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思想是我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家思想中對我國現代文化和社會的建設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啟示。現代社會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環境保護問題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而道家自然觀對于自然環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些哲學思想對于今天的現代生態自然也有一定啟示。本文以道家的自然觀為側重點,對道家自然觀對現代生態自然的啟示進行研究。
關鍵詞:道家 自然觀 現代生態自然 啟示
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在不斷擴張,自然環境也出現逐年惡化的現象。面對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極端天氣頻發的氣象災難,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各種污染事件,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目前學術界研究的重點。道家是我國傳統哲學之一,道家思想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學內涵,在對道家哲學思想進行深入探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道家自然觀對于現代生態自然環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道家自然觀的指導下,能夠幫助現代人們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道家自然觀
(一)自然的本質
在我國,“自然”這一概念源自于老子。在《道德經》中,老子曾多次提到“自然”一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等等。老子第一次將“自”、“然”兩個字合成了一個術語,賦予了“自然”全新的含義。在老子看來,“自然”包含著宇宙萬物,它并不是代表某個具體的物質,而是代表了自然界的秩序。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括道家關于自然本質的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籬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句話的原意是說自然界的本質就是自然界中萬物生養都是順應自然的。可以說,道家自然觀認為自然的本質就是將宇宙中的萬物生長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并不是由某個神秘外力影響的,這與道家的“無為”思想也是契合的。
(二)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是生態學討論的核心話題之一。在道家看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地位上平等關系,人與自然萬物是同源,也有著相同的內在規律和法則。在《道德經》中,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局其一焉。”在這里,老子將人與萬物等同起來,將人與萬物看做是一體的,建立起平等的人與自然的觀念。而在《莊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莊子將人看作是自然的產物,將天地比作人與萬物的母親,認為是自然哺育了人和萬物。總之,在道家思想中,人與自然界中其他一起生物的關系是平等的,都是自然中的一部分,都是在自然的哺育中成長的。
(三)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
道家的哲學觀點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無為”,這一點也在道家對于人與自然相處方式的論述中得到深刻表現。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認為人應該順應自然發展,采取自然而然的方式與自然相處。莊子則在繼承了老子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在《莊子》中,莊子認為:“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人物,人與自然在相處中,只有放棄“有為”,即刻意改變自然規律的行為,采用“無為”,即順應自然規律,才能真正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二、道家自然觀對現代生態自然的啟示
(一)“天人合一”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國古代傳統哲學中有很大影響,包括對于我國古代科學包括環境保護、自然生物等學科都有較大影響。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仍還能給人們很多重要啟示。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個很深奧的哲學概念,僅在自然生態領域而言,“天人合一”可以被理解為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在道家認為,宇宙中一起自然之物的本源都是“道”,“道”也是世界萬物的共性,世界是由于“道”才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是和世界上其他萬物一樣由“道”產生,也就是說人源自于自然并統一于自然,并且人只有在自然條件下才能生存。根據道家思想,在現在的生態自然環境中,人類仍然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即人類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類并不能夠脫離自然獨立生存,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實際上仍然是要依附于自然的。作為自然中的一份子,人的價值不應凌駕于自然的價值之上,人類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要善待自然萬物,不應過分掠取自然資源,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道法自然”
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對于消解當代社會人對于自然的誤解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家的“道法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提倡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倡生命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道家思想認清了人與自然的平等關系,也肯定這種平等關系。在現代生態環境發展中,一些人過分追求經濟價值,將經濟發展凌駕與自然環境之上,導致短暫的經濟增長卻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其后果必然是可悲的。而“道法自然”正與現代生態學提倡的“主體間性”相符合,提倡將自然價值與人類價值的統一,從而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無為而為”
對于現代生態自然,與“道法自然”的觀點相似的是道家的“無為而為”觀點。“無為而為”也是要求人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不能背規律而行,以人為力量對自然橫加干涉。道家的經典中反復強調人應該順應天命,遵從自然內在規律,遵從天道,才能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個觀點對于對于現代政府制定環境保護戰略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對環境保護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自然規律,“涸澤而漁”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人類的災難和地球環境的毀滅。
(四)“夫物蕓蕓,各復其根”
《道德經》中,老子對自然生物的生態循環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論述,“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認為,四季的更替、萬物的生長、成熟和衰老都是循環更替的,自然萬物都會經歷這種循環往復的生存過程。而人存在與自然界中也是如此。但是,如今,人類對于自然的索取太過,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滿足,但是這些人并沒有為將來考慮。在經濟擴張與自然環境出現沖突時,有些人認為可以通過現代科技的力量避免自然的報復,但是,他們只是將這種危害轉嫁給其他人或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于自然的破壞都會逐漸返還給人類自身。因此,道家告誡世人,要明確自然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規律,不能過渡索取,要對自然存有敬畏之心,在科學的范圍內接受自然的贈與,否則只會最終人類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
三、結語
如今,人類的角度已經從地球邁向太空,但是科技的發展只是人類進步的一部分體現,人類生存并不僅僅依靠科技。從古至今,人類始終是在自然的庇佑下繁衍生息,道家自然觀教導人們要順應天命、尊重自然規律,只有按照科學的、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為人類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孫以楷主編.道家與中國哲學·先秦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2]朱哲.先秦道家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
[3]雷毅.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