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一項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學生體育意識的特點、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缺乏的原因、形成持久興趣的客觀條件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等方面的探究,為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對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其健康人格,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培養興趣;創新;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1、引言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地接受體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實施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狀況。許多學生從學校畢業后,不懂得鍛煉身體,缺乏基本的體育常識。體育甚至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消失殆盡,這些現象說明人們體育意識的缺乏,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形態,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因此,要轉變觀念,樹立終身運動觀念,激發中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使終生體育要從學校體育的課堂教學抓起,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
2、學生終身體育培養的意義
在當前推行素質教育中,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以普及為主,學校合理地利用時間,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文娛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以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從終身運動的年齡范圍看,它包括嬰幼兒體育、學齡前兒童體育、學齡兒童體育、青少年體育中老年體育等。學校體育的學生處在6-2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人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在學校期間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身體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這個時期,身體生長發育得如何,直接影響著人的一生。
3、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
3.1轉變觀念,樹立終身運動觀念
體育觀念的更新,教師應樹立終身運動教育意識,努力思想觀念,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提高,建立新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為學生進行體育實踐的組織者學生科學鍛煉的咨詢者和指導者。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應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發揮學校體育的多種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學生身體得到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正確觀念。體育教師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注意充分地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樂趣,因為無論是教師的講解、示范,還是組織教學,都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運動才能,感受到參加運動對自己體質增強的實效,從而激發對體育運動的喜愛。
3.2重視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確定,體育興趣的培養更加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新的體育課程的改革是培養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
3.2.1從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可趨向某種事物并由此能獲得情感滿足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有由事物或行動本身引起的直接興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動的目的和任務引起的間接興趣;有產生于活動過程而在活動結束后即消失的短暫興趣,也有成為個人心理特征的穩定興趣。直接體育興趣是指學生被某項體育活動本身所吸引,一但產生這種興趣,就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間接體育興趣是指通過讓學生充分認識練習的意義,使學生對體育效果感興趣,它離不開自身的意志努力。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應從教育引導入手,一是加強知識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參加鍛煉的價值,加入到鍛煉的行列;二是樹立正確的目標,對已形成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明確方向,保持穩固的興趣[3]。
3.2.2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教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一是豐富教材內容,一是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促使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二是盡可能擴大選用教材的范圍,從學生興趣出發因材施教。三是選擇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教材,運用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的體育欣賞教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四是按興趣進行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育專長,結合學校實際,每次課中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選項分組教學。
3.2.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體育興趣的培養,需要通過實際鍛煉加以維持和鞏固,沒有實踐活動,任何興趣都難以產生。興趣產生于活動對象的持續接觸,只有持續的接觸,才能產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鍛練中,才能看到鍛煉的作用與效果,才能對體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形成穩固的體育興趣。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加強終身體育意識及興趣培養的同時,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制定計劃、積極組織和參加群體活動、進行體育理論知識指導等能力,多途徑、多渠道地培養學生自覺地鍛煉身體。
3.3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學校是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最有利場所。學生走向社會,能否繼續經常地從事體育鍛煉,最根本取決于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而一個人的體育意識的程度取決于學校體育教育的效果。中學或大學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后一站,作為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它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特別的意義。
3.3.1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學生樹立牢固的體育意識,體育宣傳工作是培養學生自覺地參加各種課內外體育活動,實現家庭、社會參與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報、櫥窗、廣播站、多媒體等宣傳陣地,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定期舉辦體育知識講座,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學校舉行運動會等活動時,可特邀家長和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競賽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以加強學校與家長、社會的聯系,擴大學校體育的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體育媒體的作用,不斷增長學生的體育知識并開闊眼界,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
3.3.2激發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動機
動機是推動和指引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動因,目標則是通過活動最終期望獲得的具體結果。體育鍛煉是一定動機喚起,并指向一定活動目標的行動過程。動機和目標是喚起人們參加體育活動,堅持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學生的良好體育動機還需要靠有意識去培養。首先,教師要從激發需要入手。學生對體育沒有需要,或者主觀體育意識極低,無法形成積極的體育動機。體育教學要激發體育需要,傳授終身享用的體育保健知識與方法。其次,教師要創造環境,形成產生動機的誘惑。只有具備滿足需要的環境條件,需要才會轉化為活動的動機。最后,讓學生體驗體育的快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形成良好的體育動機,產生濃厚的體育興趣。學生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合理地調整自己的運動行為。
4、結語
終身體育觀主張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系統地、完整地將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生全過程。提倡每個人都要自覺地、積極地、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和健康長壽.無論學生在進入學校時的體質狀況如何,當他走出學校時,理應達到豐富知識和強壯體魄的完美結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建華.《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三位一體實施素質教育》,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
[2]《2001——2010年體育改革發展綱要》國家體育總局,2000.12.15.
[3]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以體育軟科學系統叢書之六,200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