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做好“90后”大學生的輔導員工作,給奮斗在各高校一線的輔導員老師們提出了巨大挑戰。從08年開始,90后大學生涌入各地大學校園,他們性格特立獨行,推崇標新立異,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輔導員要滿足當代大學生生活及心理的需要,就必須及時充電,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多渠道了解學生特點,注重以人為本,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90后 大學生 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從08年開始,“90后”為主體的大一新生走進大學校門。他們是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這一群體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成長,擁有無比優越的物質條件,處在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是信息時代成果的一群優先體驗者。 “90后”身上明顯有著市場經濟和互聯網時代所賦予的特點。他們既希望被照顧,又渴望獨立;既渴望親情,又漠視親情;既眷戀集體,又推崇個性;既成熟,又沖動……總之,是一個個復雜的矛盾綜合體。 “90后”走進大學校園,對高等教育的傳統模式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者我所管理的學生都是民辦高校藝術類學生,個性本身就比較張揚,再加上之前的學習基礎也并不扎實,學習主動性也比較缺乏。因此作為輔導員應當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針對這一特殊的群體,探索出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一)從自身做起,加強理論學習,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為人師表,作為輔導員首先從思想上就要起到帶頭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理論知識的建設。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自學、與其他老師交流、溝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在工作作風上努力做到“精、嚴、實”三字方針。“精”就是對工作精益求精,不應付、草率了事,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個人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做到正大光明,光明磊落,言必行,行必果,并要有豁達的胸懷跟耐心解決問題的態度。“嚴”就是在工作上要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學生出現的問題不馬虎、不拖沓,盡自己最大能力的來幫助學生。“實”就是要結合現實情況,研究學生工作,掌握新規律,解決新問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完成工作中的各項任務。
(二)以人為本,為學生服務,將工作落實到方方面面
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要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視學生內心的需要和興趣愛好,本著“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由于“90后”學生喜歡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結交朋友,為了增強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作為輔導員應該從此入手投其所好,利用學生熟悉的網絡平臺通過郵件、QQ、飛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還可以與學生直接采取走訪宿舍或者讓學生到辦公室進行面對面對話的方式……這些溝通方式不但消除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而且使我了解到每個學生具體的情況跟不同的想法,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另外考慮到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自身條件、生長環境,以及思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我還采取了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力求每個學生在思想上能建立一個健康,穩定的發展方向。對班里一些家庭條件較貧困的孩子,幫助他們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及助學金。對于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思想上稍微松懈或是學習勁頭不足,愛偷懶的學生重點進行教育指引,效果比較明顯。另外我還建立一周一次的班會制度。每次班會總結上一周的問題,指明下個周的努力方向。會上鼓勵學生上臺發言,一方面了解到了一些班級具體情況采納學生的合理性建議同時能調動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熱情和能動性。
(三)建立一支工作得力的學生干部隊伍,充分利用班干的帶頭作用
學生干部產生于學生內部,是輔導員與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反饋學生要求、意見和建議的主要渠道,是輔導員的助手,是各種學生活動的帶頭人,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學院要求,方便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學生平時學習、生活和學校教育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建立一支工作得力的學生干部隊伍是學生工作正常、有序的基礎。在學生干部的選撥中,我們采取了民主投票的方式,班干部首先強調品學兼優,學風上能起到表率作用,同時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組織能力強、思維敏捷、有凝聚力。平時的學生工作我們通過與班委保持密切聯系,關注學生的各項動態以此了解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及考勤情況,針對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對那些到課率差的學生及時提出批評,責令改正。另一方面,利用學生干部在班里直接傳達學院里的各項政策,做到上令下達,信息暢通、快捷,各項學生工作卓有成效。
(四)緊密關注大學生學習、生活,組織開展豐富的活動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真正走進學生,融入學生,經常與學生交流,像朋友一般真誠地對待他們,才會取得學生的信任,使大家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90后”一代學生大都自我意識強烈,不愿意“屈尊就駕”主動與人交流。這就需要輔導員主動與他們進行溝通。開學以來,我多次深入學生內部,幫助部分學生解決了生活和學習的問題和困難。學生活動是學校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凝聚力量,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徑。所以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對于推動學生管理工作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學生活動不應該只局限于運動會、籃球賽、文藝晚會這些文體活動,還可以考慮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節假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等慈善機構做義工,通過此類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同情心及對社會責任感。
(五)重視學生心理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類似馬加爵、藥家鑫等事件不斷的發生,使我們認識到,過去我們一直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理教育的缺失導致了這些悲劇的發生。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基本保證。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優化心理素質,促進人格成熟,成為各個高校教育的內在要求。輔導員作為學生的另一個家長,有責任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發現,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防患于未然。當代學生受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的影響,養成敏感、任性、自我的心理傾向,生活上過于依賴,抗挫能力不強,心理素質本身較差。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大一學生要加強適應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大二通過素質拓展,挖掘其潛能,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獨立性;大三大四側重就業輔導,做好學生擇業或升學過程中的心理指導。另外對于大學生人際關系、感情生活等心理指導要貫穿始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一名民辦高校的教育者,我們應該本著一顆關愛、包容的心對待“90后”的大學生。他們一出生就面臨著社會給予的極大的競爭壓力,家長、老師的高要求往往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范圍,使大家在競爭、受敦促、挨批評的生活環境中長大,學生漸漸生成了或多或少的小缺點。但是,他們身上也有著積極向上、勇于嘗試、朝氣蓬勃的一面,就像原本被輿論形容為“垮掉的一代”的“80后”如今已是社會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相信當代的“90后”大學生不是腦殘的一代,崩潰的一代,誠如“80后”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在今后的工作中輔導員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班級管理中,用愛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的家。