款的內容時,應當遵守公平原則確立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允許擬定格式條款的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在合同中擴大自己的權利,加重對方的義務,如果格式條款的內容顯失公平,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確認該條款無效。其次,在訂立合同時,提供各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限制自己一方責任的條款,并且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對格式條款加以說明。最后,根據《合同法》第41條規定,格式合同的解釋應當采用嚴格解釋原則、不利解釋原則等規定來規制格式條款的適用;第四,通過其他民事特別法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海商法》第44條以及126條、《保險法》30條的相關規定都是對格式條款進行的相關規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對格式條款進行的立法規制采取的是“混合立法”的模式,但是相對于復雜的司法實踐來說,其規定過于簡陋。從目前的法律實踐來看,應制定出適合中國具體實踐的關于規制格式條款適用的單行法,去除法律的詬病和矛盾,建立起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的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
(二)司法規制體系
司法規制是格式條款規制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為法院利用彈性條款對格式條款進行制約留有足夠的余地,法官可以利用自由裁量權對格式條款中的不公平條款進行規制。
(三)行政規制體系
《合同法》第127條規定了行政機關對合同的管理和監督,這就為對格式條款的行政規制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中也有類似于英國“公平交易局”的機構,筆者認為,這些機構應當對不公平的格式條款進行審查、監督、管理,以維護交易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張新寶:《定式合同基本問題研討》,載《法學研究》,1989(6).
[2]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384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楊立新:疑難經濟糾紛司法對策〔M〕,49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4]〔德〕康拉德.茨威格物、海因.克茨著,孫憲忠譯:《合同法中的自由與強制》,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9卷,364頁,法律出版社,1998.
[5]詹森林:《定型化約款之基本概念及其效力之規范》,載《法學叢刊》,第158期.
[6]安心:《對不公平標準條款的行政干預》〔J〕,載《法學》,1998(4).
[7]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管制免制條款研究報[M].1986,(9).
[8]劉宗榮.定型化契約論文專輯[M].臺北:三民書局,1988.
[9]黃立.論公序良俗與暴利行為[J].政大法學評論,41:158.
[10]民法研究會第一次研討會實錄[J].法學叢刊,15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